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回老家
作者:肥皂      更新:2022-06-13 15:01      字数:2045

第一次去首都的火车上遇到了劫匪,以至于每次坐火车李红旗都不得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郝家旗也十分不放心的在再三叮嘱她回了老家第一时间给他发个电报保平安。

所以李红旗下火车的第一件事就在站里给学校那边发电报,按字算钱太贵了,就只发个‘安’字完事。

回来之前也给家里写了信通知,但没成想出了站就见到李安了。

见到她,李安就从骡子车上跳下来:“我的好姐姐你可回来了,我在这儿连着等了两天,就怕错过你。”

李红旗笑着把行礼递过去:“我不认路咋的?”

“不是,”李安把叼在嘴里的烟吐掉,娴熟的吐出口烟圈,“你不在的这几个月,咱们村,包括咱们县里都有好多变化,我就想第一个见到你,跟你说说。”

蛤蟆镜,大背头,做工一般的中山装,脚下蹬了双布鞋,往骡子车上那么一歪,标准的老农进城。

但李安的整体气质变了,没有了以往的青涩和小钢炮似的冲劲儿,变得野心勃勃,那双代表着李家人血脉的深邃双眼中有了追逐利益的光。

李红旗静静地看着弟弟,缓缓笑起来:“我不在家的这段日子都发生了什么?你跟我说说。”

“大哥一个劲儿的想让我去砖厂干活,”李安第一件要说的就是这个,无不得意的说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还说了这几个月自己都干了什么。

他那次跟大哥一起干了拉砖的活后就慢慢与周边的几个工地和窑厂打好了关系,现在是个不大不小的头儿,专门组织人拉砖送砖,给工地找小工,帮大哥的砖厂拉生意。

整日风风火火,不论年纪,别人见了他都要叫一声安子哥,挣了钱又赢得了准尊重,这正是李安喜欢的,也很想姐姐能看到自己的成就,所以李红旗一写信回来他就火车站等着,眉飞色舞的模样让人不忍心打断他。

弟弟长大了。

李红旗在心里感慨。

没有在县里特意转悠,但随处可见的广告墙还是让她惊讶了。

“无草不除,把你从庄稼地里释放出来,就选安南喷雾器。”

轻声念着墙上的大字,李红旗失笑评价:“这广告真够俗的,谁想出来的?”

“是李向前,”李安撇撇嘴,“你提供的广告语比这好多了,李向前偏要自己想一个,咱们这一片儿大家小巷都是广告,那些国营厂也挺不要脸,看咱们广告打的好竟然也效仿,在方圆几百里的村子里刷墙打广告,我还替村里抢过广告墙呢。”

1879年,人们对广告还没有具体的概念,而第一个正式登陆在报纸上的广告是宣传手表的,李红旗也是灵机一动,想起上一世那些大商家城市包围农村时在犄角旮旯都刷广告的流氓行为,那可真是没有刷不到的墙,只有打不完的广告。

这之后的很多年,众多商家的眼光只盯着城市,反倒忽视了大规模人群的农村,后来这样流氓式无处不在的广告不知道救活了多少企业。

正因为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对广告没有概念,安南公社的刷墙行为引起了怎样的轰动可想而知。

现在整个j县谁不知道安南公社?

知道安南公社就知道由他们研发出产的喷雾剂和除草农药,这两样东西火的一塌糊涂。

“现在村里怎么样了?”李红旗暗暗激动着。

“嘿嘿,”李安转过头直乐,卖关子说:“你回去就知道了。”

弯弯曲曲,直达安南公社的的村路上,拖拉机,重行运货车,还有牲口车,竟然排起了长龙,把本就不宽的村中小路占据的更加窄。

十几辆车子排成的队伍,距离老远就能看见,热浪席卷这道路两旁的金黄麦田,真真热气和麦子成熟的清香缠绕在空气中。这样热浪滚滚的天气车里根本待不住,司机本聚在路边的树下河水说话,抱怨安南公社的生产力低下,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等了超过五个小时,结果还没轮到他们装货。

安南公社的喷雾器通过报纸和广告宣传名声已经传到外省,这个猛然崛起的公社又被立做典型,周边几个县在大会上不止一次点名表扬,让下面的人跟着学,安南公社真是,……想不火都难,要货的人自然也就源源不断,因为接下来就又要种玉米,等庄稼涨起来杂草也跟着生长,喷雾器和农药是主角,商家得提前备货,要不然到时没得卖怎么搞?

安南公社的生产有的搞了。

李安喊着让人挪车,他把牲口车赶过去的功夫李红旗站在树下听乘凉的人说话,为短短几个月发生的变化感到吃惊。

但没成想,更吃惊的还在后头,好不容易赶着牲口车进了村,半路上就遇见支书带着一伙人在村里做统计。

他们村竟然要统一建房。

改变村里风貌,公社出一部分盖房的钱,自家在那一小部分,要把老旧的方子全盖成新的。

靠。

要不要怎么流批?

她才离开多久啊?

要是隔一年回来八成都不认识安南公社了。

“红旗你咋回来了?”支书大步走过来,布满褶皱的老脸上满是惊喜的笑意,还有掩饰不住的意气风发。

除了精神外貌,李红旗发现支书并没有变多少,还是常年不变破旧深蓝中山装,布鞋,胳膊下面夹着烟袋,微微弓着背,走起路来却很快,终年的劳动痕迹在支书身上体现的很明显。

“啥时候回来的?”村支半是惊喜,半是好奇的问。

李安替李红旗回答,笑嘻嘻的:“我姐前几天写信要回来,没啥大事,就是回来看看,招待个朋友。”

“我一点不知道,”看待自家孩子一般,支书责怪李红旗回来也不跟他说一声,让她回家看一眼就去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