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魏蜀第一期交锋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66

实际上,魏明帝曹睿不管显得有多么郑重其事,不管准备将刘协的丧事办成什么样子,那都只能是一种形式。刘协的死活对明帝根本算不了什么,他最放在心上的还是蜀国的进攻,诸葛亮那可不是仅仅走走过场,卖卖脸皮就可以解决的。

蜀国大军从二月份开始动作,现在已兵临斜谷,显然正如大将军司马懿所料,他们这一次准备从东部切进关中了。

诸葛亮实在已不能不改变策略,他前几次不但无功而返,而且也已打草惊蛇,敌人既识破了陇右意图,就必然严加防范,显然前路已经不通了。斜谷之路艰难险峻,本不是诸葛亮首选,然而这一次蜀国已与吴国达成协议,将两下夹攻,使魏国无法首尾兼顾,因此此路现在相比之下也已算不得万分凶险了。

诸葛亮在汉中整军的三年,实际上也是军民同休的三年,这三年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农业生产也得到了相当程度地回复和发展,惩前期之弊,诸葛亮这次在斜谷建立起大型的军备仓库,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并于木牛之后更造了一种便于水路运输的流马――一种既能划行又能拖行的窄长小船――以增加运输便利,显然他这一次大有不成功誓不罢休的决心。

斜谷险峻无比,而且谷道竟长达约五百里,诸葛亮大军经过艰难行军,却是在四月份才穿越斜谷到达渭水南岸的,而此时司马懿也已率军迎至渭水北岸,双方堪堪在时间上打成了平手。

第一期较量就在渭水岸边开始展开了。

蜀军大营在渭水南岸扎住,魏军诸将都认为应该在北岸拒敌,但是司马懿认为百姓都在渭南聚集,渭南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独持己见,率军继续前行,越过渭水,背水立下堡垒。安营扎寨已毕,司马懿数骑前行,登高远望蜀军大营,对众将说道:“如果诸葛亮敢于冒险,从武功出发,沿山势往东进军,确实可怕,但是如果他西向五丈原,我军就无忧了。”

武功与五丈原东西斜对,沿武功东行可直取长安,如果诸葛亮用一部牵制司马懿大军,一部进发,则司马懿就必须放弃拒敌于渭水的计划,率关中大队回军防守,他的兵力未必足以阻住敌人。一旦敌人突入武功,依据山势顺利东进,确实凶险万分。但是诸葛亮如果如此进军也有一个极大的弱点,他的主要行军路线是渭河与秦岭山脉之间的一条河谷,这条谷道虽然平坦然而狭长,在这条狭长的谷道东行,正好会将自己的侧面暴露给魏军。谷道狭长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而侧敌行军则从来是兵家大忌,诸葛亮敢冒这个险吗?司马懿沿河筑垒确实是一着高招,他此招正是为了扼制蜀军兵进武功的企图而设的,这一点也正是建立在蜀国的实力和诸葛亮的一贯风格上。

兵无成规,人无常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懿也是在做一种冒险,然而他目前也只能如此做,只有傻子才相信这世上真有算无遗策之说。然而司马懿成功了,诸葛亮大军果然西行移往了五丈原,司马懿松了口气,魏军将领们展开了笑容。

五丈原,地处岐山之南,高百多米,三面凌空,两边环水,南有秦岭屏障,北有渭水自成沟堑,扼褒斜道北口,据关陇大道南缘,地势险要,攻退自如,是一处约十二平方公里的黄土原,形似圆不溜溜的牙牙葫芦,北端小,南头大,因其腰部最狭窄处东西只有五丈宽而得名,此地正符合诸葛亮一贯以防御保全为主的需要。以五丈原为基地,巩固边缘,设法取得与魏军大规模的交战,有效摧毁其主力,然后由这里北渡渭水,根据形势或步步推进,进取长安,或转身向西再图陇右,就是诸葛亮此次所作的打算。一贯保守但也保险的打算。诸葛亮这次是有较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的,他宁肯求稳,更加求稳。当然这是诸葛亮的打算,司马懿现在还管不了许多,他现在最担心的仍是武功,他深怕诸葛亮由五丈原径取渭水北岸的要地阳遂,杀往武功,于是派遣将军周当分兵急往阳遂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