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发展报告
作者:青山不变北月      更新:2020-02-06 23:41      字数:3152

一三八三年元月初七,太和殿的皇帝书房内。

瀛思独烨正看着去年的发展报告,这份报告不仅仅是去年全国发展的考核,同时也是对这之前的二十年的发展做一个总结。通过这种报表的方式,加上简练的语言,一眼就能够看出到底有了多少的进步,使得看的人也可以轻松很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秦每年的实力可谓是如飞如驰,基本上每天都有大幅度提高。

截止一三八二年,也就是去年,根据大秦上下各个阶层机构提供的数据,以及皇帝自己所具有的独立情报机构调查显示:

目前大秦在籍人口有四千两百七十万,其中隐匿的非秦人人口大约有一百万到一百五十万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率最高为2.18%,瞎找的不要当真)。

整个国内,类似于‘皇家军团’(团级,人数在12000~18000之间不等)有十个,而地方戍守的有军籍的‘武警部队’兼‘警察’,总人数有二十万人,所以完全脱产的‘军队’人数有三十五万。

这还是不包括在‘新世界’,或者说岭东八州的屯垦兵。这些总人数接近一百二十万的屯垦兵分成了四个大兵团,二十四个小团。他们不仅仅要负责开垦荒原,同时还要负责修缮水利设施,水道、人工湖(池塘)、水堰等等,反正就是南方排水、北方蓄水。

全国总行政人数(只是吏部官员)达到了六万三千四百七十六人,官民比例1:672(汉代为1:7000,唐代为1:3000,明代为1:2000,清代为1:900,【注2】;新中国为1:300,开放时期1:50,现在为1:30,倭国为1:200)。

由于秦人直接将整片大陆之上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都圈了下来,即使目前秦人主要还是集中在瀛河一些地区,这也使得在大秦中央政府治下的实际行政管辖面积(大陆面积)已经达到了二百六十七万平方秦里到三百三十万平方秦里(六百万平方公里以上,至七百万)。

得益于富饶的‘新世界’当中富饶的土地,全国耕地面积直接唰唰上涨到五万七千万亩,人均:13.35亩;开辟草场面积:十三万万亩,人均:30.44亩;开发林场面积:七万八千万亩,人均:18.26亩。

而且随着大规模的开垦和开发持续下去,这些数据每年都会新增加四百万、八百万、五百万。

粮食总产量达到一万零三百三十万鼎(三千一百万吨),人均产量:2.412鼎(约为2419.98秦斤,合1459.99斤)。这个数据已经让老烨非常满意了,最起码和十年前的人均八百斤比起来,这个数据就更为好看一些。

这意味着大秦国内目前是不会缺少粮食的了,同时也将会有更多的粮食会被用来作工业用途、酿酒,或者当作饲料,促进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提升肉食的数量。

当然了,虽然目前有大片范围的草场、林场,但是想一下子就将这些草场、林场就利用上来肯定是不现实的。

草场的话,基本上就是那些土壤薄、缺水,或者又薄又缺水的地方,先不要说政策上就不允许这些地方耕作,就算是想要耕作,在这个时代还不如随便找一个河滩来得快一些。

林场也是同样的道理,分给普通人家的林场一般来说也就是随便砍伐一些过冬的木材,或者修房子,根本就要不了多少,反而适当的修剪还能够促进树木拔高······

简单来说就是这些地方,不论你是想要在草场之上养牛、养羊、养驴、养马还是养羊驼,或者是在林子里面养鸡、养鹿,这些东西都是要有东西生才有的,不是十二个时辰就能够见证物种进化的。

所以,虽然目前来说,不论是粮食产量的提高还是这些草场、林场的开辟,实际上其中的产能还不能够爆发出来,甚至连三成的产能都没有,只能够让这上面长一些兔子、野牛、野驴什么的。

不过随着大秦二十年以来,源源不断地爆发船海,造船能力大大飙升。仅仅去年,本土造海船数量达到四百三十二艘(舶运三十四万鼎,即十万吨)。

由于民间商人和探险队的增加,像过去的那种满载排水量三四千鼎(900~1200吨)的大型船建造量已经大大减少,反而是反而是中小型船更加受欢迎:

‘中型船’,长二十四步、宽六步、满载两千鼎(满载500~600吨),这种体型的船不仅航速快、载重合理(两百吨),同时其价格也更加容易接受,简单来说就是性价比特高,特别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小型船’满载排水在一千鼎及以上到两千鼎之间(300~600),运载量在一百到两百五十鼎之间,属于小型近海商船,一般不做垮洋航行。

一千鼎以下的船大多都是探险船和客船,这种船的特点就是速度快、速度快和速度快!随着对于各地‘殖民地’的开发,信息的流传,这种小型的快船也成为了海上航行的重要组成。

当然了,这其中也少不了远洋快船‘飞剪船’或者‘飞剑船’(走大圆航线6500海里,12~14节航速,全程22~24天),限于人工技术和原料,这种远洋快船目前只有‘皇家造船厂’能够建造。

仅去年一年,就建造了十五艘满载排水三千鼎、以及二十四艘满载排水两千鼎的飞剪船、以及其他各类船只,总计九十二艘。

而另一面,随着大秦进入了工业1.0时代,秦国钢铁生产在这二十年当中呈现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目前生铁产量从曾经全国十万鼎(三万多吨)到现在的一五十万鼎(近四十五万吨),这个数量足足翻了十五倍,其中粗钢产量七十万鼎(生铁的一半),产煤两万四千万鼎(7200万吨)。(注1)

而这其中最起码有生铁的一半的产量,钢的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于皇室名下的煤钢联合体。当然了,由于这个皇家煤钢的几乎所有产量都被用作了铁轨生产以及机械制作,相反的还大批量地在市场上购买,使得钢铁的价格反而上涨,甚至要是不是国有钢铁也在扩产的话,那整个大秦的钢铁价格就要上翻好几个档次了。

不过目前来看,行情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前年和去年相继在冰州东南和雷州东北地区发现了在储量巨大的优质煤铁矿藏,目前已经目前已经在铺设两地之间的铁路建新的十二座‘大’高炉(一百丈方,约为900m?)了。

再加上已经在扩产以及新开发的雍州、德州(新墨西哥)地区的煤矿和铁砂矿,预计今明两年之内,钢铁产量还会在翻1~2倍。

大秦国内总共拥有蒸汽机2万台、40余万马力(英国1825年,1.5万,马力37.5万匹,【注3】),这些蒸汽机应用于纺织、机械加工制造、冶炼、采矿、轨道运输、驳船、港口装卸、食品加工、土地耕作。

纺织业棉、毛、麻布匹总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万匹,其中出口数量达到两千万匹;雪盐产量六百万鼎(180万吨),出口两百七十万鼎(约80万吨);烟草出口达到五万四千鼎;糖出产(20万吨)、酒水出产(3200吨)、纸张(20万吨)······

最后,国朝财政总收入达到了一万五千万两(折合约白银12064万两):

其中田赋(耕地、草场、林地、工商用地),总共二千三百五十二万两(有免税、降税,否则能够达到四千八百五十万两);关税(包括海关以及内关,即过境税或者国境税),一千八百四十九万两;工商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六千五百二十三万两;国有资产(国营金矿、工矿、冶金、军队返利)收入一千九百万两;矿产税(包括采矿、冶矿、晒盐)一千一百二十万两;奢侈品税(包括茶、烟、酒、丝绸等税)四百万两;车船使用税五百万;罚款四百万两。

(未完待续)

注1、1720年英国生铁产量1.7万吨,1770年的5万吨,1806年26万吨;1810年时,美国生产2651.2万吨钢,德国则生产1369.8万吨钢。在煤的生产方面,1770年,英国产煤600万吨,1800年产煤1200万吨;1810年,美国的产量61700万吨,英国29200万吨。

注2、在中国古代、似乎幕僚、小吏、乡绅是不算官员的,但实际上这些家伙都有收钱的;

注3、秦制马力约为500瓦,小于英制735.50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