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纪信的渴望
作者:蒙小虎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86

战场,除了斗智之外,还有斗勇。

也就在高颂应付葭萌关父老的同时,汉军关于接下来战略重点的决议做出,张良经过仔细周详的分析,最终决定对葭萌关实施一次奇袭。

周勃的受伤,夏侯婴的前锋溃败,让汉军上下一筹莫展,在这个的不利开局下,汉军要想打破僵局,就必须另寻一个方向作为突破口。

剑门关由蒙虎亲自镇守,兵力铁定不会少了,更何况汉军新败,若再战将卒的士气也是问题,米仓道上由郦商的右路军担当进袭任务,这是早就安排好了的,思谋再三,对于汉军来说,新的突破口只能是葭萌关。

至于统兵将领的选择,刘邦和张良不约而同的把信任的票投给了樊哙,奇袭之战不在于谋,而在于勇,更何况,樊哙这人虽是屠夫出身,但性子粗中有细。

战局的深入让秦、汉双方都开始使出全力,蒙虎派出了麾下的年轻将领高颂,刘邦也遣出了一直雪藏的猛将樊哙。

樊哙能在鸿门宴上让一向骄傲的霸王项羽刮目相看,自然不会是浪得虚名之徒,在史书中,他也是仅次于项羽的楚汉名将。刘邦用樊哙作为奇袭葭萌关的主将,看中的除了他的骁勇善战外,还有他的好运气。

在接到了攻取葭萌关的将令后,樊哙大喜过望,这一段日子可把他憋坏了,再也没有比眼瞧着同僚大呼酣战而自己却作壁上观更窝火的了,但是刘邦的决定他又不敢去明着反驳,没奈何之下,樊哙只好去缠着张良了。

“战事才刚刚开始。正是用人之时,武侯稍安勿燥。”张良一次次的安慰,樊哙一次次的失望而回。

就在樊哙快要失去最后的耐心地时候。惊喜出现了。

七千精卒。皆是汉军中经验丰富的老卒,也全部来自于关东,这些士兵对于秦军没有任何的好感,他们地胸膛里,只装着一颗复仇地枪弹。

“阿哙,我要的是葭萌关,你明白吗?”

“武侯,一路保重!”

在临出阵之时。刘邦和张良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相比较而言,刘邦的话更加的直接,而张良的言语里,则透露出了几许情谊。

“放心吧,我樊哙一定要拿下葭萌关的,到时候,汉王和张司徒可要亲自检阅我军将士才行。”樊哙信心百倍的回答道。

这一次奇袭。必须要胜利。

这不止是樊哙地想法,也是汉军上下一致的态度,所以,那个小解的倒霉兵卒被杀,一点也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他自己。在樊哙的军中,要么你强悍到让人敬畏,让人佩服你的勇力,要么你就默默无闻,不招惹事非做一个小卒。否则的话。你就只有死路一条。水浑浊一水清澈。就如关中一带的泾水渭水一样分明。

在浑与清交接一线上,一个黑影在水中奋力地游动着,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很缓慢,每一下都象是已经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个人正是纪信。

在潜入水中之后,纪信依靠着良好的水技一下子潜出去老远,这也使得后来举着火把察探的汉军屯将空找了半天,没能发现什么来。

由两水交接处再往下不到一里,即是葭萌关了,只要能游到那里,纪信就可以将探得地汉军情报传送到高颂那里。

而由于河岸边的道路迂回曲折的厉害,汉军这个时候还在数里外的地方沿着崖壁上开凿出的道路夜行,他们估计要再过一个多时辰才有可能到达,这或许就是巴蜀一带特有地山地河川地形地魅力所在。

两江相隔,两山对垒,看得见,却碰不到。

这样的情形是平原地带居住地人所想象不到的,樊哙等汉军将领虽然也在汉中郡一带有过山地战的经验,但他们却想象不到,蜀郡的道路、地形、山势、河流会是这般的与众不同,让人走过之后就再无法忘记。

“纪信回来了,他在什么地方,快前面带路,我要立即见到他。”听到亲卫禀报,高颂顾不得连日的疲劳,急步来到河滩渡口。

桔柏渡。

是石牛道连接南北的一处重要津口,让这个津口显名的,是三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张飞与马超的那一场挑灯夜战。当然,就现在来说,这一仗还没有发生,或许根本就不会再发生。

津口,两边种植的古柏参天蔽日,很是繁茂,在二百年前,秦攻灭蜀国之战时,司马错的秦军就是抢先控制了桔柏渡口,才最终灭亡了巴国、蜀国和苴国,在转眼过了二百余年后,时空变幻,攻守的双方变成了刘邦的汉军和守卫巴蜀的秦军了,这真是一个莫大的笑话。

“禀高将军,急报,汉军樊哙部约七千余人正沿着驿道向我关隘而来,时间紧迫,敌情的详细情形,属下还未来得及察知!”精疲力竭的游到津口后,纪信被警觉的守卒发现。此时见到高颂的身影,大口大口的喝着热身的汤汁的纪信连忙起身道。

高颂来得很快,这足以说明他的重视程度,纪信严格的说来是范目招拢的部下,与高颂之间虽然级别有差距,但也不一定要以属下相称,不过,纪信本人对于岭南的秦军却是非常的倾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义无反顾的加入到秦军序列中来。

“纪司马辛苦了,你先歇息着,这接敌的差使就交给我了!”高颂点了点头,神色不变的说道。敌军来犯,这早在高颂的意料之中,也许唯一有变化的,就是来敌的多少,敌将是什么人物?

“高将军,属下有一事相求?”纪信见高颂说完就要转身离去,连忙叫道。

“纪司马有何事,要是医官有怠慢之处,可尽管说来,我高颂保证决不会护短----。”高颂停下脚步,大声道。

“高将军误会了,属下只是想加入到守关的军队中,就算不能带兵,当一个小卒也一样可以。”纪信见高颂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急忙道。

“纪司马想要参战,这又有何难,我军之中,正缺尚勇之将!”高颂冷冷的眼眸盯着纪信看了一小会,难得的展颜笑道。

“将军此话当真?”纪信大喜问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高颂道。对于纪信优异的表现,高颂是打心眼里佩服的,虽然他的神情依旧冷冷的,但心里却是一团的火热。

人与人相处,不仅要看交情,还要看性情,高颂为人沉峻,寡言少语,在许多人眼里高颂是个不好说话的人物,在这个时候的纪信看来,高颂这个人已是最值得交的朋友。

四月十六日。

剑门关。

细雨朦朦,蜀中一带的天气就是这样,一年到头不是阴天就是下雨,但雨势又不大,给人的感觉阴阴的,极不爽快。

蒙虎披着一件蓑衣,定定的站立于细雨之中,恍如一尊不动的石像。这一场战事波及的地方越来越多,秦军有限的兵力也被用到了极致,在后方的可用兵员中,蒙虎手里只剩下了刚刚从一线撤退下来的白乙文残部。

困难的不仅是预备兵力不足,随着压力的增大,在蜀郡内部,关于是否要进行这场战事的质疑也在不断的升温。

在秦国灭亡六国的过程中,先是韩、赵、魏的遗族被作为涉徒迁到了蜀郡,然后就是燕、楚、齐三国的王族,他们的身份虽已被剥夺,但依靠着学识、身份等优势,在十余年里又重新的开始崛起。

这一部分人对于秦国的认同感很弱,他们更乐意看到的是反秦诸侯席卷天下的局面,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压过秦人重新成为王族。

前些日,当蒙虎率军以闪电之势占领成都时,他们齐齐噤声无语,不过是迫于秦军强大的力量,现在,秦军受制于汉军进攻调防到了北部一线,这些人就象看到了希望一样,又一齐跳了出来。

“真是迫不及待呀!”想到这里,蒙虎喃喃的自语道。内部的动荡可不仅仅只是关东遗族一方面的原因导致,其中一定还有汉军间作的功劳。

内忧外患。

在这样的压迫局面下,蒙虎心中升腾起的,反而不是焦虑与无奈,而是浓烈不可遏制的反击信念。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