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
作者:优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77

樊书香的出走,还是给小梁村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震荡的。

樊书香在春节后干着窑厂的时侯,当时全县出了“村村通公路”的号召,由各村村民自己集资部分,交给公路局,再由上面拔款一部分,然后就可以修建公路。由于这个工程浩大,不可能全县的每个村子一块修路,所以只能有的先修有的后修。小梁村是后期的。

樊书香当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侯,窑厂干的正来劲头,又想连任,所以就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把村民召集起来,商量修路的事,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樊书香当即自己掏出一万块钱,一来是算窑厂占有了村里的这些年的承包金,二来建好公路对窑厂的运载大有好处。

在樊书香率先起到的带头作用下,广大群众纷纭集资,能者多交,无能者少交,没过多久,就收上来一半的款项,大约有五万块,就交到了公路局。

就在准备樊书香大展拳脚,想收第二批款项的时侯,张三炮的出现,把这事打断了。和张三炮的官司拉拉扯扯的打了三四个月,搞的焦头烂额,也没心情管修路的事了,这事就搁了下来,后来干脆就是一跑了之,更是把这烂滩子扔下了。

樊书香走后,副村长和会计两人,在镇上的支持下,本想再好好干,把没有收上来的款项,再接齐,但就在这时侯,国家的不交公粮的文件就下来。不交公粮,就是没什么好贪污的,副村长和会计干的就没劲头了,正在这时侯,又有人向镇上举报樊书香在任期间,几个村干部贪污受贿,副村长和会计也就正好借这个台阶,下来了,又把收修路款的事,扔下来了。

其实告村干部贪污受贿,纯粹是没事找抽型,村干部还有不贪污受贿的?干部还有不贪污受贿的?切!

据说,举报是李老三,也就是下一任的会计。

同志们,这个李老三,不是王芙蓉的老公李三,而是李三的一个不远的堂叔,也是老三,但年龄较李三要大几岁,当时大约是四十左右。

李老三身材瘦小,但人极精明,甚至精明到阴险,常年一头乱糟糟的长,眯着眼睛,见人就微微笑着,没人时好像也是笑着的,但眯起的眼睛中,却时不时的闪过一丝狡诈的光,他也怕人家看到那种狡诈,总是掩饰的很好。

李三有一颗大金牙,据说原来的那颗牙齿和人打架时被打掉了,就装上了这颗金牙,由此得来一个外号,叫李金牙,但大多是本家爷们叫他,所以就把李字去掉,叫他金牙,再后来李金牙的年龄都快四十了,不能再这样叫了,就是他三金。

三金,就这样叫开了。

樊书香走了,副村长和会计不干了,扔下一个烂摊子给镇上和村民,镇上的老张(现在成老张了,老陈退了。)找过几个小梁村的名流,希望有人来接手起来,但还没有什么好贪污的,干着没劲头,再说这个摊子太烂了,如果万一威望不够,收拾不起来,就要招来骂名,所以没有人敢接手。

三金早就冷眼旁观了,知道这浑手没人敢趟,没人趟,我趟,越是浑水,越好摸鱼!

三金就找到了一个姓樊的老头,这个樊老头和樊书香的一个堂弟,以前在生产队的时侯,一直是劳模,为人老实,只知道干活,没什么能力。三金看中的就是樊老头没什么能力,这样才好使唤。在三金的游说下,樊老头鬼迷了心窍,竟然答应了来当这个村长,另外又选了一个老实巴脚的副村长。三金当会计,管钱!

樊老头当上村长,副村长是另一个老实人,这下子让村民大失所望,说是老鼠生孩子,一窝不如一窝,樊老头的能力远远不能和樊书香相提并论嘛。但三金这人很会来事,自己掏腰包请了镇干部老张喝了几场酒,就让樊老头当上了村长。

樊老头自己还做梦似的哪,糊里糊涂的就是村长了,很激动,也很积极,开始忙乎找修路款的事。

村民看到一个老劳模这样肯为人民服务,也有点感动了,就算人家能力不行,至少还是脚踏实地的嘛,应当支持,再说了,收钱的时侯,三金在一边鼓起如簧的三寸不烂之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软硬兼展,威逼利诱,不到三个月,竟然把余下的五万块钱,收齐了。

就在村民满心以为,这次终于可以修上路呀的时侯,三金同志,却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带着老婆孩子,连夜坐上北去的火车,在北京转站,直达中国最西北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找他的二哥去了。

三金的二哥在新疆有两个农场,早就让老三过去帮忙,给他一个农场干干,三金这人真有志气,不愿空手投奔二哥,硬是卷了收上来的五万块修路款,当成投名状,投奔二哥,而去也!

这一下,村民瞪眼了,镇干部毛头了,修路的事,就又黄了。

三金走了之后,樊老头就像被抽了筋,有两个月不敢出门见人,他是村长,出了这事,他有不可推却的连带责任,老头本来就老实,这一窝囊,大病一场,差点老命不保,后来病好了,老着脸皮敢出门了,却再也不理村上的事了,只扔一个副村长。

副村长也是个没有能力的窝囊废,现在孤掌难鸣,也就不干了。

村委会,又瘫痪了。

对于老实的樊老头和副村长,村民实在骂不出来,人家两个是个老实人,也是个受害者,再说,当时人家樊老头也是真想干点好事的。

三金的卷款私逃,村民却大骂了三个月,骂三金的同时,也在流传关于三金当会计的时侯,和村妇女主任王芙蓉风流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