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成就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23

手捧美酒望汴京,

豪情胜过长江水,

胜过长江水,

锦绣河山党指引,

万里河山尽朝晖!

今日畅饮胜利酒,

明日上阵劲百倍,

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

愿洒热血和汗水!

的张文英的大总统已经做了两年了,都汴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庆祝活动,歌声阵阵,欢声雷动,每个人的幸福与喜悦溢于言表。

历经两年建设,都汴京已经初具规模,这还不算什么,真正让张文英感到欣慰的是两年来的努力没有浪费。

钢铁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同样几乎翻了一番的还有铁路的通车里程,各重工业部门都得到了极大展,煤电产量也创历史新高。但这还很不够,与看得到的成就相比,事实上人均工业化的成果在庞大的人口下都给抵销掉了,即便是成就最大的沪宁杭三角洲以及重点建设晋冀豫工业带,相比起列强中工业最落后的国家如意大利和日本仍犹有不及,更无法和英美德等国相比,而且作为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改善了一些,但他们并没有享受到工业化所带来的成果。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张文英集中大部人力物力财力展对国防有利及国家有需求的重工业,虽然他并不像苏联那样过分的忽视生产日常消费品的轻工业之展,但毕竟投入有限,而且还都集中在了能大量安置失业人口的有限的几个方面,成就自然不会很高。真正称得上成绩斐然而且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的还是农业,水利得到了治理,社会的相对安定也使得农民们能够安心种地,加上关税地提高。以及轻工业对农产品的需求,虽然的依然有不少自然灾害,农业还是取得了大丰收,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国来说,农业现代化似乎还是遥遥无期的事,但作为普通的农民也挣到钱了,他们已经相当知足了。

提到农业现代化,政府内部一直有一种声音,中国的农民小农思想严重,而且地权分散。对于农业现代化是不利的,因此应该将全国的农业展纳入计划之中,通过小农庄的合并成大型集体农场以推动现代化耕作方法,包括机械化生产及采用化肥,以及达至规模经济,共同享有土地、农产品及生产设备。也不只是那个天才儿童想出地这个办法。与前世斯大林的主意竟然惊人的一致,结果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被张文英压制了下去,这个世界在没有比他更清楚这样做的后果了,不管是自耕农还是地主都不会愿意将土地及农产品交予政府,也不会心甘情愿的在政府地控制计划下进行生产,这样做无非是等于倒退回西周的井田制,农民会大量屠宰家畜、烧毁农作物。以免被政府充公,进而会引致农产产量的急剧下降,甚至还会引致农民暴动,当然,也可能会引致乌克兰大饥荒的悲剧。与其如此。现代化进程慢一些反倒是可以容忍的。

与农业现代化相比,工业现代化的成就显然要高得多。

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在汴京出厂,不过限于技术条件和工艺水平。这辆汽车地性能并不好,质量也不大过关,与其说是要使用,倒不如说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而且张文英心里也很清楚,即使是在未来的半年内汴京汽车制造厂也不大可能生产出符合军方要求的汽车来,当然。这还只是个开始。今后还会越来越好,更重要的是汴京汽车制造厂地研究室已经建立起来。而且也培养了一大批的熟练工人,已经不再需要外来的技术支持了,而当初一起从英国地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也可以功成身退了。

洛阳的拖拉机制造厂也建成了。与欧美依然主要盛行的轮式拖拉机不同,洛阳拖拉机厂制造的是清一色成本更高的履带式拖拉机。产量不高,质量方面也不是很好,中国人种地还不是用拖拉机,只有工程方面才需要一些,而洛阳拖拉机厂的产品性能方面不占优势,价格也昂贵,基本是没什么销路的。德国顾问团与其他地很多人实在搞不懂,张文英做生意一向精明,这次却似乎眼睁睁地拿了大把钱去打了水漂。张文英自然是另有打算,他从不认为眼下的中国会需要拖拉机这种东西,他真正地目标自然还是6战之王——坦克,眼下的投入不过是做一些技术准备方面的工作,如果展的顺利,到了战时这里还可以随时转产坦克或是其他军用履带车辆。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美国人正是依靠石油工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德国,由于缺乏石油资源,一些先进的军事思想却无法施展。张文英当然知道中国并不是贫油国,但油田选址还是费了一番心思,油田必须建在自己能够完全控制的地区,而且要避免列强插手,同时还要地处腹地,避免在战时遭到敌人的破坏甚至占领,最后确定了位于南阳盆地的河南油田。当然,张文英虽然早在前世便看过全国矿产分布图,但他毕竟不是搞采油的,不知道河南油田的确切位置,不过他不知道也并不要紧,还在海外时他便注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真正大难题还在于石油工人的缺乏,在此之前满清政府只在陕西又一个很小的油田,更谈不上有多少熟练工人了。张文英不打算以来列强,他从四川等地招募了一大批开采井盐的工人,经过简单培训便开始行动起来,很快在新野打出了第一口含油显示井,日产原油两吨多,受此鼓舞,油田的建设进度也大大加快了……

在如此成就面前,张文英并没有松口气的感觉,不单只是因为中国的落后依然没有完全改变,更重要的是巨大的阴影已经笼罩过来,张文英明显的感觉到,暴风雨就要来了,当然,这也许也是一次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