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北疆鏖战 十
作者:大肥羊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073

后,坦克指挥官不得不用枪指着这些士兵,威胁他们锋就打死他们,他们这才被迫走出坦克庇护。他们冲进渐渐削弱的却仍然足以致命的炮火中,三分钟内这支营级编制军团完全消失了,这是俄国军队中最精锐的一个营.却不得不在与另外一只更加精锐的部队的较量中.屈辱的接受全军覆没的现实。

的确有些人成功地穿过了阵地,到达赵小虎的楼宇附近,奇迹般地通过了机关炮火力区之间的小空隙。不过接下来仍然无法威胁到赵小虎.一:>.;面的战场十分密集地笼罩着带刺的铁丝网,有更多的机关炮在四处扫射。

翻过这座墙就等于自杀,但聚集在墙底下同样危险,因为这样很容易被纵向射击的炮火击中。不久,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就在这堵墙的底部形成了紧密的一团。被死死的压倒在这面铁丝围成的篱笆上面.

一些人躺在那里,假装死了,他们知道任何轻微的动作都会引来敌人的炮火。其他人在绝望和愤怒的驱使下做出了一些相当鲁莽的行为。一个士兵发了狂,站起来,完全暴露在中国军队的视野里,用他的轻机枪向中国军队开火,边开枪边尖叫,当他被一颗子弹掀翻在地的时候他还在尖叫。

一个俄军中尉独自向这个碉堡冲去,毫不在意地在弹雨中前行。他死的时候向碉堡丢了一颗手榴弹.那颗手榴弹距离暗堡只有十几米。另一个军官想从很高地外墙爬上去。在他攀登的时候,中国军队和俄国士兵都停止了射击。吃惊地看着他。在爬到三层楼地地方,他的力气用尽了,紧贴着墙壁,不能上也不能下。可能是不忍心让他那么辛苦,一颗子弹从沉寂的阵地对面射过来,这个军官颤了一下,朝后向空中跌去阵地恢复了正常。

少数几人表现出了传奇色彩。在持续不断的重型火力之下。他们像梦游者一样履行自己的责任。中校米利斯基设法爬上了墙壁的一段楼梯。他排除困难不断向内地前进,没有目的地四处游荡,杀了一个狙击手,躲开了一颗炮弹,向位于阵地中心地暗堡群乱开枪,然后回到墙壁,跑过阵地,脱下衣服,从被鲜血染红的街道中和成串的尸体中跌跌撞撞的爬过。然后安全地回到了总部。

陆军中校卡拉斯特斯基随第二批增援部队进攻,他试图重新组织起阵地上那支被击溃的军队。卡托和20名士兵切断海堤上面带刺的铁丝网,冲上了上面的高地。中国军队马上发动了一场密集的火力将卡拉斯特斯基与他的部下隔离开来。

阵地上,恐惧四下弥漫开来。当一辆坦克试图撤退时。它遭到了从人堆里爬出来地求生心切的士兵的袭击。这些士兵努力想爬上坦克,坦克上的船员徒劳地用履带想把这些发疯地士兵吓退,不过这些士兵凭借数量上的优势很快就在这辆坦克上取得支配性地位。

坦克只好按照他们的意思开始缓慢后退,可是这样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反坦克火力打击地目标。在慷慨的收获了十几枚中国的反坦克火箭之后.俄国坦克停止了行动.机械可能还是可以运行的.不过坦克里面的成员可能都死于可怕的震动。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也在扫射甲板上的人员时,坦克开始冒烟。在不到五分钟地时间里,这辆坦克成为一个绝妙的发烟器。有些人紧紧抓住即将爆炸的坦克,有些人则尖叫着快速跑开.只有最幸运的几个人得救了,其它那些在枪林弹雨中苦苦挣扎的人全都被机关枪射死了。

到下午6点左右,战斗基本上结束了。中国军队从隐蔽的地堡里走出来,向下面那些四处蠕动的、躲在断墙残垣后面的俄国军队投掷了手榴弹。6点10后。西端的墙壁上有一条系在来复枪杆上的白色手绢在不停的挥动,他们这才停止了射击。下午6点赵小虎向他们的长官报告说:“集贸市场被我们牢牢控制在手中,敌人共损失600人。”

总共278俄国士兵被俘虏,他们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受伤。陆军中校卡拉斯特斯基和他的随行人员是最后一批投降的,时间大约是下午点半左右。在集贸市场实际进攻的650当中,67人于当天返回总部,其中包括埃利斯下士,他游游荡了两个半小时,然后才回到自己的阵地上。俄国军队的伤亡率在这次战斗中高达94。5%。

然而.赵小虎的军队也损失过半u亡.赵小虎的军队也没有办法。所以在请示过上级之后.赵小虎十分明智的决定.将队伍后撤.他的这个决定挽救了整只突击小[在不到一个小时之后.俄国人的一只更强大的军队一个满编团开了过来.如果赵小虎正面交战的话.绝对没有一点胜算。不过由于及时的撤退.俄国人没有收到任何好处.反而是在摸黑进军的途中被地雷炸伤了不少人。

草丛中散落的一片树叶一般不会引起人们多大的兴趣,可是俄国人绝对不会想到它竟是一颗地雷。这就是“树叶地雷”。它的形状和颜色极像树叶,重量仅为70克,内部却装有3050高爆炸药。“树叶地雷”由雷壳、装药、摩擦片3分组成,分为方形和扇形两种,外涂绿、黄、白等多种颜色。一旦被踏上,树叶地雷内部就会相互摩擦,从而起爆。

在撤退途中.赵小虎把它通常被撒在杂草、灌木丛里,由于隐蔽性很强,单单用肉眼,难以辨别它的面目.所以俄国人在付出了重大伤亡之后仍然无法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在北疆这样的战斗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俄国人虽然拼力进攻.可是在顽强的中国士兵面前.这>+咬不碎的铁荆棘.狠狠地卡在了俄军的咽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