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设监查阁
作者:顾平生      更新:2019-11-01 19:43      字数:3487

这一望,左贤自然懂。

故而前迈一步,躬身道:“臣有话说。”

“相父请讲。”杨旭面上有喜。

“臣以为刑祯,满口尽是胡言。”

这话一出,百官立时呆愣。

乃至汤睿、督公都在发怔。

刑祯自废下肢,口中有血。此刻目光痛苦,他望向左贤的背影。

因为这状纸,便是他吩咐自己写的。

眼前这人更曾是他最尊敬的老师。

他也是他最看好的学生。

所以刑祯一时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明皇也自有些呆怔,尚未反应过来,左贤再开口。

“六部是受八寺监查,却大理寺三堂尚未定夺,一个寺卿也能状告当国大司农?此者若传出皇庭,岂不可笑?”

此话一出,颇有评据。

因为官不可越两级而告。

“臣以为右相所言甚是有理。陛下日理万机,何能事事躬亲?小小寺卿,状告尚书,本已触犯法规。倘若大司农真犯法度,那自有大理寺三堂审理。”御史大丞道。

汤睿目光望向尹青,自是感激之至。

因为平日间,他两人关系最密。

“尹爱卿所言正合朕意。刑祯,朕令你先将状纸递交于三堂。若果有其事,朕定不轻饶!”杨旭姿态做的很足。

“臣还有话说。”却这时,左贤持长笏再上前一步。

百官目光望来。

正戏方才开场。

“臣请陛下恩准,设立监查阁。”左贤跪地。

这一跪,百官乃至明皇都是一怔。

“相父这是做何?”杨旭问道。

“禀陛下!百官有臣与左相监查;宫廷有督公;后宫有九卿;六部有八寺;五署有御史大丞;却天下何人监视我等?我等如若触罪,又谁能督办?明皇犯法,尚可与百姓同罪。我等有过,却无人能治,堂堂大明亿万山河,岂不可笑?”

这话一出,却有道理,亦发人深思。

明皇将百官的表情尽收眼底,一刻明悟,原知这才是左贤真正的局。

故而望向汤睿,平和道:“大司农意下如何?”

汤睿出列来,他的神色有变。尚不谈督公、左相的利益,现在他必须做的是自保。

在这场诡辩的风云中,谁为弃子都有可能。

即便他身居尚书,一步走错,亦将万劫不复。

所以他望向左贤,只出六字,“右相所言有理。”

这六字不是认可,不是屈服,也不是惧左贤手上的把柄。

而是还礼,以及态度。

左贤帮他一语,他还之一句,两不相欠。

至于态度,这话一出,则表明他不再参与政权之争。

杨旭心中蓦然畅快,抬首望向另一人,“不知尹爱卿觉得呢?”

这话无疑是将御史大丞架在了火上烤。

两相争权,中间人最难做。

是否设立新阁,对他影响不大,他本就是谁势大叠倚谁。

却如今两权不分伯仲,他额间有汗。

即便官至大丞,有时也不由己。

他望了望左相,又望了望地上的右相。自是知道新阁必然是要设的。

因为右相和明皇站一方。

所以尹青送明皇一个面节,他执笏道:“右相所言在理。”

杨旭心中越发畅快,问向工部尚书,“不知大司空可有意见?”

工部尚书是以右相旧部。

故一微胖中年男子出列,立时朗声大赞道:“臣亦觉得右相所言有理。设立新阁,两向监督,既得彰显法度,又能统筹做事,可谓国之大幸!”

“好!既然众爱卿都无异言,那朕便批准成立监查阁。”

这话一出,左贤伏首,“明皇万岁!”

“相父快快请起。”杨旭道。

左贤起身,立于原处。神情不变,与上朝前一样从然。

黑玉短椅上,督公一话未说,颇显自在。

而另一侧的左相,眼睛眯成缝,依然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

监查阁是掣肘,却与他们多年的经营相比,也大无不可。

因为在他们眼中,真正的较量还没开始。

一旦轮到他们出手,绝然不会简单。

“诸卿可还有进言?”明皇问道。

下方皱然安静。

片刻后,殿前公公拉长声音,“无事退朝!”

“明皇万岁万万岁!”百官行礼,出朝殿。

刑祯的双膝已经震碎,地上一滩血渍,他不法起身。

但从始至终也无一人投来同情的目光。

此刻一一敬而远之。

因为这场权势之争,牵涉两相,波及太大。

待所有人离开后,刑祯拖着废腿,爬出金銮殿。

却出皇城那么远,他爬不出去。

殿前有少监,然无人敢近前来扶。

直至后来,守殿统领原委告知教使,柳胥过来亲自将人扶起。随之派遣守卫亲送寺卿回府。

全过程,刑祯只做看了柳胥一眼,谢字都不曾说。

他一脸疲驰,心境无人知。

柳胥折返。

见这偌大皇庭,宫殿群起,景色万状,花草初盛。

却独独人心冷淡。

转眼间,三日消逝。

过了今晚,柳胥便将赴宫外任职。

是夜,天色黑暗,他走了出去。

一袭白衣,只身一人,向深宫行。

后宫把守的侍卫很多,柳胥收敛气息,真元衍化,虚空踏步。

他已入武王,空中行走,如履平地。

且夜这般深,即便不时有巡逻走过,也发现不了他。

因为他对这明皇庭最为熟悉。

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躲过所有的守卫,柳胥脚掌轻踩,落在了未央宫殿前。

纵身一跃,翻身跳入深墙内,已物移星转。

殿内有烛光,映照的殿外景状都入柳胥眼,却他一点都不认识。

这蒿草这般深;这枝条这般乱;这庭院这般荒。

姨娘本是勤快的人,最爱干净。

柳胥的心有些酸楚,迈开步子接近有光的地方。

他站在最有记忆的殿门前。

却不敢叩。

曾叫杨玄卿时,他每季末都还来一次。如今他叫梅青寒,近一年已不见。

她必然已知自己遇难事。

她曾经该为自己难受成什么样子,柳胥只想着,便心酸。

下一刻,柳胥扬手,终是轻轻叩了一下门。

殿内的人似乎有听到,烛光下的影子透过窗户去看,在逐度拉长。

嘎吱。

门被打开,两人对望,女子甚惊。

柳胥向殿内迈。

女子一袭白衣,怔在原处不动。

片刻恍惚后,方才讶声道:“你是何人?”

声音未变,无论何时,极尽温柔。

咚!

一声咚音从地板上发出。

柳胥犹若失了神,失了魂般,上身直挺挺,两膝已着地。

那美妇极美,此际更惊,不知所为。

柳胥的眼睛上扬,望向美妇。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柳胥不说话,只背诵。

有泪珠滚滚坠落,连成串儿,十分晶莹。

柳胥的眼睛在烛光下越发模糊。

白衣女子的身体突然开始颤抖。

十二年前他三岁,尚还是牙牙学语的幼童。烛火下,姨娘初教他背千字文。

十二年后他十五岁,长成了她不认识的模样。烛火下,她要告诉姨娘,他是柳胥。

虽容貌变了,但心不敢。

不敢忘旧人,不敢忘旧恩。

“胥儿!”女子一下子扑了过来。

泪水比柳胥还要汹涌。

两个人,一根玉烛,两个光影,紧紧相拥,哭声不止。

“姨娘!”柳胥唤了一声。

虽曾隔过生死,声音有些遥远,却还是有熟悉感。

女子拉着柳胥起身来。

“告诉姨娘,都吃了什么样子的苦?”女子话已不成声。

既有喜悦,亦有痛楚。

“胥儿没吃苦,是胥儿让姨娘担惊吃苦了。”柳胥温和道。

青色的烛火下,女子晶莹的眸,端详着。

她右手曲伸,试着摸向柳胥这张陌生的脸。

柳胥贴近,脸庞不动,像个孩子。

终是颤抖着,那手落在了柳胥的脸上。

这一触,柳胥的脸温暖,女子的心动颤。

“告诉姨娘,姨娘想知道。”那女子道。

柳胥不隐瞒,如是相告。

今生他欠的人不多,唯一最欠的,便是眼前这人。

活着一日,多欠一日的思念。

一日不活,欠下一生的养育。

......

翌日。

柳胥与叶羽三人,前赴刑部隶令司上任。

皇庭发生大事件。

当朝左相蔡勋持相国金印,直调三千禁卫军出了皇城。

禁兵指挥使偷传话于大统领,卓青急奔去见杨旭。

但却晚了一步。

当朝督公把持了御书房。

御书房外五十米,跪着重臣四十人。

至于里面还跪多少,没人知道。

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此刻督公站着,一身黑色蟒袍,亲守在殿外。

卓青匆匆来至,报告要见明皇。

沈剑以明皇正处置要事为由,给挡了回去。

前者不甘心,思计后,遣一少监给明皇送甜糕。然督公将人拦下,亲接过提篮,迈步去送。

自此明皇被困封在了御书房。

外人不得进,内人也不得出。

殿外的天,愁云惨淡,空气越发压抑。

轰隆隆...

突然雷声渐起,风云交际。

不过多时,滂沱大雨,倾盆而至。

那雨初始很大,且骤急。看着便下不久,然一直淅沥着不停下。

春雨乍寒最凉心,殿外初绽的花草尽数被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