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鸿都门学的学生
作者:洪荒书生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30

蔡铭成亲后,刘宏很是通情达理的又批了近月的假期,让蔡铭轻松愉快的度过了近月的蜜月,直到五月月初才分别到光禄勋和鸿都门学报道,开始蔡铭汉末的政府公务员生活。

汉代为保障官僚机构正常运转,有效实施管理社会的职能,君臣定期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这就形成常朝制度。汉朝中前期,常朝制度并不明确。从汉宣帝开始实行明确的五日一朝常朝制度。朝臣除因病、丧事等私事外,均须上朝,赶上重要时令免朝。尽管可能因为皇帝的怠政有令不行,但并没有新的常朝制度产生,非常朝期间皇帝可以召见大臣商议国事,但这不是制度意义上的常朝。

蔡铭的两个官职,议郎和博士。其中议郎是一个清贵的官职,掌顾问应对,无常事,毋须轮流当值,充当守卫门户等工作。所以还是很轻松的,平时无甚大事只要去点个卯就是,就算是五日一朝的常朝,也就是去凑个人数,也没有他一个小小议郎和博士什么事。

蔡铭的主要职责还是在鸿都门学博士这一块。博士源于战国。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只有一家,每经置一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故称五经博士。到西汉末年,研究五经的学者逐渐增至十四家,所以也称五经十四博士。而到灵帝时开设鸿都门学,各系主教也都授予博士官职,鸿都门学开设辞赋、小说、尺牍、字画等课程,每一门课程有博士两至三名,另祭酒助教数名,所以也有博士十数人,使得博士的数量大增,有二十多人,为历史之最。

蔡铭最早因为诗赋成名,所以在安排上成了负责教授辞赋的主讲博士之一。而作为博士除了授课更多的是为了研究和做学问。所以课程安排也不多,平时两三天才有一次授课安排,若是有研究课题什么的还可以暂停安排授课。

原本像蔡铭这样的年轻人就成为博士是很难让人信服的,但是前段时间的退思园文会,蔡铭表现的实在是抢眼,不说鸿都门学的士子学生,就是同为鸿都门学的博士也都一个个与有荣焉,觉得蔡铭为鸿都门学争得了容易,在太学面前长了脸。

所以第一次上课,那些鸿都门学士子虽然没有见过蔡铭,但都已经对蔡铭的故事耳熟能详,对蔡铭颇为尊敬和崇拜,并没有再次出现学生对蔡铭不服,要进行考较,能后蔡铭在拿出在退思园文会的本事,最后虎躯一震,让学生们五体投地敬服不已的狗血桥段。

不过作为第一场课,蔡铭并不想机械的像个老夫子一样老老实实授课,更多的是想了解一下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学生,他们有些什么想法,更喜欢那种授课形式。

大家都是年轻人,在加上蔡铭又不是那种刻板的人,放下身段之后,语言幽默诙谐,一点都不盛气凌人,所以很快大家的气氛就变得融洽起来。

通过交流蔡铭发现:其实这些鸿都门学的士子对辞赋的学习的兴致很淡,他们平时看似的努力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不能浪费这好不容易得来的学习机会。

按理说鸿都门学因为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学内容都与太学相反。学生由州、郡三公择优选送,多数是士族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不高的平民子弟。这些人能够幸运的送到鸿都门学学习应该很积极学习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是。

经过了解蔡铭才知道,原来他们到了鸿都门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都知道了,太学和士大夫对他们的轻视。而就算有灵帝和宦官们的偏爱,但每年招收的鸿都门学士子这么多,真正能被重视任用的毕竟只有极少数杰出的人才。大多数鸿都门学士子因为文不成武不就,若不能在毕业时的考试时被择优录用的话,一旦进入社会,因为士人对宦官的痛恨而转嫁到他们身上,一身所说不但得不到士大夫的承认任用,以他们的专长,就连作为西席门客都无人延请。使得很多不能被任用的鸿都门学士子离开学校后,境况很窘迫、尴尬,因为缺乏谋生手段贫困潦倒还不如普通平民。

因此他们现在很迷茫,进退两难,既不愿放弃这种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又在为以后毕业之后的前途担心,还要时常面对太学士子和官宦子弟们的打击嘲笑。

听他们讲完,蔡铭才想起鸿都门学的择优而士为后来特别是唐代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不事生产,手无缚鸡之力的无用书生,而且当今的鸿都门学士子的地位远不能与后世的书生相比,就像他们所说就连做门客西席都无人延请。

对于他们的尴尬和困境,蔡铭也没有办法,所能做的只有激励他们,希望他们自己能够奋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蔡铭为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去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通过着这个小故事,蔡铭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人生必须渡过逆流才能走向更高的层次。

当能拉了大半节课的家常,又兼职了一会少儿教育,讲了一个小故事,但作为辞赋课的主题诗文、辞赋还是多少要讲点不可不讲的。

应了前面讲的小故事,既然是激励,就将激励进行到底,蔡铭专门为他们讲解了一些前人励志的辞赋和诗文。

最后在结束授课之前还不忘做一回诗文大盗,赋诗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前面啰啰嗦嗦写了几十章,有人说都可以称三国前传,太过闲散应该快点切入主题,即是称雄自然要征战,要军歌铁马,马革尸还;要男儿何不带吴钩,黄沙百战穿金甲。这一章匆匆结尾后,下一张将进入黄巾起义的剧情,书生会努力更新,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书生,支持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