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知县的烦恼
作者:绝魂员外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80

看着女孩身影消失的无影无踪,徐洋才拉回有些失控的思绪。.他顺着苏秀走之前瞟过的窗口向外望去,正好能看到繁华的崇安县北街。此时街上人来人往却并没什么不妥之处,徐洋暗想:她究竟看到了什么,让她如此匆匆而走?

大堂中的众人都有些神游天外,显然还在消化女孩突然离去的意外。王捕头思索片刻,对徐洋道:“既然这个来历不明的女孩跑了,那就请你们跟我去趟衙门,做一番口供吧。其他人就散了吧,没你们的事了。”说着,向徐洋递了个眼色。

徐洋马上明白这王捕头是想先把自己这帮人带走,省的再起麻烦,便对张小乙他们点了下头,跟着王捕头往衙门走去,黑虎帮众人自然不敢阻拦。

到了衙门,王捕头倒也没有为难他们,简单的问了口供,便告诉他们可以离开了。

众人正要准备离去,正巧遇上急急忙忙赶来的杨福。他是听说了众人与黑虎帮起了冲突后先赶到会宾楼,到了会宾楼才听说众人又被官府带走,这才又从会宾楼赶来的。当他看到众人已经没事后,才松了口气。

和王捕头寒暄两句后,就准备顺便拜访一下白知县。想到徐洋是如意门大弟子,以后势必将会承担起门中更多的责任,借此机会把他给白知县引见一番也好。便让张小乙带其余人先行回如意门,自己则带着徐洋向衙门后院走去。

见到白知县后,杨福先给他引见了徐洋,徐洋也赶忙恭敬的向白知县施了一礼。要知道,这白知县在后世也算县长一级的官了,徐洋在原来的世界并没有机会见这样的官员,不曾想穿越到这个世界后反而有此机会了。

落座后,杨福便与白知县闲聊起来。这白知县40多岁,面白而有须,颇有官威。他已在崇安做了六年知县,与杨福早就认识。毕竟当前如意门红火之时,曾为镇里的治安、赋税以及徭役等方面做过一定的贡献。而且杨福身为如意门的管家,虽练武资质一般,但还是读过几年书的,也曾参加过两届科举,虽然未曾金榜题名,却也算是这小城中少有的能与白知县有共同话题的人了,所以客厅里一片“之乎者也”的声音,听的一旁无所事事的徐洋一阵郁闷。

“这老头,你自己来便是了,叫我做什么?”徐洋暗自腹诽道。

两人聊了一会,话题渐渐谈到了有关崇安县城的诸事上来。说着说着,两人俱都眉头紧锁,唉声叹气起来。

徐洋心中奇怪,便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听了半天,才大致明白了两人谈论的话题。

原来这崇安一带多山地,少良田,却有一个天然优势——木材。由于背靠武夷大山,这里不但森林茂密,而且木材品质优良,所以这里历来都是重要的木材产区。

古代由于旅游业不发达,崇安这个地方就还属于穷山恶水之地,自古民风彪悍。本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优良传统,各地未经官府批准的小型林场漫山遍野,四处偷伐木材,每年都造成大量的赋税流失。这些小型林场还勾结和雇佣一些黑恶势力,称霸一方,鱼肉百姓。

刚上任时,白知县意气风发,准备大显身手,彻底铲除这些为祸百姓,破坏地方经济的毒瘤。但他很快就发现,虽然他三令五申,下的力气很大,情况却没有任何变化。

时间长了,白知县也明白过来,敢情是下面这些衙役捕快们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于是在大怒之下,亲自领着大批属下前往当地,准备抓捕几个开林场的头目立威。可到了当地一看,不但消息早已泄露,当事人跑的不见踪影,更是被数千当地群众围攻,狼狈而回。

至此,白知县算反应过来了,衙门里几乎全都是本地人,他们自己包括亲戚朋友都与这些小林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如果还要继续下去,势必会在崇安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于是只得放弃了对这些小林场的追查。每每念及于此,他都感到痛心疾首。

徐洋在一旁听着,不禁活动了心思。自己既然现在已经身处如意门,就得为它的前途考虑一番。如意门想要发展,就离不开钱。当然,江湖上哪个门派也都离不开钱,毕竟这些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要吃饭,也要过日子,甚至要比平常的老百姓过的更好。所以每个门派也都有自己的财路来源。像少林、武当、华山等历史悠久的名门大派,都拥有大量田产,俨然就是大地主一个。再加上有不少慕名而来学武之人,所以收益颇丰。其它中小门派也各有生财之道,或倒卖私盐,或开设赌场,或令开产业,或开馆授徒……可谓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如意门以前就有不少祖籍田产,还开有一家酒楼,日子过的倒也潇洒。而现在却只能凭着众弟子砍些木柴贩卖来平衡收支,想要发展,谈何容易。

而开林场虽不是暴利行业,却也是一种稳定的财源。既然官府有心整顿,自己若能借势入主其中,必定会大大有利于如意门今后的发展。但从白知县的话中可以听出,其中艰难和阻力想必也会很大。

徐洋思索一番,暗下决心:富贵险中求,自己在那个世界一无所成,到了新的世界自然要拼搏一番!于是,他向杨福暗暗打起了眼色。杨福不明白他的意思,奇怪的看着他。徐洋只得鼓起勇气,借着白知县与杨福两人停下说话之际,插口道:“白大人,在下有话要说。”

白知县闻言看了一眼徐洋,微笑的鼓励道:“哦?不知贤侄有何见教?”

徐洋忙恭敬道:“见教不敢,只是小人在这崇安县城中闲逛时,发现街面店铺井然林立,行人车马往来不绝,百姓文雅知礼,安居乐业,这都是托大人治理有方之福啊!”

一通马屁拍的白知县捋着胡子眉开眼笑,嘴上却道:“不敢,不敢,贤侄过誉了。呵呵”旁边的杨福静静的听着徐洋说话,不知道他想做什么。

徐洋转入正题道:“刚刚听闻大人对崇安许多恶霸私开林场,偷砍滥伐之事时显的痛心疾首,那为什么大人不借机整顿这些林场,收归官府所有,由官府来统一经营呢?”

白知县奇怪的看了徐洋一眼,还是解释道:“贤侄有所不知。一来么,这些恶霸确实很难对付。二来么,俗语云:官不与民争利。除了盐、铁、茶叶等物是由朝廷直接管控外,其它经营官府一般是不会参与其中,要不然恐怕会遭到弹劾啊。”

徐洋这才明白,讪讪道:“哦,原来如此。听闻了这些恶霸所做之事,我等百姓也感义愤填膺,此等损害国家利益,中饱私囊的可耻行为必需得到制止和严惩……”说着,眼光又瞟向了杨福。

杨福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徐洋是打起了林场的主意。林场这些事情,他还是了解的,甚至了解的比白知县还多。正因为了解的多,所以他也觉得此事难办,看着徐洋如愣头青一样也不和自己商量,就想插足进去,不禁有些犹豫。但转念一想,徐洋这个“异类”千奇百怪的想法层出不穷,说不定真让他想到了什么解决之道,便接过徐洋的话题,对白知文道:“不错,白大人请放心,如果您有用的着我们如意门的地方,请尽管吩咐,如意门义不容辞!”

白知县心中感动不已,由于他并非本地人,又因处理林场一事和一些地方势力关系并不融洽,所以在衙门中并没有几个心腹之人。虽然他知道如意门辉煌不再,从上到下也就七、八个人,但骤得他们支持,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激动。

他忙起身向杨福道谢,杨福二人也赶忙起身回礼。折腾一阵,众人重新落座后,白知县向徐洋问道:“刚才看到贤侄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不知可是对此事已有计较?”

徐洋微笑而答:“无他,威逼利诱而已。整顿林场是最终目地,而地方势力则是关键所在。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分化一批,如此而已。”

白知县听的眼中异彩连连,他从没听人这样说过话,感觉似懂非懂,又觉好像很有道理。沉吟一番道:“愿闻其详!”

徐洋打了个哈哈,说道:“具体步骤在下还没想好,只能相机行事。”

白知县丝毫不以为意,还当徐洋故作高深,便道:“可要官府配合?”

徐洋想了一会,道:“只需大人派一个能代表官府的心腹之人,在需要的时候能震住场面即可。”

白知县想了想,道:“我在这县城中心腹不多,王雷王捕头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徐洋不禁一愣,怎么是他?与那王雷打过两次交道的徐洋自然晓得这王捕头手脚并不干净,虽然在这次处理会宾楼打斗风波时他表现出了对如意门的偏袒之意,但也只是想尽力平息事端而已,他对自己的态度显然没有好感一说。

徐洋有心想向白知县提出换人选的问题,但又担心刚说合作就对对方的人选提出质疑会引起白知县的不快,便没再多说什么。

当众人又谈论了一些细节后,已到了华灯初上之时。在白知县强烈的挽留之下,杨福和徐洋一起陪同白知县吃了顿晚饭。

两人出了府衙,走在返回如意门的路上。六月的天,在南方已让人感到有些炎热。凉风习习,吹走了白日的闷热。出门纳凉的百姓成群结队,下棋的,聊天的,散步的,构成了一幅古代众生相。

走着走着,杨福问起了白天在会宾楼所发生的事情。徐洋挑重点的和杨福说了,当提到有太乙教的赤桐子参与其中时,徐洋说道:“杨总管,我看这黑虎帮与太乙教过从甚密,显然不是恰巧做客那么简单。我担心他们是想借黑虎帮之手在本地立足!”

杨福听了微微一笑,道:“洋儿,你能想到这点,可以看出你见识不凡。太乙教……呵呵,逍遥子可是位奇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