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寻隐不遇
作者:不足萦怀      更新:2020-03-19 03:23      字数:3607

第10章,寻隐不遇</p>

独孤傲笑道:“人各有志,他们不愿与我们一起去昆仑寻师学艺,也不好勉强。钱财乃身外之物,能算得了什么,这些年开武馆,也颇有些家资,这点银两还是能够拿出来的。”说着便问孟肇他们的意向,孟肇说道:“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更何况是去寻访仙师,我自然是随两位一起去,只是不知其他士子怎么想的。”</p>

这时候,其中一个书生大声说道:“如今晋武帝已不再掌权,传位于呆痴不堪的晋惠帝司马衷,将来时局定然不复像太康之治那般清明,皇帝昏庸,那些藩王必定起兵造反,到时候局势一乱,我们这些贫寒士子,便断了进阶之梯。倒不如趁早弃文习武,跟着二位去寻访仙师,学得一身法术,到时候不但今次大仇得报,对天下苍生也大有裨益,又何乐不为呢?”</p>

众人矢志fuchou之心,原本还不怎么坚定,经过他这么一说,也对进京kǎoshi断了念想,好男儿志在四方,今次别家远行,一事无成也无颜回去面对江东父老。因此都坚定了拜师学艺的心,只是这群书生虽有此心,但终究只是书生意气,体格单弱,自然比不上费毅、独孤傲二位武林高手,因此这么多人一起同行,昆仑山之行更加缓慢。</p>

独孤傲本打算待明日遣散门徒,便与费毅等人一同前去昆仑山,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这么兴师动众,他门下的弟子自然听到些风声,于是没等独孤傲遣散他们,这个消息便已经在各门徒间传得沸沸扬扬。于是他们便合计着一起央求独孤傲带他们一起去。</p>

因此,本来是去寻找仙师,这事是越隐秘越好,这么成群结队的,哪里像是去寻师学艺的样子,简直就是胡闹。到头来,不但成不了事,而且此事若传了出去,那些恶僧恶徒就在此处不远的般若禅寺,难保他们不会暗中加害他们。</p>

故而,再三思量下,独孤傲便决定先将事情压下来,牺牲自己的寻仙前途,暂时不遣散这些门徒,继续开着武馆。只是命管家取出银两,交给费毅他们,作为一路上的盘缠。又恐怕日后费毅学仙有成,忘了自己,因此又再三嘱咐,如若学得仙法,不要忘了自己今日赠金之德才是。</p>

费毅一边答应着,一边接过银两,分发给这些书生,自己也留了一部分在行囊里。然后便向独孤傲辞别,朝着昆仑方向一路向西前行。</p>

本来若是费毅一人独行,凭着他的一身轻身功夫,走起来必定是如乘虚御风一般。然而有这些书生一起同行,他就不得不处处照顾着他们,便是想快也快不起来。</p>

此去昆仑又千里之遥,一路山坎坎坷坷,也不知要遇上多少风险,且不说天时气候变化,单是这些书生从未跋涉远行,不时有人得些小病小恙,就足够费毅喝一壶的。</p>

这些书生平日只在方寸斗室之中埋头苦读,因此他们的体格异常羸弱。走了不一会,潘岳及几个书生便因受不了旅途劳累而相继病倒,无奈之下,便要替他们抓药治病。潘岳等人见费毅他们因自己病倒而拖慢行程,这一病又不知何时才能康复,因此渐渐放弃了寻仙之心。</p>

主动退出了寻仙的队伍,本来这事成功希望渺茫,人数宜少不宜多,费毅自然乐意成全他们,于是便让大家多匀些银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回家去。其余人暂时没有退意,便仍然与费毅同行。</p>

这昆仑山主峰位于疆南藏北交界之处,若由陕入甘,再由甘入疆,最后从疆南攀上昆仑山,自然路途最短,没有多走迂回的路程。然而,实际情况是,若是选择这样走,虽然到达疆南是轻而易举,然而要从疆南攀上那万年积雪,陡峭险峻的昆仑山,休说这些书生万难做到,就是费毅也是望而生畏,没有丝毫把握。</p>

费毅本是一介武夫,自然不知这条道路的具体情况。然而,与他同行的就有一人便是个地理通,曾研究过许多地方的《方志》和史书上的《地理志》,因此对疆南这带的地形特征相当熟稔。</p>

本来费毅便打算依照预先所想的那条路线前行,本来他为人也不是那么刚愎自用,只是自从在般若禅寺出了事之后,便对这些只知道信口开河,毫无江湖经验的书生心存些许鄙视。因为同过生死,共过患难,也算得上是生死之交的朋友,故而也不好意思表现出来。然而,这些书生却看出来,他心里作了行走路线的决定,而不和大家商量,也不知是何居心?</p>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是这样,只要你心里存有一丝不能说的念头,对方都会立刻察觉。孟子说,人的眸子就是一个人心理世界的窗口,通过眸子来查看一个人心里的所思所想,又有哪个人能够逃脱,能够隐藏呢?</p>

众人信任费毅,那是因为他们看重他,肯定他的一身武艺能够保得大家的一路平安。然而费毅在这些天的行程中,什么事都不与他们商量,众人问他,他也只是让他们放心向前走。因此,这些人中便有一些人生了异心,流言蜚语也就自然传到费毅耳中。</p>

而这时,众人已经到了陕地,费毅也觉得是时候将目前行走的路线告诉大家了,不然定然会导致许多人的不满。因此对众人说道:“各位弃功名富贵如敝屣,甘愿随在下不辞辛劳,远赴仙山,寻仙访圣,如此信任在下,在下倍感荣宠。同时,各位义侠之心,薄日月,高云天,在下亦佩服之至。本想,待抵甘肃之后,再告知各位本次行进路线,然而近日来,屡屡听到些怨言蜚语。因此不得不将事情讲明白。我们现今由陕入甘,再由甘入疆,入疆南行,抵达疆南之后,在从昆仑之阴,也就是昆仑山北面攀爬上去。这就是本次行程计划。各位觉得还有什么不妥?”</p>

本来费毅想这些书生没有江湖经验,自然是为自己马首是瞻,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况且这个计划本是自己细心安排,认为是行程最短,也是最有效的计划,他们纵然有什么想法,也没理由推翻这个计划。因此,说完之后,便非常得意地等着他们来说些奉承附和的话。</p>

岂料,那个对地理颇为精通的书生听完费毅所说的行程计划,很大不以为然,抗言道:“此计划看起来考虑周到,而且也算得上是上昆仑的最短路程。然而,可能是费兄不了解南疆一带的情况,这昆仑山之阴,乃是极其陡峭之处,自古以来,很少有人从此面爬上山顶的。更多见的便是由甘肃绕行青海,然后循着高原走势,逐渐爬上昆仑山。虽然路途可能要远许多,但是不至于徒劳无功。”</p>

众人见他说得头头是道,便都非常信服,就连费毅听了也不得不对这些书生刮目相看。原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江湖经验与渊博的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的便是这个道理。</p>

既然大家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就按照这个书生的方案安排行程,首先由陕入甘,然后进入青海,再往西行,便到达青、藏、疆三省交界之处,也就是昆仑山的所在。这昆仑山绵延数千里,有许多处山峰,由青海向西而行,山势较缓,因此能顺利到达昆仑主峰之上。</p>

自从潘岳等人退出之后,其余的成员向道之心倒也坚定,再没有人想退出队伍,另谋他去的。并且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众人已经到达了甘肃境内,众人的体魄虽说还不能与费毅相比,然而与之前相比,也略显得粗糙壮实了许多。</p>

走起路来也没有刚开始那么觉得累,似乎坚韧的心性与坚实的腿功已经磨炼得很好了。这原是好事,因为这一路来,费毅着实为他们操了不少心,他们既已得到磨炼,那么很多时候就能自己照顾自己,不会事事都要他人帮忙。</p>

本来是暮春时候,这一路细行,由于各地风光气候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气候特征,刚出洛阳行经陕地之时如同阳春三月,可谓是暖风熏得游人醉,从陕入甘,由于丹霞地貌,和本地水源极其缺乏,因此沙尘满天,笼罩天地,行人行到此处,便觉得非常饥渴疲乏,如同烈日当空,汗如雨下,而得不到丝毫水份补给;</p>

再由甘入青,只觉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又加上高原地形,微风吹过,阵阵清凉,如同清秋寒林,月魄深谷,别有一番滋味;由青海到昆仑山,清凉世界刹那间变为冰雪世界,高处不胜寒,万年冰封的昆仑山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总是以白发银髯示人,这极高酷寒,人迹罕至之地,自古以来就为修行人所钟爱。</p>

反对费毅的行程计划的那个书生名叫端木绍,字表子继,其远祖乃师孔门七十二高徒中著名的端木赐,字表子贡。端木赐就是那个在《论语》中被孔子称作“亿而屡中”,善于认准商机,市场行情做生意的人。本来端木一族一直长盛不衰,直到秦始皇焚书坑儒,家道中落,到汉武帝时,便又成为大户,这端木一族,天生就有一种做生意的头脑,因为他们善于将在夫子处学到的文化知识、处事做人之道运用到实践商场之中,只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那么端木家的人就不会混的太差。</p>

</p>(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