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世界大战 第三十九章 南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54

斤的年自然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每到新年的时候。捌匹几非家报纸回顾上一年的重大事件,同时展望新的一年的时候。当然,旧侣年也一样不会例外,这注定是要在战火的硝烟中开始的一年,但谁也不会希望它最终在硝烟中结束,新的一年才网开始,总是要给人们一些美好的希望,哪怕这些希望看起来就如同海市蜃楼一般也不要紧。

沙皇才网组建了一支新的部队,这其中包括了至少十万名彪悍的哥萨克和更多来自于各个乡村的农民。与之前的部队不同,这些士兵在挑这时便相当严格。再加上一大笔的安家费,现在士兵们的士气不成问题。一支由法国驶来的商船队在北方的摩尔曼斯克靠港,带来了俄国人急需的军火,其中包括了数量可观的被无数战斗证明是野战利器的野炮,这将大大的加强俄军的战斗力。

此外,俄国人那个显得有些陈腐的总参谋部也终于开窍了,这支新组建的大军将被用于对俄军有利的俄奥战场,而不是去徒劳的投入到完全看不到希望的华沙攻坚战中,对于西线的英法来说,这或许算不上是个好消息,但对于同盟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坏消息,特别是那些正打算在塞尔维亚大干一场的奥地利人来说,这或许将是他们不得不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对于华沙的德国人来说或许会感到轻松些,但他们暂时也没有能力动新的进攻了。有消息说沙皇正在编组另一只新的军队,兵员将主要来自于警察、宪兵和国内的一些准军事组织;大量的军校学员也将优先配属这支部队,这将会是一支小型而高效的部队,将会改变整个世界对沙俄的看法。甚至会改变整个的战场格局,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我们自然也都是乐见其成的,法国人已经表示愿意支持沙皇,为其提供财政和军火方面的支持。”

《泰晤士报》的一篇有关俄国的报道引了广泛的讨论,就连国王也亲自召见6军大臣等人讨论俄国人此举可能的影响,但结论远不如民间猜测的那般乐观。俄国的士兵是缺乏战斗力的,军官是**无能的,国内的诸多矛盾牵扯了尼古拉二世太多的精力,不可能给予前线足够多的照顾,而在俄国,也没有人能够替代尼古拉二世的作用。法国人援助的军火是英国商船队负责运送到,数量有多少英国人也自然是一清二楚的,其中还包括了大量法军自己弃之不用的武器,能挥多大作用也就不问可知了。至于说沙皇打算建立一支小型而高效的军队,只要稍微懂行的人就知道是今天大的笑话,俄国人有足够的合格的军官吗?

与此同时,为了给国人打气,法国人的报纸开始连篇累犊的报道新年前的最后一次战役,法军七天内向前平推了四十公里,不仅将德国人占领的突出部地域抹平,而且收复两座城市吧黎市民彻夜狂欢,似乎只要再经过几次这样的战役就可以将德国人完全赶出法国。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德国人正在为进攻做准备,为了集中兵力,突出部地区可以说是他们主动放弃的,而法军仅仅为了攻下一座小小的火车站就至少损失了驹名士兵。法军参谋部暗地里计算过,照这样打下去,法军现有的兵力甚至没办法推进到边界。

四个国家打九个国家。强个师对抗心个师,如此简单的算术题就是小学生也知道结果,然而协约国那些无能的军官们用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战争毕竟是战争,不是依靠简单的数学计算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英国人不是号称海上霸主吗?区区几艘船就搅乱了他们的海上运输业,之前的海战更是给了这个老大帝国一记狠狠的耳光。我们的祖国并不想创造什么奇迹,但我们的祖国正在创造奇迹。当然,我们也要客观的说,对手的无能也是创造奇迹的前提之一。”在纽约,一家华人办的报纸正极尽挖苦之能事嘲笑着协约国。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的评论要客气得多,但也没有给协约国流太多的面子。

在经历了**月间的一连串失败,协约国现在看来是已经稳住了阵脚。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中国人口众多,俄罗斯的领土广袤无坦,事实上这些概念到也不能说错,但绝不是事实的全部。真正的事实是,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一领土大国都是大英帝国,其次则是法兰西。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能稳住阵脚也不算稀奇,只是几个月过去了,传说中势如破竹的大规模反攻我们仍然没有看到,看到的仅仅是一个个令人膛目结舌的伤亡数字。英国人在海上遭遇了一些挫折,但考虑到皇家海军既要防御本土,又要封锁德国,同时还要保卫海上交通线,能有如今的表现也算差强人意,真正糟糕的还是法国人,他们甚至把喜好罢工的传统也带到了战场上,以此来泄对上级指挥失当的不满,并为此错失了许多良机,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直到现在德**队仍然是在法国的领土上作战。”

与国外的同行一样,中国的报纸也在新年的第一天表了自己对战争的评述,而其中最热闹的却不是作为都的汴京,而是最靠近前线的一座大城市天津。那里居然有两家同样名叫《满洲日报》的报纸,其中一家之前是在租界里的。当然,现在租界已经没有了,那家报纸却还并不打算改名字,一座城市里有两家《满洲日报》,这种情况已经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现在他们又在头版刊登了同样的一诗: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原来在租界的那家报纸是由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办的,另一家则是由一些从东北逃到关内来的文人办的,他们所说的“王师”分别指的是谁,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