(六百八十九)五 种 人
作者:陈一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63

(六百八十九)五种人

作者漂泊编辑陈一名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问题在于:人的“群分”,怎么个分法?

古人按人性“善”、人性“恶”,把人分为好人、坏人两类。这种分法太相对了。因为“好”与“坏”本来就是相对的概念,是“好”、是“坏”是相对什么人而言的。一个盗贼也许对父母十分孝敬、一个流氓也许对自己的家人十分尽责,等等,这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人是“天使”与“禽兽”集于一身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表现“天使”的一面,也可以表现“禽兽”的一面。但是,人又是可以教化的动物,在伦理道德的教化下,可以扬长其“天使”的一面、抑制其“禽兽”的一面。所谓“好人”、“坏人”,只是由于所受教化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环境、场合、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所以,按“好人”、“坏人”把人分类,太过相对,只适用于评论一个人所作的一件事情,或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是“三、七”开?还是“四、六”开?等等。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把人按阶级来分类。(虽然在马克思之前,资产阶级已承认阶级,但没有阶级分析的理论。)认为人类产生阶级以来,按不同人的经济地位说,人类分化为富人和穷人,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这种分类方法完全是政治化的方法,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是科学的、有效的。但在不进行阶级斗争条件下,它就失去意义了。而且这种以阶级来分类,无法解释一些常可见到的现象:在同一阶级阵营里,你死我话的个人仇恨并不亚于敌对阶级的斗争;而在敌对阶级中,有时遇到志趣相同、甚至情投意合的人,却远胜自己的“阶级兄弟”。这表明,以阶级来“人以群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人以群分”,可以按性别分,可以按民族分,可以按肤色分,可以按人性的“善”与“恶”分,也可以按阶级分,等等。就看从什么角度来分,解决什么问题。

常言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鲁迅就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己者、知音者何以那么难找?难求?说到底,就是因为难于找到与自己同一类的人!

我们不妨尝试一下从人的气质、素养、人格、品位等方面的角度,试作“人以群分”的分类,旨在对寻找知己、知音有所参考。

这种分类方法把人分成五种人:高雅人、雅人、非俗流、俗人、庸俗人。

高雅人这种人不仅在知识、素养、气质方面处于很高的层次,而且人格高尚、品位高雅。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并不以此谋取功名利禄,也决不会为功名利禄所诱惑。真正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称得上高雅人。

雅人这种人在知识、素养、气质方面也处于很高层次,人格也很高尚,品位也很高雅。但对功名利禄没有高雅人那么淡泊,虽然主观上不一定去追求这些东西,但也并不拒绝人家给予的名誉、或利益、或地位等。

非俗流这种人在知识、或素养、或气质层次上,或人格、或品位、或才华方面可能比高雅人、雅人略逊一筹,但也并不差多少,也可能是等量齐观。但对功名利禄有追求的愿望,却又并不刻意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这种人更追求个性的自由,厌恶并挑战世俗的常规束缚。虽然可以利用自身的才华或良好的素质实现追名逐利的目的,但宁愿享受悠闲、清静而不愿为追逐名利所累。常常蔑视权贵,嘲讽商富。恃才清高,孤芳自傲,不善处世,颇有不食人间烟火之味。

俗人这便是芸芸众生的一般民众。他们憧憬荣华富贵,仰慕有权有钱有势者,做着有朝一日升官发财的梦,虽限于自身的才华、能力、素质、社会关系等条件,梦想不易实现,但仍然作着不屈不挠的努力。为求一日三餐、为求生存发展、为求一点蝇头小利,如蚂蚁争食一般,终日劳作、充满烦恼,但也安分守法,稍有收获或成就便心满意足,甚至到处张扬炫耀。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的群体,虽然各人素质、人品参差不齐,但其中也不乏善良之辈,多有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品行高尚的人。

庸俗人这是些一心一意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其中虽然有些人知识层次也较高,或者素养、气质也不错,但这类人的人格绝对低下、品位庸俗。为求名利,到处钻营,甚至不择手段。为讨升官,不惜低三下四,毫无人格;为求发财,坑蒙拐骗,什么缺德事都做得出来;为求扬名,自我吹嘘,不顾厚颜无耻;……这种人往往自我标榜为“事业型”的人,常被人赞誉为“有本事”、“有能耐”,有的还以“成功者”身份荣登社会“名人”之列。

按照上面对五种人的分法可以看到,一个人只有在知识、素养、气质与自己在同一层次、或人格、品位与自己处于同一类的人里,才能找到自己的知音。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知己,往往是因为遇到的人并不是自己同一类的人。

值得提出的是,对社会“名人”或“名流”需作进一步剖析:

上面提到的“高雅人”和“雅人”一般都是社会名人,但是,许多“庸俗人”也往往是“名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名人,也是一种鱼龙混杂的现象,千万不要见了“名人”就盲目崇拜。

高雅人、雅人是以自身的才华、知识、素质、人品等所形成的作品或成就,因受众人敬仰,自然而然成为社会名人,这是真正的名人。

庸俗人中的不少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这种人本来就是以追逐名利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不择手段。追求名利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指责,问题是以什么方式去追求。如果不顾社会道德、损人利己、昧着良心、甚至不顾法律,不择手段地获取名利,这就是庸俗人。而许多庸俗人也确实以这种方式成为“名人”的。所以,名人中有假冒伪劣的“名人”!甚至有的“名人”本来就是罪犯,只是尚未被揭露或尚未被逮捕的罪犯而已!这种假名人、真庸俗人在政界、商界、文艺界、教育界、学术界尤其为多。

有的当官的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作反**报告,可能他正是一个多次受贿的罪犯。

有的“名流”一掷千金,十分潇洒,其实可能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诈骗犯。

有的“企业家”爱吹自己几万元起家,短短几年内,资产达到几千万、上亿元的“辉煌成就”,但就是不敢披露如何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过程。

这样的“名人”,还见得少吗?

文艺界中的这个“星”、那个“家”,果真是有那种水平吗?还不是化钱买通传媒炒起来的!

有人以为学术界、教育界中的专家、学者、教授总该是真的吧,其实也并不尽然!假冒伪劣的“专家”、“学者”、“教授”大有人在。比如某官员因某种人事安排的需要当了银行行长,他就自然而然地被人誉为“金融专家”、“银行家”了,不久也就取得了“高级经济师”的职称。

诸如此类的“专家”、“学者”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当教授的对自己的专业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当作家的不懂文学;当国家一级指挥的并不真正懂音乐;这样的事俯首即拾,数不胜数!

如果崇拜名人而不善辨别真假名人,就会陷入盲目的误区!

可笑的是,人们常把名人与高雅人混同起来,误以为名人必定是高雅人,尤其看到一些假名人“优雅”的外表和优越的物质条件,往往产生这类错觉。殊不知,高雅人其实在物质生活方面往往“平民化”,甚至可能“贫民化”,但他(她)们绝对是精神的贵族。高雅不高雅不在外表,而是内在的学识、气质、素养、人格、品位,所以高雅人无须给自己在外表上装点什么,就足以充满魅力。而假名人的内在素质不具备高雅人的特点,只有靠装扮成“名人”的外表来给自己以“自信心”,而且要靠虚张声势、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故作姿态等手段来迷惑人,甚至以摆“名人架子”、张狂、盛气凌人、表现“与众不同”等卑劣行径来突出他(她)的“名人”风采。

所以,真正的名人,即高雅人、雅人是靠自身内在素质、人格力量征服人,无须传媒去炒,也无须“追星族”去追、去捧。那些热衷于传媒炒作自己、热衷有人“追星”自己的“名人”,倒正是反过来证明他(她)不是真正的高雅人、雅人,而恰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俗人!

更为可笑的是,一些与某名人相识、或有点联系的人,(也许那“名人”可能还是个假名人!)却自以为自己脸上增添了“光彩”、抬高了“身价”而沾沾自喜、洋洋自得,这只能表明自身的浅薄和素质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