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炎黄时代经济
作者:史海尘      更新:2019-10-23 12:28      字数:2795

炎黄时代大概是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经过漫长的摸索和发展,逐步由一个一个的小群体居住,逐步过渡到大的部落,炎、黄等部落首领因此而诞生。黄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后期,是两个部落的首领。

当时,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现在陕西省境内的黄河边上。后来,又先后沿黄河两岸向东部迁移。为了争夺一块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国东部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打败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黄帝求援,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九黎族失败后,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二族。后来,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族失败后,加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从此,这些原来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认为自己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称自己为“炎黄子孙”。中国古代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式从这个时候开启。人类的经济活动也随着不断丰富起来。

这个时候人类,因为发明了农业,开始了半定居的农业迁徙生活。迁徙路线是沿渭水东下,到达河南、湖北一带。炎帝部落对中国农业发展有伟大贡献。炎帝“遍尝百草”,发现可食用植物并培育成农作物;发明了生产工具,取代刀耕火种,开创了农业文明史。同时,改善饮食结构,了解植物的治疗作用,开创了中国医药史。

在吃方面,随着农耕时代的到来,谷物成为主要的食物。据史书记载:“神农种谷于骑天岭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发现了稻种之后,接着又发明耒耜,解决耕地工具,实现了水稻大面积的栽种,从此人们不再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开始了农耕定居的生活,就这样在汝城掀开了中国农耕文明史上的第一页。

谷物是不能生吃的,先民最初是借用了烧烤肉类的方法,将谷物放在烧热的石板上烤熟,如《礼记?礼运》即说:“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但是先民还在寻找新的办法的,陶器正是在对新烹饪方式的寻找中发明出来的,早期陶器器类多为釜罐等炊具,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制成的陶质炊具主要有釜、鼎、鬲、甑、甗、鬹等,它们的功用主要是蒸煮,而不是炮炙,烹饪的对象不同了,烹法也就有了明显的改变。《古史考》有黄帝作釜甑之说,并说“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就是对陶器发明时代的一种追忆。

炎帝神农氏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据《帝王世纪》载,神农"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为尝百草,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炎帝神农氏在与大自然,与疾病作斗争中,为后世医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在医学方面,黄帝与大臣岐伯讨论,写成中华史上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此书是综合性医书,公认的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在技术落后的原始社会,对百姓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农田。因为黄帝以前,人们一起在地里耕作;收获的粮食统一上交部落,也不称量。《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发现这样诸多弊端,便以步子丈田,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按规定,中间一块为“公亩”,由部落派人耕种;四周的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可以打凿水井,也可以种植粮食,但收成要交部落,由部落进行分配。田亩制为后来的赋税制度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土地税的征收开启了大门。

在穿的方面,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农耕的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新的纺织技术。服饰出现了第一次大革新,用麻做成麻布,用来缝制麻布衣服。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们保护脚不受伤的一种工具。最早人们为了克服特殊情况,不让脚难受或者受伤,就发明了毛皮鞋子。

《史记.黄帝本纪》有载:“黄帝垂衣而治。”根据当时的技术,黄帝所穿的就是麻衣,衣服很宽松,袖口很长、很宽遮住了手。普通部落民众会以麻布做内衣,而厚实的兽皮制作外衣。神农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同时皇帝的正妃娘娘嫘祖在穿方面为人类做出了杰出贡献,她经常带领妇女上山剥树皮,织麻网。极偶然的情况下,她发现蚕可以吐丝。在夫君黄帝的帮助下,教民养蚕、丝织、制衣,最终推行天下。因发明养蚕术,嫘祖被尊称为“先蚕娘娘”,也成为后世公认的中华民族之母。

在住的方面,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这个时候的建筑多为木骨泥墙,为了支撑屋顶的重量,通常会在内设置木柱作为支持。为了克服潮湿,保持室内干燥,室内的墙壁和地面会用细泥涂抹墙面,再用火进行熏烤,使其陶化,地面也会铺设木材,芦苇等作为防水层。

在出行的方面,舟楫和车的发明,使人类的交通出现进入了加速道。 舟楫由共鼓与化狄发明,传说赤将制出木舟以后,人民便乘舟过河或者捕鱼捉虾,可舟行以手拨水,实在太慢,又不便掌握,黄帝二臣共鼓与化狄乘舟过河时发现看这个问题,便钻研以木做出舟楫来,用以划水,同时又发明了以木做为舵,以掌握大舟的方向。从而为海上活动,发展水路交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华绵亘数千年的造船史,从这里正式开始。

另黄帝发明车乘,已为史家公认。《古史考》载,“黄帝作车,引重致远”。据考古学家研究,黄帝发明的车靠人力来拉,车轮是实心的木饼子,结构粗糙。黄帝发明的车要么搬运重物,比肩扛手抬要省力得多。而黄帝本人乘的车比较尊贵,由仆役和奴隶拉动,缓慢前进。这是老祖先最早运用的滑轮机械。为马车、现代车的发明提供了基础。

在娱乐方面,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叫五弦琴,以乐百姓,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炎黄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人民正式从愚昧走向文明,当然人的私心和欲望,也逐步显露出来,控制资源、掌控权利的欲望逐渐显露,人类相互的争斗正式从这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