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兔子尾巴 上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00

于中国的革命形势,很多人都做了尽可能乐观的估计些最坚定的同盟会员,早在年初的时候,突然间得到了来自于张文英的大笔资助,他们便开始谋划大起义,只要有一路义军成功,建立了根据地,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数年,便可以推翻满清,广州和武汉的起义失败后,很多人都牺牲了,剩下的人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灰心丧气,便是那些最乐观的也不再认为满清是会很快垮台的了。现在的他们已经到了南京,他们中很多人的伤还没有好利索,有些跟随黄兴再湘赣边转战的甚至还是被用担架一路抬来的。

孙文从上海,黄兴从长沙,都是坐船来的南京,孙文一行人早到了几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意气风。就在几天前,推翻满清似乎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人们所憧憬的美好未来是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的事情。可现在在他们身后,东南半边江山已不再是满清朝廷的疆土了,当年洪秀全从金田村花了三年才打到南京,差不多六年才达到极盛,控制的地盘也还没有现在的一半大。有的人看得更为久远一些,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北伐前也不过就是这么大地盘,结果还不是一样势如破竹……就连那些在南京,上海,或是南方其他某个城市的外国人也看得出,清廷已经很难再坚持半年以上了。

担心的声音自然也不是没有,不过这些人少得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就连他们也同样不认为清廷还有还手的余地。他们真正担心地反倒是那些洋大人地心思。

很多人都知道就要大选了。虽然参议员只是临时参议员,大总统也只是临时大总统,很多人总是还想要争一下子的。就好像一夜之间,很多人都开始拥护革命,许多人一下子成了革命党,就好像他们的革命立场比那些出生入死地同盟会员更加坚定,其中不乏那些立宪派人士,有的人甚至前些天还叫嚣着要与大清共存亡。更可笑的是有人是在到南京的前一天才剪了象征作为大清奴才的辫子。不只是东南各省来了不少的人,就连革命势力还控制不住地北方各省和西南各省也有人不远千里来凑热闹,不知道的也许还真的会以为他们是什么革命骨干呢。

辜鸿铭到了南京,梁启也到了南京,和他们差不多心思的也来了不少,乱糟糟的南京让他们深感失望,他们很难想象这样子如何能够组建成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又有谁会相信这样的政府能够带领中国走向富强……

与几乎所有人都不一样。此时身在南京的孙文地心里倒是坦然的。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自己也有一定的威望,临时大总统地位置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当然。他的坦然不是因为这些,毕竟他并不是那种贪恋权位地人。在他心中。革命终究也只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要救国更主要的还是要靠实业,与之相比,当不当总统并不那么重要,何况还只是个临时的。现在这种乱纷纷的局势自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不过来南京之前他也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有时他在想,现在乱一些就乱一些吧,最好所有的苦难现在都来吧,这样将来的政府才能够好过一些。他非常看重张文英这个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他一直是相信强人政治的,在他看来,张文英就是这样的人物,他有钱,有枪,有信仰他的队伍,甚至还有级大国的支持,誓让中国富强的信念也绝不输给自己,这样的人来做领袖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至于自己,现在替他担一些责任也是应该的……

局势渐渐的失去了控制,特别是在知道了五国代表去见张文英之后,在济南的袁世凯再也坐不住了,不等英日的第二批军火运到,他便急急的赶到了徐州,虽然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他还是命令河南的冯国璋部向自己这边靠拢。

“南边那位又有什么动静了?”才几天的功夫,袁世凯显得苍老了许多,说话也有些有气无力了,要知道,他也才不过四十七岁。还远算不上是老人。

“还不是和从前一样,在练兵嘛。”杨士琦答得很干脆,不过袁世凯听得出,他有什么话没有说。

“杏城啊,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需要藏着掖着的,有什么直说就是了。”

“最近我听那些带兵的将领们说军心不是很稳,也难怪,朝廷许下的开拔费到现在一个子也没见着,将士们有怨言怕也是在所难免的,有人说在这么下去用不着革命党打过来,咱北洋自己便会垮掉,还有英日的军火,现在五国代表去见那个张文英,也不知洋人说的话还能不能作准,咱北洋人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袁世凯半闭着眼睛,靠在椅子上想了好一会儿,叹了口气道:“洋人未必是靠得住的,不过如今也没有别的法子,何况我看那些洋大人对南边那位是没什么好感的,有咱们在,起码牵制一下总是好的,你说的那些自然是有道理的,依我看这洋人大约又是想敲诈咱们一笔,那就是朝廷的事了,咱们这些人是操不上心的。开拔费倒真的是个大问题,朝廷那边我会继续催的,不过也不要太过指望,朝中有些人巴不得咱北洋完蛋呢,给咱下绊子的人只怕决不会少,先从直隶运一些过来应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个省怎么也能凑一些出来,这些就交给你去办吧,记住,要快,这可是绝对耽误不得的。”

……

秋天过去了,北京城一年中最好的季节过去了。街面上萧索了,比往年更加的萧索了,不知是因为冬天来了,很多人都看得出,满清的好日子也要过去了,很多人惶恐不安,特别是那些旗人,未来的命运变得那样的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