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三章 驱刘繇天下知策
作者:素衣瑶琴      更新:2019-11-26 23:17      字数:3658

却说薛礼听了祖郎带来孙策暴毙的消息,遂尽发秣陵甲众,浩浩荡荡直奔丹阳城杀去。

途中,薛礼生怕孙氏余众听到消息加快撤离,因此狠甩长鞭,激励将士催促疾驰。

路方过半,大军经过崎岖地。

薛礼环目四顾,但见周边丘壑重峦,林木叠嶂,却是个伏击的好地方。

心下笃定孙众无暇在此设伏,薛礼只一个劲地呵斥快行,奈何道路艰难,大军的速度还是明显慢了下来。

寒鸦哀啼,倍增肃杀死寂。偶有密林惊鸟扑翅,引得众将寒毛阵阵。

“莫不是祖郎早与那孙策勾结,诱我来此?”

眼皮跳动,薛礼心头涌出一股不好的预感。从热浪空气里,他隐隐嗅到了血腥的气味。为将多年,他便是靠着这口鼻子,屡次化险为夷。此事听来有些可笑,但若是一个人连番经历相同的事情,直觉上总会产生奇异的反应。

“哈哈哈~薛礼贼子,还不快快下马受死!”

如雷乍喝,一人虎躯横亘山头,挡住大军去路。

薛礼看去,见其玄甲红袍,叉腰睥睨,一身浩然英气竟将当头烈日也比了下去。

“孙——策——!”薛礼那叫一个魂魄离体,铜铃巨目血似也要滴了出来。

“嚯!”孙策一招手间,埋伏丘壑森林的士卒挺枪搭箭,蓄势待发。

“撤!”薛礼不傻,既然对方有备而来,自己的这点兵力,万不是对手。

为了赶路程,薛礼军马早乱了阵型。此时慌忙逃窜,一时竟摸不着北。

漫天箭雨从天坠落,犹如阎王爷的点名簿,葛衣轻装的士卒一片片哀嚎栽倒。

“嗯~”薛礼闷哼一声,却是左臂不慎中了一道流矢,嫣血顺着手臂流落掌心。顾不得部下安危,薛礼一咬牙,单臂执缰纵马跃出重围,仓皇而去。

“杀!”大势已成,孙策毫不在意地瞥了眼孤身远遁的薛礼,挥军掩杀。

凭着马力,薛礼生生杀出条生路。回首见敌军并没有追上来,他方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从意气风发到冷雨淋头,生死一瞬,薛礼惊魂甫定,许久后,他雄风再展,愤怒难抑制,冲天嘶吼:“孙策竖子,我薛文才与你势不两立!”

快马加鞭来到秣陵城下,薛礼终于松懈,冲着城楼守卫高喊:“快开城门!”

此刻的他,跨坐在喘着粗气的棕色马背上,兜鍪已不知丢落何处,一头杂乱的长发披散着,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城门大开,露出一道黑乎乎的洞口。

薛礼没有动,因为他发现迎接他的不是守城的禁卫。

一马,一人,一刀。

“哈哈哈~多谢将军厚礼相送秣陵,小生不才这就代为接管了!”墙碟兵马攒动,当先一人,银甲白袍,俊雅出尘。

“周公瑾!”薛礼七窍生烟,再一看他身旁殷勤侍奉的祖郎,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祖郎匹夫,本将对你不薄,你竟敢通敌引狼入室!”

他气呀,常年算计别人,今时居然也被自己人绊了一道!

正在薛礼愣神际,出城的锃铠武士飞马已至,长刀当空举起,口呼:“逆贼受死!”

那一刻,薛礼甚至从来将的森然巨口中看到了滚滚热气,凛冽的杀气混合着尸血的腥臭,扑鼻而来。

竟似中了定身咒般,薛礼怔立不能动弹。

“华——”

血溅三尺,扬洒当场。

华雄收势,向着刀下亡魂啐了一口,意犹未尽道:“凡夫俗子,真是不堪一击!”

秣陵重地,孙策没费一兵一卒,便就此拿下了。

以降将祖郎唱苦肉,引蛇出洞;孙策再亲自于半道设伏击,出其不意;最后周郎声东击西,以轻骑天降敌腹,与祖郎内外呼应,一举拿下这看似固若金汤的秣陵。

这条天衣无缝的计谋,环环相扣,正是军师中郎将周公瑾夙夜不眠经过多次推演而来的。

未免纰漏,也不忍辜负中郎将的良苦用心,上至将校下到走卒孙策军中人人无不卖足了力。

“可惜,独跑了刘繇此贼!”

庆宴欢笑之后,孙策摇首叹息。

周瑜闻言,仰头一口尽樽,脸上却没有半分的抱憾神色,反倒有些红光满面,尽显谪仙出尘。

只听他笑道:“一个刘繇并不可怕,他若真被我们擒住了,以他的个性,定会以死明志。此人乃汉室宗亲,在荆扬又久宿重名,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我军攻伐战地,到时不仅连这里的百姓会仇视排斥我等,只怕还会引来刘军残部更大的反扑!”

“中郎将未免太过妄自菲薄了吧!”华雄瞠目而起,扫视四下,“纵观于麋、樊能、薛礼之徒,皆妄称刘贼门下悍勇上将,我军仅以微弱兵势,还不是一战斩杀之!我军初来时兵不满千,到如今坐拥丹阳、秣陵两大主城,刘贼却只能龟缩曲阿不敢出,又岂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也难怪华雄不以为意。

他方斩了薛礼,在这山明水秀的江东宝地,可谓一战成名。比之当初董卓麾下那位威扬西凉的『凉州第一猛将』,凶名更盛。

“华将军所言甚是。”孙策心知他心高气傲,适时插话周旋。

“将军功不可没,赏赐也少不得!不过话说回来,此役首功当属祖郎!”孙策举目席末埋首斗笠的阴沉男子,“绪安,你有何要求,尽管提便是!”

祖郎,在座的谁也没有想到,仅仅数日主公竟是用的什么法子,让这样一名经略江淮多年的惯匪幡然投靠。

不过一切也没人在意了,一场奠定局势的大胜,足可扫除压在所有人心头的苦闷和疑虑。而这致胜的关键,无可厚非就是祖郎的这出苦肉计!

动如虎,静成影。

能作恶多年而不受天谴的,他便是凭着这六字箴言,活到今天,笑到了最后。

如毒蛇一样的男子。

因为之前的血海深仇,祖郎深知自己在孙策和一帮将领眼中的不待见。所以在别人举杯相庆的时候,其人只是孑身饮食,不发一言。

直到孙策提起他名字的这一刻起,他就注定再也隐没不下去了。

面对那一双双仿佛要刺穿他的凶厉憎恨目光,斗笠下的男子终于开了口:“小人罪大恶极,不敢妄奢大人与诸位将军有何恩赏,只是恳求大人看在小人此次尽心竭力的份上,饶过底下小的们一条贱命,赏他们一口饭吃!”

看似随意而赤忱的一段坦露,在观察入微的周瑜看来,其人不可谓不心思缜密。

单单请求孙策饶恕自己的部下,便表明祖郎自己是一名爱兵如子的好主子,继而博得这满堂将领的同情与改观。同时那些一并归降的喽啰,自然也是对他感恩戴德,日后在孙策军中建勋立业时,当然更得威望,大裨仕途。

是本心流露的无心之语,还是如猜想般阴沉狡诈,周瑜不得而知,现下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出于智者的使然,周瑜还是抬眉打量了他数眼,只暗暗留了个心眼。

性格截然相反的孙策显然想不到那么多,在他看来,祖郎能够迷途知返立下大功,已令他欣喜。而不居功自恃反婉转请罪,这种关切下属的舍我行径,更是难能可贵,孙策不由生出惺惺相惜的感怀。

至少目前看来,大家还都是其乐融融的。

八月,正是南方硕果秋收的季节。

自刘繇退居曲阿后,再不敢踏出境地一步,慢慢淡出了民众的视线。

孙策甫坐稳主位,倚靠众文武的助力,倒让偌大的江左风调雨顺,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世家出身的孙策,深知与民同乐的重要。这是一个受孔孟熏陶的后辈所具备的最基本素养,也多亏了孙策幼年多舛的经历和成长。

禁兵戈,止强掠,整肃军纪;散资财,明律法,普惠百姓。孙策一连串的强硬手段,得到了当地民众拍手称快。

就在这时,孙策再下一剂强心。

身为主帅的他,身穿裋褐,手拿铁镰,亲自带领属下大将与兵众帮助农夫收割稻麦。借着不算灼烈的余晖,一个个壮硕的汉子吆喝着山歌,袒着亮油油的胸膛,面朝黄土背朝天。

春种秋收,漫漫长季,能够看着自己悉心呵护的作物成熟,无疑是每一位种植者最忙碌和欢喜的时刻。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麦香,金黄的田野地,士兵与农夫交叉点缀,形成了一幅安谧和谐的画面。人人毫不吝惜地挥洒着额头的汗水,黝黑的面容洋溢着丰收的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劳作。

是的,早在下野之前,孙策便严词表明,此番秋收,是为帮助百姓刈麦过冬。绝不允许有士兵欺凌老弱的事情发生,也禁止官爵在身的士族豪取抢夺分毫。

一场暴雨,来得很是及时。

原本可能需要半个月的收割,因为孙策军队的协助,仅仅用了四五日,便进入了尾声。

人们在庆幸庄稼能躲过这场暴雨的同时,也对城池的新主人充满了感激。

漫天的雨水笼罩了整座秣陵,寒意侵袭,令疲惫的农民褪去了连日的疲惫,精神为之一振。

数以千计的黎民百姓不避风雨,沿街壶浆竞迎归来的军队,他们送上新鲜的果子物什,感谢城主能够完遂当初的一句承诺。

士卒们被年迈的百姓包围着,青稚的面容露出人子的憨笑,这种自豪感说来奇妙,甚至远远超过打了一场大胜仗,幸福而又美好。

在整个九州都已陷入一片乱局的大时代下,不起眼的一隅小地,忽有一缕圣光腾空,再次让世人看到了生的希望。

江东出了一位明主的消息不胫而走。

人们口口相传,没过多久,孙策之名遍传中原,举世皆知。

这里面有早就认识或听闻过他的,不过大多是因为其父孙坚的名头,一个失了老虎庇佑的小崽子,所以诸侯无不对他嗤之以鼻,而江东的百姓亦深处对于孙氏暴虐的畏惧心理,排斥于他。

经过了这一事,四方流民慕名依附,孙氏势力渐而壮大,那些依旧互相征伐的诸侯才忽然觉醒,远在江东这弹丸之地,那个原本毫不起眼的小蝼蚁不知何时已经变得不再孱弱可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