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征婚连环局
作者:福气挡不住      更新:2020-04-26 04:48      字数:3067

一起曲折离奇的诈骗案、一场精心设计的征婚骗局,使受害人欲哭无泪、办案民警无果而返。几经周折,济城县局重案大队副中队长高勋终于还原案件真相。

老鲁是本县水利部门的一名下岗职工,今年58岁。说起命运,老鲁有一肚子的苦水。如果说幼年丧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的三大不幸,老鲁则不幸有二:六岁丧母,父亲把他拉扯大,度过了苦难的童年。成年后,靠着自己的勤奋工作,成家立业,含辛茹苦养大了两个儿子。

虽然从水利部门下了岗,但凭着一身力气和过人的厨师手艺,在私立学校或私人企业谋差打工不成问题。

他拼命打工挣钱,老伴在家精打细算,总算把两个孩子培养读书、成家立户。老鲁觉得总算熬出了头,可以和老伴松口气,歇歇脚了。但厄运又一次降临了,前年,他老伴被查出得了胃癌,虽然送到天楚、京城等地多方医治,老伴依然撇下他撒手而去。

中年丧妻,让往日性格开朗的老鲁沉默了许多。去年的春节,他一人在孤独中过的年,虽然两个儿子都来接他去过年,但他哪里也不想去。

今年4月,春暖花开,老鲁的心情也随着季节慢慢好转了起来,一些好心人开始张罗着要跟他找个老伴。老鲁也有点动心,他原本是个爱热闹的人,最怕孤独。白天在外面做事还好说,晚上回家,黑灯瞎火的,想喝口热水都难,日复一日地“寂寞长夜盼天明”。

论条件,老鲁虽年过半百,但身子骨还硬朗,再打拼几年,挨到退休年龄,还能拿到退休工资,经济上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过得去。毕竟“满堂儿女抵不上半路夫妻”,老鲁开始也认这个理。

热心人一连介绍了几个对象,老鲁都不是很中意,他存心想找个年轻点、负担小的,可偏偏年轻点的都带有小孩,没有负担的年龄又偏大。

今年5月下旬的一天,老鲁上街办事,路过红星路口,抬头看到路旁的电线柱子上贴了一张征婚广告,趁着没有人,小心揭下带回了家。

回到家里,老鲁仔细看了一遍这份带着照片的“征婚广告”:“某女,庐江人,今年48岁,温柔大方,早年丧夫,儿子已成家,愿寻50—60岁男为夫,女方愿到男方所在地生活。”后面还留了联系电话。

老鲁记下了联系电话,烧掉了征婚广告,他可不想让别人非议这件事。

老鲁一看,觉得对方与自己的要求相符,虽然女的年龄偏大一点,但是从照片上看,模样还不错,显得比实际年龄小。

老鲁也不好找人商量,更不好意思跟两个儿子说这事,他独自琢磨了几天,决定打电话试试。心里不断告诫自己,要小心,谨防上当受骗。

话说老鲁电话打过去后,立马得到对方良好的回应。女方自称姓毛,简单介绍了自己的身世。

短短一席话,让老鲁打定继续前行的主意:要迅速见上一面。究竟说了什么让老鲁动心?回头想来,不外乎这几点:

第一步:对方自称祖籍梅岭小池,一下子拉近彼此的时空距离;

第二步:对方向老鲁诉说了自己中年丧夫的寂寞生活,这又与中年丧妻的老鲁产生了感情共鸣;

第三步:对方谈了自己这些年含辛茹苦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现在自己从企业下了岗,生活是如何艰难。打起了“悲情牌”。

当然,说到动情处,电话那端竟然哭出了声也是牵魂动魄的一招。这一哭把个老鲁心里最后的一点戒备防线给冲跨了,老鲁恨不得当即赶到她身旁,给她以抚慰,给她以支持。

三天后,老鲁匆匆赶到庐江市,相约在一个湖边的小餐馆与对方见面,第一印象感觉与照片上形象有一定落差,但她语言得体、善解人意、温柔大方,又弥补了老鲁心中的遗憾。

二人边吃边聊,越谈越投机。老鲁本就是个直肠子人,话匣子一打开,就竹筒倒豆,如实将家庭、工作、生活情况彻底兜底。

姓“毛”的女人微笑着对他说:“你一个人到庐江来找我,就不怕我把你骗了?”

老鲁一听,声音提高了八度回答:“我侄儿在天楚省公安厅当处长,哪个骗子还敢来骗我?”。

女方一听,连忙表示赞同说:“那是,那是,今后还说不定要找你侄儿帮忙。”

老鲁胸脯一拍:“一句话,包在我身上。”

当晚,她安排老鲁住进小旅馆,还陪老鲁在旅馆房间坐了一会儿,说:“家里还有事,你早点休息,明天没时间来送你,你一个人先回去,以后的事再商量。”

老鲁虽然有些不舍,但心里也对她多了份敬意,目送她消失在夜色中。

接下来,老鲁与之又接触了几次,随着双方的进一步交往,两人的“感情”逐渐加深,开始商量共同生活的问题。

毛女士提出:“庐江市的生活条件好些,最好把“家”安在庐江市区。”老鲁欣然同意。

由老鲁出钱,毛女士在庐江市新阳区一处偏僻的地段租了带有厨房、卫生间的一间房子,租金也不贵。

老鲁觉得毛女士会办事,象个过日子的样子。两人还一同购置了简单的生活用品,搭建“小家”。

老鲁在“新家”里住了二天,毛女士还破例陪了他一个晚上。

夜幕降临,毛女士陪老鲁在城区的湖边小道上散步,街道上霓虹灯闪烁,老鲁仿佛进入了梦境,想到如今在庐jc区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幸福来得这么突然,他甚至感到有些不真实,生怕失去这一切。

于是,老鲁决心加倍努力来维持这个来之不易的“家”,老鲁已经被毛女士彻底征服。毛女士提出什么要求,老鲁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来满足。

老鲁为毛女士买了一套又一套衣服,还花一万多元买了一条黄金项链。

一天晚上,毛女士对老鲁说:“我们要想在庐江市长期生活,还是要做点生意,我有一个亲戚专门从富建贩茶叶到庐江来***较赚钱,这个亲戚答应帮助我们做茶叶生意,现在主要难题就是缺少资金。”

老鲁一听也有道理,想到自己虽然现金不多,但向朋友借一点凑四万元应该不成问题,老鲁就说他可以拿四万元做本,毛女士很高兴,让他尽快把钱筹好带过来。

一个星期后,老鲁带着筹好的四万元现金赶到庐江市将钱交给了毛女士,毛女士收到钱后又显出为难的样子,老鲁问还有什么困难,毛女士说:“做茶叶生意的亲戚说,四万元少了,还要凑点钱。”

老鲁说:“那怎么办,我这四万元还有一部分是向朋友借的”。

毛女士说:“能不能用你家的房产证贷点款”。

老鲁直摇头说:“房产证当初都是以儿子的名义办的,都交给儿子保管,拿不出来。”。

毛女士有点不高兴就走了,当天晚上毛女士又来到他们的“新家”,对老鲁说:“我有一个表妹在信用社,我跟她打电话看看。”。

毛女士当着老鲁的面打了一通电话后,对老鲁说,“我表妹同意从信用社给我们贷款二万元,但是必须要你打出欠条”。

说后,她从自己包中拿出早以准备好的一张白纸和笔,老鲁也没有退路,就打了一张二万元的现金欠条。

几天后,毛女士又对老鲁说:“表妹说信用社贷款有点紧张,而且还要抵押,原来答应的二万元贷款搞不成。欠条也退回来了。”

随后毛女士从衣服口袋中拿出一张纸,在老鲁面前晃了一下,老鲁正要伸手接过欠条,毛女士又晃回去,迅速将纸条撕得粉碎,丢进垃圾桶,口中还说:“还要欠条也没有用。”。

老鲁有点生疑,趁毛女士出门后,他从垃圾桶中捡起撕碎的纸屑,一看是自己的笔迹,也就放了心。

老鲁从单位下了岗,现在在一家私营企业的食堂工作,不好多请假,每次到庐江去只能呆一、二天,做茶叶生意的事自然全部由毛女士“操劳”。

老鲁每次问及做茶叶的事,毛女士不是说等亲戚的消息,就是说钱还不够,让老鲁继续筹钱,老鲁再也借不出钱,这件事就一直拖下来了。

后来,老鲁再打电话,毛女士时接时不接,口气也似乎换了一个人,原来热情、温柔的毛女士现在变得冷若冰霜。

老鲁有些急了,他二次赶到庐江,毛女士就是不跟他见面,老鲁又到他们的“新家”,也不见毛女士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