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黄埔军校
作者:狂歌走马遍天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427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这副对联写的好啊!革命军人的气质尽在其中!”孙文在校门口打量着门口两侧的对联,由衷的赞叹道。而在他的头顶,赫然悬挂着一块大大的匾额——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对于丁香执意要把新创办的军校命名为“黄埔军校”,大家都很不理解。学校明明在湛江,却要用广州的一个地名来命名,偏偏这个地名又不是代表什么特殊的含义。当然,这个地名的特殊含义,只有丁香自己心里清楚。反正这个神奇的女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什么时候她要是几天不给人带来惊奇了,人们反倒是要万分惊奇了。而且这个军校还是丁香出钱办的,大家就当是满足一下这个女人某些奇怪的癖好吧。于是大家就由得她胡闹。

关于孙文夸赞的这副对联,丁香也是原样从另一个时空中黄埔军校的校门口剽窃的,对于这副对联的作者,丁香印象有些模糊了。或许就是孙文本人吧?谁知道呢……

丁香今天一付陆军军官的制服打扮,剽窃自二战德国国防军样式的军装把她本就修长的身躯裹束得英武干练,擦得锃亮的长靴更是体现出这个女子独特的军人气质。她的装束时时刻刻提醒人们,她,是剽悍无敌的国民革命军的总司令,是铁血军人们崇拜的偶像,是强者中的强者,没有人可以遮盖她耀眼的光芒。而今天,她将出任黄埔军校的校长,成为未来中队精英们的师尊。

“欢迎校长阁下!”一个英俊的金发碧眼的军官向丁香敬礼,举止间流露出容克军官团独特的自信和优雅的气质。

他,埃里希鲁登道夫,黄埔军校副校长兼教务处长,32岁的标准普鲁士军官,柏林军事学院的高才生,德军总参谋部二处少校军官。丁香亲自致信德皇威廉二世,请求德皇把他秘密委派到中国。没有人知道丁香为什么看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少校军官,德皇当然卖了这个西方财阀兼东方美女一个小小的面子。

“我亲爱的埃里希,很高兴你来到古老的东方,希望你未来的学生们都能配的上你那颗才华横溢而又高贵的心!”丁香朝他回礼,然后握住他的手,用德语和他亲切的交谈。

丁香热情的赞扬让鲁登道夫有些受宠若惊:“能够得到德国皇帝陛下和阁下您的关注,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很喜欢神秘的东方,这里的风情就如同阁下您的容颜一样迷人!”

很久没有听到如此西方式的赞美,丁香露出了甜美的微笑。鲁登道夫的样子在丁香眼里顿时显得更加英俊了。唉,女人啊……

“可以的话,请给我引见未来的教官们。”丁香说道。

鲁登道夫恭敬的点头,靴后跟响亮的一碰,随即侧过身子,开始介绍在他身后整齐列队的教官们。

其实其中很多都是丁香的亲信和熟人。政治部主任廖仲恺、战役战术课教官蔡锷、单兵及小组作战课教官吴子强、工兵及爆破课教官王永亮……其中还有几名外国教官,比如炮兵课教官、战争史教官等都是丁香从德国引进的。文化和政治课教员基本是来自国民党的文职教员。

蔡锷和吴子强等人提前结束了在西点军校的学业,回到国内来担任军校教官,见到日夜思念的领袖,心中激动万分。这些十五六岁的大男孩脸上稚气未脱,可是眼神之中却都是经历过风雨磨练的男子们才有的坚毅成熟,丁香心中万分欣慰。尤其是蔡锷,丁香看到,他长高了,长壮了,原本白净的脸庞此时已经是黝黑精瘦。丁香心头泛起一种母性的心疼,却又涌起一种骄傲。和冯如一样,丁香总觉得蔡锷是她钟爱的弟弟,又象是她的孩子。或许,还是可以传她衣钵的人。

廖仲恺同样激动万分。说起来这个铁血社的负责人算是丁香很信任的亲信了,可是却从来没见过她。初次见到这位神秘的领袖,他激动得昨夜半夜未眠。丁香看着这个原本历史中黄埔军校的党代表,现在是如此年轻、昂扬而朝气蓬勃,她不由得有点神思恍惚,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产生了一种魔幻般的碰撞,让丁香有一种身在梦中的错愕感。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入学典礼在孙文和陆皓东的热情讲话中开始。256名学员整齐的在礼堂列队聆听训话。这些学员大部分来自广东和南洋,但也有40多人是来自全国各地。说到这一点,丁香对周旺在全国各地安排地下组织的成效非常满意。在丁香这个21世纪特工的指导下,现在在国内各大城市都成立了国民党地下组织,这40多人就是全国各地下组织选送来的。除了这40多人外,其他学员都经过入学考试,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较好身体素质,并且经过相关面试被评定为是意志良好者。

轮到丁香了。如果说,刚才孙文和陆皓东讲话时学员们眼中展露的是对上位者的尊敬,那么当丁香来到台上的时候,这些20岁左右的男生们眼中闪露的则是彻底的崇拜。那是一种对强者的崇拜、对智者的崇拜,还有对美的顶礼膜拜。丁香,在革命军人的眼中,就是阿波罗和雅典娜的绝妙结合,是力量与美的完美化身。

“勇敢的战士们,可爱的男孩子们!”丁香的开场白与严肃的官样文章听上去就是不太一样,“创办这样一个革命者的军事院校是丁香一直一来的梦想,我也曾无数次想象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会对你们说什么。当我真正看到你们年轻而无所畏惧的脸庞的时候,我知道,我应该告诉你们,你们选择了一条怎样的人生道路:有一天,你们会面对着黑黝黝肮脏的散兵坑、阴森森恶臭的战壕、污浊的坑道,还有那酷热的火辣辣的阳光、疾风狂暴的倾盆大雨、荒无人烟的丛林小道。你们会忍受着与亲人长期分离的痛苦煎熬、各种疾病的猖獗蔓延、炮火漫天的恐怖情景。可是,你们会坚定果敢的防御,你们会迅速准确的攻击,你们会不屈不挠的战斗,你们会获得一个又一个全面彻底的胜利——永恒的胜利——永远伴随着你们在血泊中的战斗。在战斗中,纵然苍白憔悴,可你们的目光将始终庄严地跟随着‘责任——荣誉——国家’的口号。当战争的警种敲响的时候,你们的队伍中会涌现出决定国家命运的伟大军官,用全人类最高贵的声音大声喊出这句神奇的口号,‘责任——荣誉——国家’!”

这篇脱胎于麦克阿瑟《老兵不死》演讲词的演讲震撼着所有人的心。整个礼堂一片寂静,大家似乎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还有丁香用力挥动手臂时带出的风声。

丁香环视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尽力克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用她那坚毅的声音大声说道:“没有人能够战胜你们,除非你们自己低下你们高贵的头颅!有一天,当你的生命接近终点,你可以自豪的告诉所有人:老兵永远不会死!他只会慢慢的凋零。我,丁香,有幸可以带领你们,成为这样的老兵。即使用生命作为代价,我们也将永远维护那句神圣的誓言,‘责任——荣誉——国家’!”

伴随着丁香最后一次用力的挥动手臂,面色激动的孙文开始拼命的鼓掌。随即,就是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久久的淹没在场所有人的思维。

……

“老兵永远不会死,他只会慢慢的凋零。幽兰,或许你真是一个天生的军人。或者说,你是上天赐予中华民族的军魂。”回去的路上,孙文深有感触的对丁香说。

丁香似乎还沉浸在某种情绪中,轻声的用英文念颂着:“昔日的记忆奇妙而美好,浸透了眼泪和昨日微笑的安慰和抚爱。我尽力但徒然地倾听,渴望听到军号吹奏起床号那微弱而迷人的旋律,以及远处战鼓急促敲击的动人节奏。我在梦幻中依稀又听到了大炮在轰鸣,又听到了滑膛枪在鸣放,又听到了战场上那陌生、哀愁的呻吟……”

孙文痴痴的看着她,不忍去打断那一段如梦如诉的美……

※ ※ ※ ※ ※ ※ ※ ※ ※ ※ ※ ※ ※ ※ ※ ※ ※ ※

颐和园的夏日炎热,没有一丝微风。

瀛台风光秀美,可是却无法让年轻的光绪皇帝产生一丝闲适的心情。此时的他,胸中只有一种莫名的沉重。

站在他面前的是名动全国的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在广东学政张百熙的引荐下,年轻的皇帝陛下召见了康有为。

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后游香港,以为“西人治国有法度”。1882年,过上海,购读各种西书译本和报刊,开始向西方寻找真理。1885年,撰《康子内外篇》和《实理公法全书》,想往“平等公同”。1886年撰《教学通议》,主张“言教通治”、“言古切今”、尊周公、崇《周礼》,企图揉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1888年10月,鉴于中法战争后“国势日蹙”,形势险恶,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指出日本“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1890~1893年,在广州、桂林聚徒讲学,著有《长兴学记》、《桂学答问》,主张“勉强为学,务在逆乎常纬。”运用今文经学讲求变革,将《公羊传》的“三统”说阐发为“改制”、“因革”的理论,“三世”说推演为“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历史的演变程序,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1891年,刊印《新学伪经考》,谓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用以推翻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打击顽固派的“恪守祖训”,为扫除变法维新的障碍准备理论条件。继又编纂《孔子改制考》,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马关条约》签订时,他正在北京应会试。听到与日本议和,割让奉天沿边及台湾一省的消息,震惊愤慨,于5月2日联合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人发动“公车上书”,极陈时局忧危,请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在政治、经济、文教等各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初步形成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变法纲领。会试榜发,康得中进士,授工部主事。5月29日,在《上清帝第三书》中,再次阐述变法的理由和步骤,提出富国、养民、养士、练兵的自强雪耻之策。接着,又上“第四书”,正式提出“设议院以通下情”的主张。8月17日,创《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8月中旬与帝党开明官僚文廷式、陈炽等创立强学会,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随后赴上海设强学会,创《强学报》,推动各地设立学会、报馆、鼓吹变法维新。

光绪皇帝想召见他已经很久了,可是一直下不了决心,毕竟,在主流官僚和老佛爷的眼里,这个康有为是个狂逆不经的悖祖者,召见他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可是如今他再也忍不住了,在张百熙的第二次引荐下,他终于召见了这个维新派领袖。让光绪爷终于沉不住气的原因,就是革命党在广东的起义。

光绪帝是个想有所作为的青年皇帝。客观的说,清朝历代皇帝中昏庸之主甚少,这在中国千百年帝制王朝中是非常难得的。而光绪帝显然也遗传了爱新觉罗家族某些良好的基因,在王朝面临困境的时候,想奋发图强重振大清王朝的声威。

可是如今江河日下的局面让这位年轻的皇帝很是寝食不安。两年前刚刚亲政的皇帝就遭遇了甲午之败,国家大伤元气,也创下了大清王朝对外耻辱之最。惨淡经营,刚安生两年,如今革命党又在南国起事。先不说兵祸之愈演愈烈,光就这几天他仔细研看的革命政府各项政策文本,就让年轻的皇帝大惊失色。

这是一伙与历朝历代造反者都不同的叛逆。他们是一群吸收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叛逆,他们所要做的事,是要把中华几千年来的社会基础彻底打翻重来,塑造一个没有帝王的社会。所谓的革命,第一个要革的,当然就是他这个皇帝的命。

皇帝意识到,他碰到了可怕的对手,这个对手,比洪秀全更可怕。前天他特意召见了当年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功勋元老李鸿章,言谈之下,李鸿章也印证了他的这一观点。

所以,皇帝终于召见了康有为。比原本应该发生的历史,提前了半年多的时间。<!文章内容结束>

<scrip>$('.divimage img').error(fncion(){is.src = is.src.replace(/p://[/]+//g, 'p://ps1.6./');})</scrip>

<scrip ype="e/javascrip" src="p://js.6./ne/soso999.js"></sc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