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背后深藏的玄机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67

暨艳被杀,成了孙权的牺牲品,而举荐暨艳,跟暨艳过从甚密,生死相结的张温也随之遭到株连。张温的名望之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孙权,而张温这个人又不知韬晦,太过张扬,因此孙权惧怕他越来越受到百姓拥戴,难以支配,便借机一同斩除。

孙权在降罪诏书中翻出了张温和暨艳的老底,似乎早知这二人行为不端,他给他们定的是谋逆大罪,可谁都知道这是欲加之罪,不然,二人既然早有如此劣迹,你孙权为何能够容忍重用至今?如果先前的那些劣迹都能容忍,现在他们的行为更不足以以叛逆论处!

暨艳与张温确实始终互相通气,他们在这场改革运动中最大的错误就在丞相孙邵的处置上。

一国之相,只要不是曹操那种,肯定都是皇帝最信任器重依赖的,孙邵当然也不例外,他这个人作为东吴第一任丞相竟没有留下传记,也肯定不是因为没有功绩能力,或犯有劣迹,不然孙权不会给他那样的重任,那时候毕竟还在东吴初创时期。或许当年孔融的一句;“你是朝廷的栋梁之才。”就足以说明孙邵是一个什么人了。孙邵是北海人,那时仅在孔融手下做一个功曹,他投奔江东之后,是凭着本事一步步升迁上来的。据《志林》称,孙邵没有留下传记,是因为陷于朋党之争,被负责写史的对手有意忽略了。

这些都不重要,这里的关键是孙邵是淮泗集团的人,这个集团的代表,既然暨艳是属手电筒的,哪里黑暗就照向哪里,把东吴的吏治看得一无是处,那么他要全力整顿,就必须拿官员之首开刀,如果他更要借此打击淮泗集团,那孙邵就更是一个最好的,最大的靶子。

丞相总理全国政事,吏治如此混乱腐烂,丞相自然罪责难逃,暨艳大概就是以此向孙邵发起进攻的,可是孙权却由此看到了,你暨艳指向的原来是淮泗集团的实际主脑啊,这个主脑一旦倒了,淮泗集团还拿什么来跟江东集团对抗?这可是一个招牌人物,这个招牌人物一倒,不但江东集团会士气大振,更加扩张有力,而且整个淮泗集团也将因此对孙权不满,孙权就将失去一臂。因此孙权势必要保护孙邵,同时打压暨艳,尽快消除这场危机。于是孙邵的引咎辞职被孙权断然否决,于是在一片呼声中暨艳砰然落马。

说暨艳遭到群起反对并不是夸张之词,实际上就连江东集团的很多人,包括很多重要人物也加入了反对之列。暨艳的出发点也许没错,他更多针对的是那些身居官位而鄙陋贪财,素无操行的人,可是他不允许人有一点污点错处,他竟然一下子处理了官员的十分之九。这些人一律被降级降职,甚至有的被贬成军吏,被遣入军营管理起来,这没法让人不恨他。他处理的当然也不只是淮泗集团的人,但终究对主要人物的处置却仅限于淮泗集团,这其中最著名的除了丞相孙邵之外,还有一个太守王靖,他这两种做法的结果,不能不立刻引起江东集团中有见识的人的忧虑。

在这期间,陆逊和其弟陆瑁以及朱据等人都曾纷纷赠言劝说过暨艳,他们的理由基本都是现在天下尚未一统,应该用人之长,弃人之短,而表彰清廉,成人之美,也是劝恶从善,肃清吏治的根本这一类,这其实只是表面之词,他们后面关于此事不易,一味采取贬斥罢黜,必有祸患的话才是重点。祸从何来?是被惩罚的人吗?是淮泗集团的对立报复吗?都有,但不是关键,关键是孙权,如果孙权全力支持,那其他人还不足以畏惧,可孙权会容得你这样下去吗?陆逊等人恰恰看清了隐藏在背后的重大事实。

由这一事件来看,朱据不能不算一个明智之人,可是他这样的人为何也逃不出这一政治漩涡呢?人的明智不代表性格,性格和立场决定了朱据无法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