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争执1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75

”门都在等着大人物们对战争未来局势的表态。差不四息到,最先进入人们视野的居然会是这样一群人的联合声明:实业部长张塞,财政部长胡汉民,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特别市市长张静江,以及一般公众几乎叫不上名字的龙银行总裁谢老柱,真是个怪异的组合。 身为实业部长,张寒在中国的经济界拥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如果不是还有更加强势的大总统张文英在,说他是经济沙皇恐怕也不为过。一些老人还记得,这位可是前清鼎鼎有名的榜眼,有的是学问,他在南通等地自己也经营的有企业,而且都干得颇红火,当然,不服的人也是有的,毕竟张寒的企业接有大量的政府订单,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办得到的,这也是一些人对他暗地里不以为然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这位老先生人缘极好,尤其是与不少大企业主都建立了长期的良好关系,使他能够在中国经济界一呼百应。战争进行到现在,军工生产被扩大了三倍,而工业总产值却只有战前的不到皮踞而已,换句话说民用工业几乎已经被压缩到了一个极危险的境地,不少工厂因为原料不足或是缺乏劳力而难以为继,即便是如此,很多时候产品也必须要优先保障前线,如果还有剩余才会考虑后方,战争初期这一情况还算不上明显,加上当时捷报频传,老百姓还不觉得如何,现在可就完全不一样,再不采取措施,或者前线不能传回决定性胜利的消息,张塞真的是很难预料会发生什么。作为实业部长,张暴知道自己有责任提醒张文英,现在就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否则上个冬季发生在德国的事情今年将很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经济的衰退也同样给了胡汉民很大的压力,财政预算重做了一次又一次,然而计划却水远也赶不上变化。多少年的努力,国库里好不容易攒下一些预备金,所有人都知道战争是最烧钱的事情,不管之前又怎样丰厚的家底,一旦打起仗来就好像烈日下的积雪般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初的时候胡汉民还可以依照张文英的建议,靠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事实上仅是这位大总统本人就购买了数量相当的公债,这也为其他人起到了相当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前在内蒙战争中的成功经验也让财政部对于这一次的成功充满信心。然而不管付出怎样的艰辛和努力,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全改变一个贫穷落后国家的面目始终都还是不可能的,日本人的明治维新也是花费了四十年以上的时间才勉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这还是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得到了大英帝国支持的结果,中国的情况比之日本明治维新前甚至还要更糟,能有今时今日的成就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了。仅仅是靠发行公债是不可能凑足支撑整个战争的经费,世界大战到底是与一场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不一样的,而且这样规模的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了,却还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尤其是当美国即将全面参战的消息传来,对于民心士气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如果不是人们还在相信总统可以再次创造奇迹,只怕整个国家早就已经支撑不下去了。财政部当然不是没有别的办法让战争支撑下去,就是不断的增发货币,事实上他们早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开始这么干了,黄金,白银,外币没有实质性增加的前提下,货币总量暴涨了一千倍,这样的结局就是傻瓜也清楚会怎样,令所有人感到胆寒的通货膨胀无可遏制的发生了,甚至发生了造纸厂大量收购低面值货币造纸图利这样匪夷所思的怪事。胡汉民担任财政部长一直兢挂业业,虽然他从不是那种专家型的官僚,却也看得出来,情况在得不到遏制,甚至用不着敌人的进攻,这个国家也会从内部垮掉。

与一直以来的搭档陈其美那样的火爆脾气相比,张静江绝对要算是个温和的人,似乎也要好打交道得多,毕竟很少会有什么人愿意去和一夜之间决人生死的家伙打交道吧。张静江在全国的影响力早已远远超出了一个上海,这自然与他身为全国第一的经济中心的市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江淅商帮在全国经济方面的控制力。但又与作为实业部长的张寒不同,张静江可不认为单只是笼络住少数的大资本家就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在他看来中产阶级才是国家真正的基石,这一点也得到了来自张文英的认可,而现在最让他感到担心的是这个基石正一点点的瓦解,不是什么外来因素,而是恶性的通货膨胀无情地吞噬着他们本就不算多的积蓄,很多人已经破产或是濒临破产,这一点在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尤其的明显。

与前面三介。人相比,谢老柱在一般民众中几乎是个被人叫不出名字的家伙,追随张文英的时间却是最长的,而且他还替张文英掌管着龙银行,至于在资本界的影响力,甚至连身为实业部长的张寒也有所不如,得罪了张寒至多不过是在政策方面受到某些钳制,而且只要不在中国境内这种影响就微乎其微,但考虑到张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就不难知道谢老柱这个张文英的代理人能有多大能量,当然,那说的是在和平时期。现在的谢老柱最关心的还是货币改革,战争是很难在一时三刻结束的,而恶性的通货膨胀也逼着政府不得不进行货币改革,问题是这种激进式的改革在世界范围内都还没有过成功的先例,这也是身为龙银行总裁的他最担心的事情。

如果换在是平时,虽然是四位联合发表的声明,也未必就能掀起多大波澜,可现在却是日本人显然要发动大进攻的前夜,就连一向惟恐天下不乱的媒体这时也突然集体失声,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等待着住在汴京的那个男人出来说些什么,不管是好的,或者是坏的,,,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心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