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不友好的会面3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98

与英国人的会面最终还是逐渐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差不多就只剩下没有对着骂了,不过这一次双方都表现出了足够的克制,也尽量展现了写自己的诚意,至少谁也没有拂袖而去,双方还在接着谈——尽管彼此间的差距依然明显。

各方面的情报正不断汇总过来,英国人的耐性已经快要消磨光了。比起于自己在这里无休无止的继续整吵下去,眼下的危机才真正是致命的:英国的汽车工业遭到了最为致命的打击,为了垄断市场,英国人买入了数量惊人的橡胶,甚至将下一季的收获也买了下来,可惜他们的橡胶多是在最高价上买的,连日来橡胶价格暴跌,几乎损失掉了六分之五,而且看情形还要继续跌下去,即便是把橡胶支撑轮胎自己留着用,如此昂贵的轮胎,又有那辆车用得起呢,要知道,四个轮胎加上一个备用胎,几乎占了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二,实在是滑稽可笑。当然,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萧条的不只是汽车工业,大萧条正如同瘟疫一般向其他行业扩散,而政府一时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固然,经过了一连几天的争吵,英国人还是慢慢恢复了平静,或者说英国人慢慢开始妥协了。

英国将正式承认国民政府,外交关系也将升格为大使级,标志着英国承认中国为一等国家。这毕竟只是口头上地东西。英国也最先在这方面妥协。

租界暂时维持原状,等到双方正是建立外交关系后再就租界地位问题进行谈判,等到国民政府地立法工作完成后,租界内的司法权将通过谈判逐步移交给中国政府。在英国人看来,张文英始终坚称这一点似乎有些小题大做,无外乎是讲点儿漂亮话争取民心。并没有实际的好处,英国人没有损失什么,不过是给了个谈判的承诺,至于怎么谈还要看将来呢。他们没有想到,张文英此时要的也就是这个承诺。在他看来,现在还不是收回租界的时候。租界地存在对于中国是巨大的耻辱,不过也不完全都是坏事。租界内有租界的游戏规则。这游戏规则当然是偏袒洋人的,不过在游戏规则内还算公正,对展相对还是有利的,以上海为例,租界内就远比华界繁荣得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时候收回一两处租界于大局于事无补,倒不如卖洋人一个口头便宜,将来一举收回全部租界。

英国人同意减免庚子赔款的部分利息。受美国人地影响,他们也愿意退还一部分用于在中国展教育,当然,比起美国人,英国人就显得不那么大方了。

最后谈地是关税问题。中国的海关一直是由英国人把持。革命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尚未建交,满清政府又逃到关外去了。英国人趁机扣下了全部关余,这也是南京的国民政府财政极度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国民政府急于建交最重要原因,英国人原本还准备在此事上拿中国一把,既然张文英并不着急,又似乎对此早有准备,计划也就作罢了。不管怎么说,建交后英国人就要把关余交出来了,但根据从前与清政府签订的条约,英国人始终不肯交出海关的管理权,只是同意通过谈判修改部分关税,改变现有不管何种货物一律5%的税率,最终将平均税率调整为8%。关税自主权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保护本国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的主要手段。这些年来通过控制中国地海关,英国人获利甚丰,自然不会轻易放弃,对此张文英早有心理准备,也从不认为通过和平谈判就能顺利解决,解决关税问题,武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等到中国足够强大了,关税自主权自是要收回的,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地提高平均税率。

对于英国人地“慷慨”,张文英似乎也投桃报李,一口气买下了上百家伦敦的破产工厂,这些工厂将不会继续在英国经营,也就是不会在参与英国国内地竞争,而是被整体搬迁到中国去,从而大大缓解了英国国内的压力,而且张文英还大方的表示搬迁工作将雇佣英国工人和船务公司,那些搬迁到中国的工厂也会保留至少原厂工人。包括购买工厂和整体搬迁,共需花费进六千万英镑,这可是英国人做梦也想象不到的利好消息,也让他们惊讶于张文英的财力雄厚。

“校长,英国人不是已经做出让步了吗,我们为什么还要花这笔冤枉钱?用这笔钱购买军火,我们的汉军必然更加强大,说不定便能动二次北伐,彻底消灭满清的残余势力。”买办们倒是不认为张文英做了亏本生意,反倒是那三个黄浦学生怎么也想不明白,最后还是年龄最大的蒋志清来请教张文英。

“仗不是这么打的。现代军队与古代军队最大的不同就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要有同样强大的工业做后盾,否则那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错,用这笔钱我们的确可以买更多的军火,那再多的军火也有用完的时候,而如果我们自己就会造,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张文英说的当然没有错,却也不是他的全部想法,就如同他买下的工厂基本都不是军工厂一样。他所买下的基本都是与汽车相关的工厂,特别生产动机的。英国的汽车工业受了致命的打击,可以说是彻底垮了,但这主要不是汽车工业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过分投机,金融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过分的投机却使得金融反而连累了实体经济,这些工厂正是价格最低的时候,正是时候买下,之所以还要保留那么多的原厂工人,倒不是张文英有多大方——便是大方也不会对着英国人,这些保留下来的工人都是熟练技工,有了他们,工厂搬迁完成后便可以立刻开工,而且还能靠他们把在国内招募的养成工培养成熟练工。更何况英国人不过是在饮鸩止渴,没有了汽车工业,危机看上去暂时过去了,却只会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

英国这边的事办完了,该去看看老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