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新事旧事
作者:权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96

盼年往往比过年更快乐,过了初五,这个年代的年就基本过完了,好东西吃完了,小孩子原本就很少量的鞭炮放完了,新衣服穿脏了,日子又回到平时。

母亲往往都要叹息一声“好过的年节,难过的日子”。

父亲难得的接上一句:“小夹板又要套上了----”没办法,谁让他是车老板儿呢。

所谓的正月十五闹元宵,貌似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农村。

可怜的压岁钱,张言自己写字用什么笔,什么纸都无所谓,考虑到梧桐初学乍练,还要正规一些,从基础做起,领着她到代销点买了纸笔,铅笔三分钱一根,顶端带橡皮的要四分钱一根,拒绝,田字格本七分钱一本,狠狠心买了五分钱一块的粉色香橡皮,很高档,路上梧桐一边紧紧拿住她的文具不撒手,一边替张言担心,小孩子敢花钱。

剩余的钱如数上缴,给大人把买的东西罗列开统计着价钱,母亲笑道:“好了好了,谁能骗得了你。”

婶子“我们小言啥时候吃过亏。”

张言郁闷,只想突出自己没乱花钱来着,又不是想证明自己没被骗。

梧桐见没有担忧中的暴风骤雨,宝贝儿的把两个本子整齐的码在柜角,来去间不时的把橡皮捂在鼻端深嗅一下它的香气。小夹板套上。大人们已经开始到生产队劳动,一部分继续去年未完地大会战,一部分往地里送粪。

正月十六。叫客(qe三声)的来了,不是别人,中国人民银行之首,大伯父张文学的长子张树中,那个队里地拖拉机手,那个一屁股黑烟吓哭领弟妹妹的拖拉机手。

就此不得不追述一下家族老历史。

张言爷爷是家里庶出庶子,张树中爷爷却是家里嫡出嫡子,没分家时家里的大当家。分家时庶出一支大都净身出户,富农的大家庭,谈不上什么大富贵,积攒还是有一些,即使被共产,当家的多多少少也会藏着掖着给自己留些后路,大伯父也是嫡子,后路就留到他这里,他继承了当年的老宅,一些东西都埋在老宅里。大伯父的亲兄弟。张言二伯父也没继承到什么。

张言爷爷之类的庶子们,虽然不当家,但当年家里地一些事还有所了解,即使没有什么争夺之心,平时也会无意中对儿女们说起陈年旧事,63年饥荒,大家都活的艰难,唯有大伯父家过的滋润,本无可厚非,其中道理大家心知肚明。

恰恰张言奶奶病重。治病需要钱啊,爷爷生性老实木讷,不肯张嘴去借,时年十四岁的父亲张文礼是家里的长子。到大伯父家去借,大伯父本着财不露白的原则,给了个答案“没有”,张言奶奶去世。

63年,张言爷爷去世,最大十九岁的姑姑带着三个兄弟姐妹,家徒四壁,十五岁的父亲收起去年的怨气。再次低头前去借一副棺材钱。答案依旧。家里黑紫色的柜原本有四节,父亲无奈打通了其中地两节。安葬了张言爷爷。

也许是父亲张文礼的气量狭隘,也许是两件事伤透了父亲的心,也许是父亲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此后,每每提到大伯父,父亲就会黑起脸来。

父亲不明白,帮助不是乞求来的。所以姑姑妹妹见到两个兄弟的成长,都会很高兴。

父亲张文礼不是无理取闹的人,心里的想法不会波及到下一代身上,所以这些事情张言从未曾在父亲的嘴里听说过。但某些事情的做法,还是昭示了他的心思,比如为张言取名字,按那个年代地惯例,无论亲疏,都是按字排辈的,否则张言的名字也不能来自《共产党宣言》。

前世里也是等到自己七八岁左右,父亲年纪渐大,火气减小,才被被姑姑要求,被父亲允许,过年去大伯父家拜年。之后才有了除掉婚丧嫁娶之外的走动。

不管怎样,父亲也不会把情绪带给小一辈地张树中,大是大非面前,父亲有分寸。

寒暄过后,张树中说明来意:“二月十八的正日子,大叔大婶,老叔老婶,一定要去喝我的喜酒。”。

过程中张言一直都在观察他,敞开一件发黄的旧军大衣,干净整洁的人民服,短发,面庞白皙,清瘦,长的很标准的小伙子,言辞恳切,亲热,谦逊,简直就是个八好青年,完全没有了开着五十五拖拉机的神采飞扬,要不是前世对他地了解,张言怎么也不肯相信前世他做过地事会让自己如此尴尬。

见父亲和叔叔答应下来就不再讲话,为了缓解气氛,也可能是女人们的天生八卦,母亲和婶子开始打听女方地情况,聊起了家常。

过了没几天,大伯父张文学居然亲自登门,让不知所以的母亲和婶子一阵忙碌,不论男人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大伯(bai)子来家都是件重要的事,尤其家里没有了老人,长兄如父,况且兄弟媳妇作为外来人,对家里的老事被允许装作不知情,过年残存的一些瓜子花生都端上来招待,残存说的有些过了,其实是母亲藏起来,正月里来客人应急的。

父亲终于又虎起脸了,坐在那闷头抽烟,一句话不说,大伯父装作没看见,母亲招呼张言和梧桐上前问好,只要还在正月里,初次见面都要问“过年好”的,张言装乖,拉着梧桐上前行礼问好,寻思着要不要磕头,便要退后,门帘一掀,姑姑来了。

姑姑不知从哪得了消息,知道大伯父过来,怕父亲压不住火气,再有什么事发生,赶紧着就过来了,压阵,姑姑的话父亲向来都是最听的。

姑姑与大伯父打过招呼,张言已经牵着梧桐已经退后了,没想到大伯父的话题还是落到他身上,“一晃都这么大了,不经混呀。这个就是老秦那的丫头吧?”说着从兜里掏出一沓钱,“来,压岁钱,每人两张。”

老秦两个字一直是家里的忌讳,怕说出来引起梧桐的心事,没想到被大伯父顺嘴说出来,张言转头看看梧桐,幸好表情没什么变化,原谅他的不知道,至于压岁钱,嘴里拒绝“不能要不能要。”眼睛望着父母,这是小孩子该有的动作,自然要有样学样,母亲也拒绝着。

大伯父给的坚决,就连领弟和张晗都有,推拒多次之后,张言拿在手里,嘎嘎新的两张开拖拉机的妇女,怪不得一沓,有八张,大伯父下了本钱。不记得前世曾经有过这样的意外收获。

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张树中的婚礼缺了个压炕的童男子,其他外人都找好了,无论如何要有个本家,张姓小辈里只有张言最合适,于是……

两个重点词语外人,本家,大伯父强调了几次。

父亲整晚一句话都没说,大伯父整晚都装作没看见,与姑姑和母亲聊了很多家常,大多是过日子话,不曾涉及任何历史。

大伯父离开后,姑姑看看父亲,总结定调:“这样的小事大哥根本不用亲自来,随便打个招呼就去了,看来这么些年有些事大哥也想通了,要不怎么能下这么大的力气,这也是说咱们日子过好了,也能让人高看一眼,结婚,去,不但要去,还要高高兴兴的去,都做身新衣服,没钱我那有。”

其实,要强的姑姑关注着父亲,她自己心里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呢。

(推荐,批评都来吧,谁让俺写的慢呢。还有上一章的“完结”不好意思。)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