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政改(一)
作者:慕容古董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76

万历一一安排了羽林七郎,陈于陛待他们退去,谏道:“陛下,羽林郎皆年少,素未掌兵,且为天子近臣,骄横张扬,猝然安排于诸军中,恐为不宜。”

“哦,你也这么想么?”万历笑道,“朕看来,国家的将来还就要依仗他们呢。”

“口中千言,胸中未必有一策。兵者国之大事,交与此等少年,若有不测,非国之利。”料理宫中政事的他明白成事的艰难,很不喜欢空口白言之辈。刚刚羽林七郎的话听在他耳中,感觉真是“大言不惭”。

对陈于陛的直言,万历是很欣赏的。“不过朕很喜欢他们这样子,胸中有大志总是好事。”看得长远一些,才会头雄心壮志,有雄心壮志,性格自然会张扬一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万历才将七人从千百羽林卫中选出来,作为重点培养的人才吧。骄傲张扬,万历是不怕的,他怕的是将官苟且暮气,那才是真正的国家灾难。

“至于误事,他们七人到了军中,开始也不过中下级的军官,能误得了什么大事?要出头还得靠他们自己,有才干有运气的上升,没运气的就下沉,大浪淘沙,最后总会淘出金子来。”

陈于陛私心还是不太认同的,觉得天子急了一些,现在大明有的是良将,何必汲汲援引小辈,惹得一些军中老将不满?比如那个李谪凡,在辽东看来风光,其实呀,辽东镇因此红眼的人可不少,要换了李谪凡,关节都打到自己门下了。

万历问道:“什么事?”

内务大臣当然不会专门来送一封捷报。陈于陛总理宫中之事,兼着万历机要秘书,够他忙的。此时前来如然斋,想必有朝廷大事要面秉。

陈于陛道:“是关于南京的案子的,户部张学颜大人与南京都御史海瑞大人,魏国公等会审,已经基本弄清了。因为事关重大,特来请陛下旨意。”

万历一阵头疼,想必又有权贵牵涉其中了,说道:“按朝廷律法办吧,国法在此,谁有权力例外?对了,太祖制定的反贪惩贪的律法已经过时,朕想让大理寺重兴厘订,待会你让内阁拟旨吧。”建立廉政司的事已经不容再拖延了,这反贪条例得尽快定下来。如能在南京的案子中用到,借此立威,也方便以后廉政司展开工作。

“是,陛下。”陈于陛稍停了一下,说道:“涉案的人关系到朝廷的体面,诸位大人不敢妄动,开了一个名单,请陛下过目。”

万历忍住骂人的冲动,接过名单匆匆看了一下,放在一边的竹几上,闭上眼睛,说道:“于陛,说说你的看法。”

“这个案子,起因是海瑞海大人发现南京赈灾粮仓出现了大量亏空,追查下去,顺藤摸瓜,才牵扯出这么多人来。有地方父母官,有方面大员,有南京六部臣僚,有勋贵宗室,有乡绅故宦,也有不入流的小吏。牵敛之多,可以说是震动南国,朝廷如能严肃处理,杀鸡儆猴,庶几可以清明吏治,不负天下百姓所望。”

“还有呢?”

“南京本来就是官员养望名气的地方,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偏又离京城远,朝廷监察不及,贪官污吏上下勾结,才成为贪腐之地。如不是海瑞刚直,这案子还办不了。”当初起用海瑞,不知道有多少人反对,现在看来,以后反对海瑞的人就更多了。本来万历想把海瑞放在廉政司,考虑到海瑞性情太刚,才另用了安歧。

万历继续追问道:“几年官吏的俸禄已经提高不少,为何贪墨之风还是如此?”

这个问题陈于陛预料到万历会问,预先思索过,说道:“臣以为原因很多,大概而言有三。第一是风俗:江南民风奢华,官吏之俸如何能够?要奢华淫欲,不贪怎行?第二是士风,自从阳明心学大盛以来,士子多谈心性而少修私德,贵通达而不务小节,影响到官场,加之贪腐本来就严重,贪墨之风遂日盛一日。第三则是朝廷制度,地方和中央的监察都流于形式,根本不能遏制贪污。”

万历点点头,“不过朕看来问题还不至如此,为什么地方和中央的监察都流于形式?那是因为官场之人大多科举出身,彼此之间不是同年就是同乡,情面所在,不便参劾;或者心怀私意,不顾国家,但求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又或者监察的官员本身就不干不净,如何指望他们打击贪污?朕刚才与锦衣卫指挥世安歧商议过了,决定设立廉政司,专门惩治贪污,地位一如锦衣卫,具体的事你与安歧商量着办吧。”

陈于陛不动声色地掩饰着内心的震撼。设立锦衣卫一般性质的廉政司,表明天子已经对整个文官失了信心,要另开新路。而且,言中之意,似乎对科举也大有不满。细细咀嚼,天子分明在指责文官结党乱政。

他猜的不错。

万历仰躺在竹椅上,很是失望,自己虽是帝国的皇帝,表面看去权力第一,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指挥这个帝国远远做不到如臂使手,太多的潜规则在发挥着作用,皇帝也必须遵守。简单的说,就是上下各方的利益取向并不一致,皇帝百官士民向着各自方向用力,力量相互抵消,最后原地踏步。这不是一道圣旨一条法律所能改变的,要对抗一个帝国,特别是帝国百年的官场积习,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才干。这让他感到了个人力量的渺小,也激发了他身为皇帝的斗志,皇帝啊,皇帝就一定要拥有主宰的力量!

“说来也是朕的过错,立法不善,才给了他们空子钻。”万历淡淡地说道,想一想万历六年黄河决口,朝廷下诏设立振济粮仓,在制度上确实有些粗糙,才会给人钻了空子。“不过,这些硕鼠既然让海瑞抓住了,朕也就不必客气了。”

“陛下?”

万历一拍名单,说道:“不就是前首辅徐阶,前总督殷正茂,不就牵联到周王,不就是牵涉了几个侯爵伯爵,有什么大不了的,大明少了他们地球还不转了?”

“地球?”

万历见陈于陛有些惘然,解释道:“有人献上从澳门购来的西洋书,上面说地球是圆的,还围绕着太阳转动。朕阅了,认为未必没有道理,已经让人抄写了几分给钦天监,待会儿你也拿一本去看看。”万历找了一种能让陈于陛接受的解释,当面临另一种文化冲击时,如何保持自己民族的自信心已经是万历开始思考的问题。

“谢陛下赐书。”虽感觉西洋书其说荒诞,但天子所赐,陈于陛还是恭敬的接受了。“陛下,徐阶是首辅大人的老师,殷正茂以前也是首辅大人举荐的,而周王等又是国之宗亲,还请陛下慎重。”

“周王嘛,他既然是宗室,就更应该严于律己,不然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这是解除藩王禁令后,第一起涉及藩王的重大案件,万历不想轻易放过。而且,周王一系在宗室中人数众多,耗费国家财富也最多,万历早有些不顺眼了。

不过徐阶和殷正茂,因为中间夹着一个张居正,确实有些麻烦。这两年随着天子的一天天成熟,首辅张居正的光芒也就越来越被掩盖,虽然仍然被万历给予大权,但只要是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张居正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大明帝国的主人是年青的万历皇帝。当事人的万历自然也清楚,为了消弭存在在君相间的不融洽因子,处理这事还真得小心。

“首辅是深明大义的人,要是知道了实情,想必会以朝廷为重。听说首辅大人刚得了第五个孙子,今儿,我们就去首辅家看看,随便说些事情。”

陈于陛暗想:首辅大人自然不会与皇上您对着干,他也还得为儿孙想想。但是这样的案子,你让首辅怎么办呢?同意治自己老师的罪?还是驳皇上的旨意?总得给他几分薄面吧?

他心里想,接着就吓了一大跳,因为清清楚楚地听见万历说道:“是够为难的。”

难道自己不小心将心里话说出来了?即便是知道自己在万历面前放肆一些也没有关系,陈于陛心还是狂跳不已。忙道:“臣这就去准备车驾。”

万历一笑,“不用了,叫上唐郎,老规矩吧,微服。”

换上儒生服饰的万历很有几分浊世佳公子的风度,陈于陛像一个考了多年还不中的举子,而唐郎就更普通了,与一般人家的侍卫没有区别,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混上大内侍卫总管兼羽林卫统领的位置的。其实唐郎出身唐门,暗器﹑轻身﹑医药﹑功夫都相当了得,只是外表泯然众人。

出来的次数多了,万历感到北京城也不过如此,亭台酒肆,勾栏瓦舍,车水马龙。置身其中,万历感到亲切的同时也总有几分落寞。

“公子小心!”唐郎突然叫道,飞身斜跃,抓向一团快速飞来的褐色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