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作者:高月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70

安装调试设备的事情杨恒交给梅胜军全权负责,生产出录像机的事情基本上解决了,然后是生产怎样的录像机?再其次就是如何把它卖出去?最后是盈利问题,这些步骤每一步都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总经理,杨恒要为这些事情殚精竭虑,好在他有一些得力的干将,李博文有丰富的财务经验,又有一丝不苟地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杨恒信得过他;蒋小丽精明能干,办事效率高,而且善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她在,公司后勤和办公室的事情基本上不用操心。

再其次就是小童、谭厉、梅胜军了,这三个人的职位又高了一级,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部长级别,小童全权负责营销,谭厉负责技术、品质、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梅胜军则负责制造和设备,正是有这几员大将在,杨恒的公司才不用从螺丝刀工厂开始,而是高起点,直接从制造公司起步。

设备运来了,现在杨恒关心的重点已经转变为生产怎样的录像机,这关系到公司定位和市场定位的问题,临时办公室的一间屋子里,杨恒、谭厉和小童、李博文和蒋小丽正在进行最后的方案敲定,在他们面前摆着三台样机,这是谭厉设计并装配出的样机,现在就要在三台样机中选出一台。

在产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制造出一台电器并不难了,其实就是买来各种零件进行装配,录像机的技术含量并不高,许多螺丝刀工厂甚至个人也能做得出来,就像装配一台收音机一样,制造电器虽不难,但想生产出一台好的电器却又不是那么简单,这就像路边野店里也能拼装出汽车,但却不能和奔驰相提并论一样,这就是产品的设计、材料、技术和制造工艺之别。

眼前的三台样机都很漂亮,轻薄小巧,谭厉除了外壳是借用日本录像机现成的外壳外,里面的构造都是他买来各种零件手工焊接而成,其中一台是录像机,而另外两台就是杨恒所说的只有放没有录功能的单放机了,他们已经试验过,放的录像带都非常流畅,而现在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从这三台样机中选一台主打产品。

其中的关键就是要用最低的成本,做出最好的效果,当然一分价钱一分货,很难达到目标,但至少性价比要好,在三台样机的旁边还有三张密密麻麻的材料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不贵,其中一台放像机材料成本合计375元,而另一台放像机材料成本440元,而录像机要贵一点,要近六百块钱,这个成本要比广东货高,但谭厉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磁头也是日本进口,这是他的观点,要么不做,要做就做高档产品。

不用说,杨恒看中了375元那台,成本低,利润空间大,而且性能也不错,他取过那张375元的成本清单仔细地看了看,关键的磁头也是进口,不过不是日本原装,而是日本THK公司在马来西亚生产,所以略为便宜,另外一些电子零件因为容量低也稍微便宜,一些辅助材料,如内部结构中的金属架子用的是镀锌板而不是铝板,这样,整台机器就重了两斤,但成本却下降了近二十元。

“李科,你替我算了一下总成本,按月产量一千五百台计算。”杨恒让李博文给他估算了一下总成本。

李博文立刻取过计算器核算起来,材料成本是375元,如果加上人工、机器及厂房折旧、电费、运费、辅助低值易耗品、以及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如果按每月产量一千五百台算,这样每台放像机的总成本至少要500元出头。

“杨总,大概要500元出头。”

李博本把估算的结果递给了杨恒,杨恒又再加上每台200元的利润,还有税、二级经销商利润、商场利润,那么一台放像机的售价大概可以定在1000元左右,比广东产的录像机要便宜五百元,可这是放像机,当然要便宜一点,如果是录像机的话,售价就是1300元左右了,他这种杂牌的录像机比广东货也只便宜200元,可人家是是40%~50%的利润,这其中关键就是他们的产量太低了,单台成本就变得很高。

但杨恒心里却很明白,现在录像机的普及率还不高,全国每年也只在三百万台左右,进口、广东货和国产名牌各占三分天下,他的最高产量是每年三万台,而全国生产录像机的厂家很多,像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杂牌怎么可能拿到全国1%的销量,除非是加上出口,所以杨恒没有好高骛远选择年产20万台那种生产线,否则成本就把他压垮了,当然,他也没这么多钱。

“你们怎么看?”杨恒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给小童和谭厉说了一下。

“杨总,我建议录像机和放像机一起生产,而且录像机要占多。”说话的是小童,他也不再叫杨恒的小名了,而是和公司员工一样称呼杨恒,他知道再叫杨恒‘二子’,并不是提高自己,而是压低了杨恒。

“根据我的经验,现在录像带的租赁店只在广东那一带偏多,像徐楚市只有三家,而大部分人家都还是喜欢录电视节目,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放像机这种概念,就算他们不用录的功能,恐怕心里也难接受,另外我们的产品有点单一,我建议同时生产随身听,这在年青人中很有市场。”

小童有丰富的销售经验,他很清楚顾客的心理,录像机、录像馆、录像带,‘录像’这三个字已经深入人心了,如果录像机没有了‘录’,那很多人都会无法接受,相反,日本和欧美倒能接受,关键是人家8毫米摄像机已经普及了。

谭厉也举手道:“我同意小童的意见,我们的生产线完全可以同时生产随身听,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生产线程序,这个梅胜军就很在行。”

在某种程度上,杨恒确实是外行,论营销,他没有小童的经验,论技术他更是一窍不通,论财务,他也只懂皮毛,不像李博文那样专业精通,但他是老板,他不需要精通什么专业,他的工作就是寻找最优秀的下属,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才能。

“录像机优先我可以接受,但同时生产随身听,我们要再和梅胜军一起具体商量一下,这涉及到资金、人员调度、材料和生产线安排,如果可行,我们可以生产。”

这时,谭厉忽然想起一件事,便对杨恒道:“我在跑材料市场的时候听说我们徐楚市也有一家生产录像机的厂,叫做飞马电器厂,生产飞马牌录像机,不过产量好像不大。”

‘飞马牌录像机’,杨恒愣了一下,飞马牌他是知道的,林静宜妈妈家用的收音机就是飞马牌,他以前在旧丰县武术队的时候也用过飞马牌录音机,不料他们竟也生产录像机。

旁边一直不吭声的蒋小丽接口笑道:“飞马电器厂就是原来的电子三厂,86年改名,徐楚市生产家用电器的国营厂就只有三厂和五厂,五厂生产淮海牌收音机和录音机,三厂也是一样,生产飞马牌收音机和录音机,和淮海牌一起被称为徐楚双花,88年市里决定上大家电项目,五厂生产彩电,三厂生产冰箱,五厂因彩电项目失败而破产,三厂也是一样,不过他们的苗厂长很精明,始终不肯上冰箱,一直拖了两年,最后拗不过电子局,90年改上了录像机项目,不过听说情况也不好,还是靠收录机过日子。”

“你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不过现在还不是当务之急。”

杨恒摆了摆手笑道:“我们先说火烧眉睫的事情,既然我们已经决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那下一步就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小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小童是昨天中午才回徐楚,他还没有时间去调查,不过蒋小丽找来的人中,就有电子五厂的销售科副科长和另一名老业务员,他们谈了一夜,小童的心中已经多少有点谱了。

见杨恒问到了销售,小童便清了清嗓子道:“我昨天和老萧商量过,我们计划先做徐楚市场,利用原来电子五厂的销售渠道,直接找商场,可以去掉二级经销商的利润,让利于商家,按照刚才的价格,我有把握八成以上的徐楚市大商场都会将我们的产品上架,我打算今天下午就和老萧去认认路。”

杨恒点点头,赞许道:“你的想法很不错,首先要打开徐楚市场,让我们生存下去,其实我接收电子五厂的人,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利用五厂原来的资源,萧挺确实很有经验,人也很活络,我打算让他做销售副科长,另外销售上还要再招几名业务员,这件事你和蒋科商量。”

说到这里,今天的事情就差不多了,杨恒看了看众人道:“大家还有什么事情要补充?”

谭厉又举手道:“还有质检局那一关也要过,我打算下午把样机先送去。”

质检局检验新产品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如果生产出产品后再送去检验,时间上他们拖不起,所以先送样机,谭厉的样机做得很精致,完全合格,可以先送去,不过杨恒却不想让谭厉一人去跑此事,他非常不善和人打交道,说不定把质检局的人得罪了都不知道,杨恒便笑道:“下午我会找一个人和你一起去,有他在,质检局三天便可出结果。”

杨恒说的当然就是李易安了,这时,他忽然想起了张九炎,这次他也算帮了忙,于情于理,自己都应该给他回应一声,说不定还能从他那里拿到什么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