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回蒋中正重组政府胡汉明首次立法
作者:肮脏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207

且说毛泽东在临时中央负责李立三特使周以粟的催促下,只好命令第一方面军的两个军团分别攻打南昌和长沙。

第一军团在江西兴国县誓师后,大军开拔。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红军歼敌一个团,并连克两座县城。周以粟连声叫好。来到南昌郊区,毛泽东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战法。他在会上当着高级将军们的面说:“现敌我两军的态势已清楚地表现出来了。大家看这南昌城,城高墙厚,里面驻有国民党大量的精兵,敌军装备又这样的好。此时,用我军的力量攻打这座大城市,无疑是灯蛾扑火。同志们,为保存革命的力量,避免重大伤亡,我建议立即撤出南昌,回到赣南,克吉安,打赣州。巩固井冈山根据地。”大家经过认真的讨论,认为毛泽东的见解是正确的,同意了他的提议。为了迷惑敌人,毛泽东组织了几支精干的小分队,到南昌牛行车站发动奇袭,扰乱敌人,大部队随即转移。

彭德怀的第三军团接到毛泽东的命令攻打长沙,迟疑不行动。滕代远问:“毛润之命我军团开拔已有一个星期了,为何现在还置之不理?”彭德怀说:“自成立第一方面军以后,润之同志和我们的来往信件每次都说得非常具体,并且传递消息接连不断。而现在,一封信后再也没有提攻打长沙的事了,这分明是让我军团不要攻打长沙,因而我在这里等待观望润之的最新指示。”这时,何长工走了进来,告诉他:“彭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说何键已率湘军支援南昌去了,此时的长沙是一座空城。如果我军昼夜兼程,奇袭长沙,必收全功。”彭德怀眼睛一亮,问:“这个消息准确吗。”何长工说:“地下党捎来的消息,应该确切。”彭德怀大喜,命令何长工:“你军打先锋,全军昼伏夜行,以最快的速度袭击长沙。”果然长沙驻军不多,彭德怀率大军到来,守军措手不及,仅三个钟头就攻陷长沙。大军随即撤出,待何键闻迅赶来时,彭德怀已走了一天,追也来不及了。何追悔莫及,为报复,他命令警备司令缉捕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开慧在狱中,带着岸英、岸青、岸龙,大义凛然,不受威逼利诱,惨遭杀害。

开慧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即一九0二年),又名云霞,字云锦。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0年十一月十四日在长沙浏阳门外被杀,时年二十九岁。六十年后,折建开慧旧居,她在生前写给毛泽东诗一首在墙夹中被人们发现,时毛泽东已逝世十四年了。现摘录如下:

天阴起朔风,浓寒人肌骨,念兹送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束亦凄苦?书信无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翅,飞去见兹人。兹人是得见,惆怅已无时。心里长郁郁,何日重相逢。

且说毛泽东率第一军团转移后,会合三军团再战长沙。时何键已回,守城部队也增到十个团。激战一日,红军伤亡三千多人,但长沙依然不动。看见那密密麻麻的尸体,毛泽东心痛极了:上山时仅七百多人,这一仗就伤亡三千多,辛辛苦苦积蓄起来的革命力量就这样被断送了。但周以粟是中央特派员,他还不能硬顶,毛泽东强忍悲愤,耐着性子说:“以粟同志,我比你更想打长沙。打下长沙,我军不仅能提高士气,部队的给养有了保证,我还可以见到已别三年的亲人。可是我的同志哥啊,我们只有这点家当,要和敌人硬拼,那是叫化子与龙王爷比宝。现蒋、阎、冯大战已结束。蒋介石大获全胜,他必调动大军前来增援长沙。红一方面军包括你我在内都要被敌人包饺子了。不如乘吉安空虚,打下吉安,根据地连成一片,革命的力量才能壮大,那时候打长沙也不迟啊。”周以粟点了点头,说:“润之兄,你说的对,长沙是不能打了。可立三的命令……”这时,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猛地,周以粟站起来,果断地说:“润之兄,你立即下命令,部队从长沙撤走。立三追查起来,开除党籍,甚至杀头,我都顶着。”毛泽东说:“这就对了,只要是对的,就要坚持。开除党籍有什么可怕的,我已被开除一次了。真理永远会战胜谬误的。”

毛泽东率第一方面军撤离长沙,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直扑吉安。吉安守军悴不提防,很快被攻克,赣南根据地连成一片。

如今回过头来看国民军总司令蒋中正。北伐胜利后,蒋总根据先总理的设想,积极筹划训政时期的工作。实施训政,是先总理在长期的革命活动和革命理论建设中提出来的一整套构思。先总理认为,西方的三权鼎立,对于中国有局限性。根据国情,中国要建立独立的监察、考试制度,以利于行政、立法、司法三权的实施。这叫做五权分立。于是,蒋总找来党内名宿张静江、吴稚晖等商量。蒋总说:“现国内战争已基本结束,东北的张汉卿又易帜服从中央政府,共匪大部已被消灭,零星残部也被我军逼到边远山区。虽然仍在作乱,但凶焰已少了许多,且,凡是有共匪作乱的地方都有部队围剿。因此,当务之急是解决政府的职能问题。”张静江等人听后,也非常赞同。但戴季陶、伍朝枢另有看法。伍朝枢说:“宁、沪、汉合流,政府名为一统,实为同床异梦。必须彻底解决党中有派,派中有党的问题。否则,将有事端呢。”张静江听后不为然,说:“正统,代表着主流;非正统,则为党内逆流。不管他身居何派,都必须在中央政治会议主席领导下进行革命。现中常会在南京,以中常会的名义召开全会,他们不来,是自放权力。汪兆铭是一个见大义而忘本,见小利而忘身的人,随从三五人中,徐谦已弃他而去,余者碌碌,也不过是冢中枯骨。胡展堂有一套理论,但空话连篇,干不了大事。西山会议派打坐地冲锋内行,干实际事就不行了。何况这三支人马中,叫嚷的目的是为自己抢权争官而已。权力吗?给一些他们,堵住他们的嘴,待日后图之也不晚。”蒋总大笑:“静老聪颖过人,深知天下豪杰事。各位,不要‘杞人忧天’,按静老的意思办理。汪的人马要请些回来,不然,中执、中监委开会不够法定人数。”吴稚晖说:“汪精卫、张发奎在广州另立中央,纯属叛党活动,现在要请他们回来开会,有损党的形象。既然张老如此说,我看,选择几个就行了。”

在京的中执常委戴季陶、丁佑任在蒋总的建议下,决定召开二届五中全会。在预备会上,吴稚晖对汪精卫等人进行了措词强烈的指责,提出汪不能再呆在中执委。不料,汪的随从奋起反抗,这些人已无在武汉时期的“通共、容共”的帽子,理所当然地在党内进行权力竞争。一时,宁、沪两地报刊上,国民党内部派别斗争跃然于理论大战,其激烈程度已近水火。蒋总见此,有些焦躁:“现住上海西山会议派的元老们已声称不参加五中全会,如果粤籍中执委也拒绝参会,五中全会如何开?”他叫来李煜赢、吴稚晖。生气地说:“汪兆铭等如果不参加五中全会,各种决议如何表决。现在。必须把这些人请回来,否则,五中全会就不开了,你们做的完全是把事情搞乱。”李吴二人见蒋总如此大怒,如何忍得,连夜赶往上海去了。蒋总见二人不辞而别,也很后悔,但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挽回已很不容易,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到上海,找到顾孟馀和甘乃光,低声下气陪话。那陈公博还有气,见蒋总亲自道歉,也就无话可说了,当即表态愿意代表汪精卫参加五中全会。

现在,虽然汪精卫不到会,胡汉明又到了国外,西山会议派虽不太热心,但大部份人已到了北京,五中全会凑足了法定人数。

五中全会的议题是国家统一后完成政治转型和经济转型。政治体制上,由完成统一的军事政治过渡到和平建国时期,也就是党领政的时期。军事上由战争需要分散行驶军权转为统一军队,成立党领导的国家军队。

会议由中常委谭延闿主持。中常委、组织部长蒋中正致开幕词。大会发表训政宣言。现选择摘录以下文字:

根据先总理训政大纲,设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并立即起草约法,作为五权宪法之基础。会议通过的《政治问题案》规定:设立的司法、立法、行政、考试、监察的五院中,行政院下设内政、外交、军政、财政、教育、交通、工商、农矿八部及建设、设计、侨务,蒙藏委员会,设参谋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政治机构。

会议决定以汪精卫、胡汉明、谭延闿、蒋中正等五十一人为政治会议委员,作为训政时期的基本权力机构。

会议通过《政治分会存废案》,决定限于本年底一律取消政治分会。为防止各政治分会利用撤消前胡乱封官,特作出规定,各政治分会在取消前,不得以分会的名义重新任命区域官员。

关于军事转型,会议《宣言》有这样的文字:“军事整理,不仅为建设统一国家的实际力量之表现,尤为国家能否获得自由平等与民众能否享受安宁幸福之唯一关键。本会议的召集,决定军事整理、实为重要使命之一。”会议通过的《整理军事案》决定:

一、军政军令,必须统一。要破除旧日一切以地方为依据,以个人为中心之制度之习惯。

二、全国军队数量,必须于最短时间内切实收缩。军费在整个预算上,至多不能超过百分之五十。

三、军事教育之统一,为完成国军之基础,各军各地方,不得自设军官学校及类似军官教育之学校。一切军事学校,归中央统一。

四、裁军,为整军理财之第一要案。

五中全会完全按照蒋总的意图进行。而《整理军事案》又得到了中执、中监委的通过。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四集团军李宗仁在会上投了赞成票。但李、冯二人又认为撤军必须公正地进行。因而当裁军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没有参加五中全会。他既恨冯玉祥,也不同意蒋总的撤军方案。

蒋总在五中全会闭幕后,就着手实施撤军计划。这天上午,侍

从室报:“山西阎总司令宣布就任太原政治分会主席。”时文胆陈布雷在座,蒋主席正与他商量起草有关文件,听了侍从室的报告,不满地说:“五中全会刚作出了撤消政治分会的决定,阎百川就宣布任分会主席,好乖巧啊。”蒋总不禁大怒,骂道:“娘希匹,阎老西这个老滑头就是这样,开会时称病,会散后他上任。聪明到家了。布雷先生,你有何看法?”陈布雷说:“主席,布雷认为阎百川对裁军意见大。设立政治分会时,他怕军权旁落,因而迟迟不就任。现见军权保住了他又怕政治分会后中央又要改设其它政治机构,所以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就任。”蒋主席说:“布雷,不如这样,你写一篇文章,将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狠狠地骂一顿,让其它人也知道对抗中央是没有出路的。”陈布雷站起来,说:“我马上就去起草。”蒋主席一把把他拉住,说:“布雷先生,我知道你对党国忠心不二,但也要注意身体。五中全会,你笔下有神,对全会精神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报道,使中央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但你也瘦了了许多。今晚,你回家好好地休息,明天再写不迟。”陈布雷称谢。

自追随蒋主席以来,布雷颇受器重。两年来,他在党内的地位

虽不算高,但起到了常人不能起到的作用。蒋主席身边文人较多,文笔大多属上乘,但比起布雷来,却有差别。布雷忠于职守,随喊随到,从没有与侍从室发生半点争执。他文笔快,下笔稳,五中全会蒋主席的讲话、会议宣言、重要文件的发出,大都出于布雷之手。蒋主席很感激他,稍有空,便请他品茶,也谈一些政务,有时还关心他的家务。

五中全会闭幕后,蒋主席主持的一百七十二次中常会,通过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两个重要文件。这两个重要文件指导了国民政府履行职能。而训政又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主要内容有: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替代国民大会,行使国民大会职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逐渐培养孙总理设想的国民拥有的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基本权力的行使;国民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院组成。中央政治会议指导国家权力的行使和国民政府组织法的修订与解释。

这样,中华民国政府的所有权力归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会议。而蒋中正则是国民党中常委兼中央政治会议主席。所以,对党的中央来说,他的观点和态度将左右整个国家的局势。

进入了训政时期,蒋主席很忙,有时还不得不工作到深夜。长期如此,积劳成疾,再加上他是军人出身,对自己的保养毫不在意,因此,身体明显削瘦。好在夫人细心照顾,但毕竟日理万机,终于病倒了,夫人很着急,连忙送到医院治疗 。

这日,蒋主席因病打完针后,感到头有些晕,正想躺一会,人报:“胡汉民、孙科接到您的电报后,已起身回国,预计晚上便到达香港机场。”蒋主席大喜:“此天助我啊。”命侍从室:“请谭主席及中常委开会研究胡展堂和孙科回国后的任职问题。传我的观点,胡展堂同志德高望重,又对党国忠心耿耿,孙科同志又年青有为,应该补进中常委。讨论后,当晚就要将消息告诉胡老和孙科同志。”那胡汉明在国民党内是资深的党员。又是党内资格最老的政治理论家。蒋主席提出训政时的任务,胡汉民是坚定的支持者。还在两个多月以前,他就向蒋主席提交了《训政大纲草案》,并寄到国内。他提示蒋主席根据先总理设想的中国政治三部曲来建设国家。同时,他要求蒋主席在军政时期结束后,训政时期即开始,完成宪政时期作准备。

胡汉民接到蒋主席电请他回国担任国家要职的电文后,便从法国起身赴香港。刚抵达机场,他便发表了公开讲话,宣传他的训政主张。他强调党内要团结,不再闹风波,并欢迎撤消政治分会这一机构。国家进入正常运转时期,他阐述回国后立即实施“五权分立”和起草《五权宪法》实施的文件。来到上海,许崇智、居正、邹鲁、谢持等接着。众人劝他不要到南京任职,胡汉民一口拒绝。他对许崇智等人说:“中国需要统一,更需要建设。建设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中枢。我到南京,不是帮助别人,我帮助的是中华民国,完成中国国民党的使命。你们把对人的观念,改为对事的观念,便不至于误解我了。我希望的这个人是凯末尔。”许崇智等苦劝,汉民不听,毅然偕孙科奔赴南京而来。

蒋主席听到胡汉民到上海的消息,连忙带着张静江、吴稚晖等元老来到上海,恰好接个正着。蒋主席一见汉民,立即奔过去,热情地与他握手、拥抱,口称:“胡老”。汉民见蒋主席诚恳,也亲切地与他交谈。蒋主席向汉明表达了他要继承孙总理遗志的决心,汉民十分高兴,说:“这次我回国,就是要完成先总理对国家各项事业所设想的蓝图,既然介石同志也有此决心,汉民愿意尽力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协助行政,把祖国建设成一个法制国家。”蒋主席很高兴,握住汉明的手,说:“有胡老的支持,训政起步一定很快。”

那胡汉民确实不赖,在与蒋主席、张静江等人的立法探讨中,他滔滔不绝,随处拈来,更有根有据,众人都十分佩服。

第二天,蒋主席因国事繁忙,需要提前回南京,吩咐张静江等在沪的元老们陪同胡汉民做一些调查,以便在立法中写进的条文更具有科学性。临行时,蒋主席紧紧握住汉民的手,久久不愿离开,汉民心里很感动。

不久,蒋主席向中常委和国民政府提交了增补胡汉民为中常委的提案,被通过。同时,又批准了蒋主席提出的胡汉明的职务调整议案。其它中央五院正副院长和各部、委、办的主官也进行的调整。其结果如下:

国民政府主席 蒋中正

行 政 院 长 谭延闿 副院长 冯玉祥

立 法 院 长 胡汉民 副院长 林 森

司 法 院 长 王宠惠 副院长 张 继

考 试 院 长 戴季陶 副院长 孙 科

监 察 院 长 蔡元培 副院长 陈果夫

其它各部委办任命如下:

中央政府文官长 古应芬 政府参军长 何成浚

内政部长 阎锡山 财政部长 宋子文

外交部长 王正廷 工商部长 孔祥熙

农矿部长 易培基 教育部长 蔡梦龄

宣传部长 王伯群 铁道部长 孙 科

卫生部长 薛笃弼

那林森、张继、古应芬皆属西山会议派的骨干成员,二届四中全会时,恢复国民党籍,国民政府改组,蒋主席派戴季陶到上海,说服了他们,因此,这些人才高高兴兴地来到南京中央政府任职。

一九二八年十月十日,是中华民国政府的国庆日,这天,又是蒋中正就任民国主席的日子。在谭延闿的监督下,蒋主席在先总理像前宣誓就职。他在誓词里说:

余敬宣誓:余将恪守总理遗嘱,服从党义,奉行国家法令,忠

心及努力本职,并节省经费。余决不滥用无用人员,不营私舞弊,不接受贿赂。有违背誓言,愿受本党最严厉的惩罚。

为完成训政时期的军队工作,蒋主席提出改组国民政府内阁的提案被通过。中央政府撤消军事委员会和国民军总司令部,改设国民政府军政部、参谋本部、训练总监察部。海军署改为海军司令部,增设军事参议院。蒋主席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作出如下调整:

军政部长 冯玉祥 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 李济深

训练总监 何应钦 军事参议院院长 李宗仁

国民革命军参军长 何成浚

训政时期的中央部署工作已有章有序地进行,蒋主席拟定的撤军裁员也正在实施。哪知这一开始,武汉便发生了事变。蒋主席大惊,发兵平叛。不因为这,有分教:削藩带来大动乱,一个争来一个吵。兄弟翻脸为哪般,只因权利在作怪。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