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前往英伦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23

大胆号与勇者号都是无畏级的战列巡洋舰,拥有27节的高航,当然,为了节省燃料,同时为了减少机械磨损,它们是不会永远跑得这么快的,平常时不过是使用14节的巡航度。航海工具的更新换代使得大西洋似乎也不再像从前那般辽阔了,但从纽约到伦敦总是要花些时间的,这时间说长不长,说短可也不算很短,至少足够让危机变得不可收拾。

投机商们的名声一向是不怎么好的,当危机刚刚来临时,很多人甚至还在一旁幸灾乐祸,《泰晤士报》甚至表声明认为这全是投机商们咎由自取,完全是报应,经此打击,大英帝国的经济必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英格兰银行也来趁火打劫,趁机提高利率,试图打捞一笔,然而所有的人很快便笑不出来了……

张文英对此显得并不十分关注,也不十分担心,这个世界在没什么人比他更了解大萧条是个什么样子。张文英不是经济学家,不过希特勒和戈林也是经济方面的外行后的德国也一样做得有声有色,对了还有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张文英心中已经有了方案,事实上,在美国时一些事情已经开始行动了。中国是弱国,不单是政治上,经济上更是如此,大危机是凶险的,但也同时是个机遇。

现在在海上,有的是时间,也就可以继续当初在火车上没有谈完的话题了。

有关铁路的问题大家很快达成了共识。其实在国内时很多人已经隐约感到了铁路的巨大好处,在美国又见识了横贯东西地大铁路,以及铁路周围诸如克利夫兰和匹兹堡这样的工业城市,没有人对此还有人和怀疑。当然。能如此快的达成共识还有另一个原因,张文英提出的铁路兴建计划比起孙中山那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来规模上要小得太多了,而且集中于经济达地江浙湖广一带。大家都知道修铁路的好处,但一下子让他们拿出大把钱来兴修铁路却是另一回事了,不管怎么说。铁路都属于长期投资,短时间内只有不断投钱的份,绝对看不到任何收益,何况他们其实也拿不出太多的钱来。张文英正是一开始便看清了各人心中的小九九,提出地计划正对了他们的胃口。至于真正的主要干线他已经另有安排,却也不需要向他们交代。

接下来要谈的就是农业了。张文英在海外多年,是典型的洋派人物,比起他们应该更了解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重要性,现在放着工业不谈,却大谈什么农业问题。众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是和张文英有些交情的盛宣怀先开口了:“载之。为今之计立国之本自然是工商业,这农业嘛,似乎……”

张文英笑了笑乎无足轻重是吗?兄弟跟洋人是打过不少交道,不过大家也都知道,兄弟是读圣贤书出身地。诸位也都是办洋务地,不过我想诸位也都是读过圣贤书的吧,这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兄弟就不用在费什么口舌了吧?”

大家都是一愣。不知这是张文英的托词还是他当真是这么想的,只有那几个老学究当了真,激动得热泪盈眶。

“中国的工业还很薄弱,加上洋人的压榨,我们自己在技术上也有很大欠缺。不能指望在工业上一下子就会有什么质的飞跃。美国的强大是强大在它地城市。半数以上的美国人都是住在城里的,英国等欧洲列强大体也都是如此。因为工业不达,我们自己的城市是容不下那许多人的,这一点跟洋人没得比,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也绝无可能,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大部分地中国人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要住在农村地。中国要富强,不是我们这些人富裕了中国就富强了,只有至少绝大多数人都富裕了才当真谈得上富强。既然大部分人都是住在农村的,农业又如何会不重要呢?”

好一阵沉默,大家都觉得张文英说地似乎在理。他们都知道,只有需要他们参与的事情,张文英才会和他们讲,却又不晓得张文英到底是要他们干什么。

这次是方樵苓开口了,这些天他对张文英可说是心服口服了:“您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说出来,上刀山下火海咱绝不含糊。”

“用不着你们上刀山下火海,而且这还是有利可图的。”张文英笑道,“你们不是想投资工厂吗?不过说句丧气的话,投资大工厂,你们的资本未必够,几家联合看来你们也是不太情愿,而且在上海建工厂,就注定是要和洋人竞争的,论财力,论技术,都是你们的缺点,和洋人竞争未必有什么好处,说不得到最后血本无归,倾家荡产,反落个败家子的名声。但洋人有洋人的优势,却也有他们的短处,别忘了,我们才是地头蛇,本乡本土的,做起事来也方面,有些洋人不做的,或是做不来的,我们来做嘛。现在的世道大家心里都有本帐,种地嘛,顶多是饿不死人,财是肯定没有指望的,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好容易有了收成,拿到城里卖,城里人还挑三拣四的,便是赶上丰年,日子过得也苦巴巴的。单靠种地当然不了财,就要在加工上想办法。你们都知道麦子和面粉不是一个价,蚕茧和丝绸也不是一个价,便是这个道理。农产品的加工厂,技术要求不高,厂子也用不着很大,洋人也不会来跟你们争这一块,何况只要用心,咱可都是中国人,本乡本土的,洋人就能争得过咱们?你们也不要小看了这些加工厂,一个厂子自然利润高不到哪儿去,胜在可以遍地开花,加起来那也是很可观的。”

办农产品加工厂当然远不能彻底解决农业问题,不过解决了部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重要的是有利可图,能参与进来的人自然不会少,也为张文英下一步的计划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