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章 大胆改革
作者:独孤黑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6

和珅第二天就开始对苏家织纺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

他知道要想让这个已经经营了六十多年的“小作坊”一下子全面进入现代化,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况且步子迈得大了肯定也会吃不消,那就只能一步步的来。其实他的目光也不仅仅只是盯着这个苏家织纺,他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是要在把这个苏家织纺做好、做大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大力扶植和发展工商业,促使朝廷改变长期以来奉行的“重农抑商”的国策,好让这个古老强大而如今又停滞不前的帝国早点儿苏醒,从而不再遭受西方列强和近邻日本的欺凌。——这些话他没有对苏琪儿讲,他想就是讲了,苏琪儿也会不明白。

和珅做的第一步就是要改变苏家织纺以前的各个分支机构的各自为战的局面,要让它变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大整体,最大程度地保证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同作战的能力,好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为此,他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把苏家织纺的整体布局来了一个大调整。首先他和珅自任苏家织纺的总经理,苏琪儿任他的特别助理,下面设总经理办公室,成员先由苏琪儿根据以往的经验推荐,然后再由和珅一一考察才算是通过。总经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向下传达和珅的最高指示和具体向苏家织纺的各个分支机构发布命令,总经理办公室下设五个部,财务部、销售部、技术部、人事部和保卫部,每个部里分别设一名部长和两名副部长,成员若干。这些部长们直接对他这个总经理负责。

这五个部门一成立,再加上和珅平时的宣传很到位,所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整个苏家织纺的这些人还真对他的这一套来了兴趣,平时总是老王、小刘、张叔的乱叫,现在一见面则变成了“王部长”、“刘会计”和“张主任”了。

一夜之间苏家织纺里的这些“奇谈怪论”就传遍了整个南京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商家纷纷仿效。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代的人并不傻,相反有些地方还远远超过现代人,特别是驭人之术这方面,所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南京及其周边不少地区的一些商家都觉得苏家织纺的总经理和珅的那套管理实在是要比他们以前的那种方法更有效,于是他们除了按照苏家织纺的模式来组建他们的工厂外,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还真有点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气势了,像扬州的几家茶庄、镇江的刺绣厂和苏州几个官办的大盐场等,他们在下面分社的机构更多,管理也更具体到位。

这种情况是和珅没有预料到的,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古代的商人竟然如此懂得相互效仿和学习;惊的是如果再照这样发展下去,那肯定就会引起朝廷的警觉。一旦那个老顽固乾隆追究起来,他这个始作俑者肯定是难逃厄运的,而苏家织纺也会充当其冲地成为牺牲品。和珅明白,自己虽然现在只是在改变一个小小的苏家织纺,但是他的这种大胆的做法无疑是在试图改变一个社会。——而他自己无疑是在扮演着一个改革家的角色。

大凡历史上的改革,无论成功与否,到最后那都意味着流血和牺牲。以变法为名博取名利的张居正和“公私兼顾”的康有为都没有好下场,就更别说自己像商鞅那样的激进者了。——这样以来,他这次的改革也决不会在和平的方式下进行。

刚开始的时候,和珅还真被他在前世所学的那点历史知识给误导了,他在大学里还喜欢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所以一提到封建社会,给他的印象就是,所有在那个时期生活的人全都是受封建伦理道德毒害颇深的麻木人,而且他们也全都是封建社会的坚定拥护者,全都是那些“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人,可是通过他这次穿越以来的种种经历来看,老百姓其实最关心的还是温饱问题,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树立起来的那些忠孝两全和宁死守节的人根本就是凤毛麟角,有些“榜样”甚至还是某些官员在朝廷的授意下造假造出来的。

其实老百姓一旦饿极了,什么事做不出来,像四川的人吃人、山东的饥民造反、湖北的佃农集体对抗地主,这哪一件不是让人瞠目结舌。那些人为了吃一口饭连全家甚至九族都不要了,还顾得上什么“三纲五常”等那些学说和理论。

所以和珅觉得他今后的直接威胁不是这个社会,而是远在北京的那个老顽固乾隆皇帝。他这样认为也自有他的理论基础,抛却其他改革者不说,就拿乾隆皇帝他爹雍正来说,那可是历史上最最强硬的改革家,摊丁入亩、废除贱籍、老农顶戴等等,这哪一项不是触动了那些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又有哪一项不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们除了找个没人的地方发几句牢骚外,谁敢大声放个屁。——河南有个田文镜,坚定不移的在执行雍正的新政,两江有个李卫,一边四处为雍正搜集情报、打击异己,一面又千方百计地为雍正排忧解难、疯狂敛财;在雍正身边,文有张廷玉,老成谋国、忠心耿耿,武有老十三允祥,手握重兵、坐镇北京。那个一心一意为了他祖宗江山社稷的雍正怕过谁,又跟谁妥协退让过?

所以和珅心里很明白,他这次的穿越能不能干一番大事业,关键是能不能对付得了这个乾隆。——要对付皇帝老儿,自古以来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无外乎是一个“兵”字。

想当年雍正朝的时候,和雍正夺嫡的“八爷党”,那是多大的气候啊,可到最后还不是功亏一篑,一个个不是被抄家就是被圈禁的装疯卖傻!究其原因,还不就是没把兵权抓牢?不光是那“八爷党”,历史上多少次王朝的更替,多少人改过天换过日,归根结底,还不是一个“兵”字?无论你算计得如何周全,无论你身边有多少个神机妙算的谋士相助,无论你如何的占尽天时地利和人和,如果手中无兵,你还想成就大事,那除了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外,都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眼下他和珅只不过是私藏了那几百门大炮和训练了几百名亲兵,看着也好像是有了一些气候,但要是拿他那点儿家当和整个大清朝的几十万正规军比起来,那还真是有点太微不足道了!

后来和珅越想越麻烦,到最后一咬牙一跺脚,大声骂了一句:“管他娘的三七二十一呢,老子先干起来再说,实在不行就拉出一支队伍跟你乾隆就真刀实枪地干上了!这样一想他也就没有当初那么心急火燎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发展他的那支嫡系部队外,就开始专心致志地地经营他的苏家织纺了。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和珅选拔了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人远赴广州、杭州、苏州等地去学习丝织行业其他的先进技术,一面又派人到各地去拓展业务,当然也包括联系在中国的洋人。——这几个月下来,果然成绩斐然,苏家织纺已经按照和珅的设想一步一步的开始壮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