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登基改元
作者:师法自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141

九月初五晚,朱由校登基前一天,天公不作美,京城突然下起了大雨,给晚秋的北京带来了一丝丝凉意。

九月初六,五更,大雨带来的怀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天气转为大晴,日一出,朱由校即与泰宁侯陈良弼、恭顺侯吴汝胤、驸马万炜、伯陈伟,分别率领官员祭告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后又自己亲自祭告明光宗灵座,各礼完毕。已是上午七时。

此时晴空万里。朱由校以皇长子的身份,御太和殿,正式即皇帝位。文武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

群臣行礼之后,依照历朝惯例颁布即位诏书。每一位新登上宝座的皇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仪式的同时,隆重发布即位诏书。文武百官先在太和殿前跪听诏书颁布,之后,出宫来到承天门前,站立在金水桥南北。诏书由仪卫官托在云盘上,从官举着黄盖,护送云盘出午门。诏书被安放在午门外事先停放着龙亭里,仪仗人员也候命在此。龙亭的外观和大小相当于一乘轿子。仪卫校尉抬着龙亭随着皇宫御仗,出午门、端门,然后沿着承天门(天安门)北面的阶梯送上承天门城楼。

宣诏官在承天门上庄重地宣读招书。之后诏书被放置在礼器中,由承天门徐徐地降下,象征皇帝的诏令从此通行海内。诏书由礼部官员恭敬地接下,仍放在龙亭里,然后恭敬地送到礼部.刻版印制,颁行到各省。(以上登基内容乃是剽窃拼接而成,惭愧)

诏书全文约四千六百余字(找不到内容了),内容与其父明光宗即位诏书内容相似,大赦天下,改元天启,以明年为天启元年。

朱由校坐在高高龙椅上听着即位诏书,这即位诏书当然不是朱由校所写,对于一个文盲来说怎么可能写这个,而且非但不是他写的,连看都没看过,只是王安有大概给他说了说内容。都是古文,朱由校根本听不懂,一阵烦闷,心想,这回皇帝是当上了,当皇帝还真是麻烦,从早上开始,就跟赶场似的一个一个地方跑,到了这文华殿又是一番折腾,早把朱由校的一丝好奇和向往给折腾的飞的不知道那去了。不过还是得打起精神,一旁掌管礼仪的太监还时不时提醒朱由校各种必须注意的细节。还真是麻烦,想那后世,管理十多亿人口的主席也就是简简单单就上任了,中国的礼仪之邦中的礼仪指的便是这些礼仪吧,朱由校又找到了一个需要改革的地方。

这时,诏书已经念完,登基仪式过后惯例是大朝会,文武百官又回到太和殿,举行朝会,朱由校早上至现在已是苦等半天,见终于开始,不由神色一正。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以后又是一番歌功颂德,这时内阁首辅方从哲站了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微臣有本要奏。”

朱由校看的终于是来了些有意思的事情,刚刚还是郁闷不已的心情立刻好转,挥了挥手,说道:“方爱卿,念吧。”

方从哲顿了顿嗓子,开始说道:“皇上登基,举国上下,欣欣望治,连山河都以少有的激情,为皇上欢呼庆贺。九月初五,陕西巡抚上奏,浑浊不情的黄河水,已连续五日变清。于是全国官民共相引庆,说是太平有道天子”。

原来还是歌功颂德,拍马屁,余下的百官一听这个,当然又是立刻齐呼:“皇上英明神武,天降祥瑞,护佑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拍马屁谁不喜欢,而且是上百号人一齐拍的马屁,朱由校听完心中一乐,连腰也挺的比平时直了少许。

刚刚高兴一把,朱由校当皇帝后第一个大考就来临。

由于明光宗在位仅一月,一年之内两位皇帝架崩,年号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了,这几日朝中大臣已是为这事争吵了几回,今日朱由校一登基,自然要把这个问题给推出来讨论了。

方从哲这时又说道:“皇上,先帝的年号如何安排还为解决,今日应速作决断,以免先帝遗憾泉下。”

这时一堆大臣开始了辩论会了,所谓的朝议就是这般模样,就着一件事大家各抒己见,好是热闹。于是大臣中有人建议取消泰昌元年,有人建议明年为泰昌元年,后年为天启元年,还有人建议取消万历四十八年。三种看法都是不恰当的,每个方案都要牺牲三个皇帝中的一个皇帝,显然都不可行。

这时礼科左给事中李若珪出来说道:“皇上登基,在先帝的年号之内,臣认为年号得改之。明年正月初一为皇上天启纪元开始,而今年八月初一至十二月,应该借给先帝,称为泰昌元年。

在中国帝王史上,封建皇帝有庙号,有年号。庙号,有时也称庙讳,是皇帝死后的名字,或代称。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它始于汉武帝。一旦没有年号,没有纪年,就表示着否定他的存在。同样,如果明光宗的泰昌纪年不存在,也就意味着在明代没有明光宗这个皇帝,没有泰昌这一朝。而这些都是违反历史的。

按照历代礼制,“未跨年不改元”。李若珪的改元之议提出以后,有人立即表示反对。

御史黄士彦说:“若中岁改元,使人君不得毕其数,嗣君不得正其初始日期,子义为不经。先帝即位一月,善政不胜书,未及改元,修史谁能隐之”。

而御史左光斗,则不同意黄士彦的说法。他根据唐代曾有“父子共有一年”的先例,赞成李若珪的建议说道:若今日之议,万历到四十八年,泰昌也有元年。史书上自八月初一日前仍书万历,自八月一日后至十二月则书泰昌,并行不悖,古今通行。泰昌之于万历,犹天启之子泰昌也。泰昌孝敬万历,便保留万历,如今要是去处泰昌,是陷皇上不孝也,如果去处万历四十八年,那对祖不孝,比对父亲不孝更过之。”

说完下面的大臣们又议论起来,朱由校坐在上面一看下面乱七八糟的,深知要尽快下决定为好。

正想着,礼部侍郎孙如游采纳众议,说道:“臣闻历数各朝各代,皇位皆父传子,子传孙,这乃是万古不变的道理。今先帝西去之日,在万历庚申(1620)之年。而明岁改元为天启辛酉(1621)。万厉之后,天启继之,则泰昌之号虚之。然神宗之统传之先皇,而皇上之统传之皇上。今日之纪年既缺,后世更难充之。科臣李若珪御史左光斗等人所言,今年七月以前仍然行万历之号,八月初一日先帝登极以后应称泰昌元年。臣等与阁、部诸臣商议,附和者居多。臣请一切章奏文书,自今年八月朔(初一日)至十二月终,俱用泰昌元年。既不亏神宗之全历,亦无妨皇上之改元,庶统系分明,皆大欢喜。”

朱由校正在为这发愁,见礼部侍郎孙如游说的很是有道理,其他大臣闻后都点首赞同,就知时候已到,应是自己拿主意的时候了,须知中国人最好面子,做事务必面面俱到,这等事关祖父子三代的大事,自然是马虎不得,而且还不能让旁人有说闲话的口实,现今见时机已到,马上发旨:

“先帝年号,众论相同,深且慰朕孝思,依行其议。”

朱由校金口一开,这等大事便拍板定案,接着众大臣开始上奏一些零碎琐事,直听的朱由校哈欠连天,此刻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不喜上朝,这六部吏兵户礼刑工,上奏的一些事情无非是请求拨款,官员调动之类,可怜朱由校这文盲加政治新手,根本什么不懂,只得一直看着众臣的脸色行事,一看大家反对自己也是反对,大家赞同自己也是赞同。典型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一通事情下来,朱由校早就是眼冒金星,纯粹在那机械的应答,其实这是朱由校不懂政事,这些事情本应该按下以后再办,可是他又不懂又要装懂,只得不停处理。下面一堆臣子见皇上今天如此爽快,知他年幼无知,便纷纷把自己积压许久没有通过的陈事翻了出来。

开始大太监王安还以为皇上锐意进取,想有些作为,后来一看形势不对,立刻上前对着朱由校耳语一番。说道:“皇上,大臣的这些事情先按住不发,让内阁,六部科臣商量好了再来商议,今日还是暂停好了。”

朱由校虽然不懂政事,但是脑袋还是很灵,一下便想到问题的要点,知道这些大臣欺他年幼,不免有些气愤,没想自己一腔热血,想当个好皇帝,现下可好,被大臣当猴耍,深深的体会到朝廷的阴险,于是示意王安。

王安在宫中混迹多年,那是老奸巨猾,见此情况自然知道该如何处理,立刻前出说道:“皇上今天登基大典,有些劳累,想早些休息,各位大臣无甚要事便叩拜退朝吧!”

那些大臣一看,皇上定是反应过来了,反正今天已是处理了大量的积压事宜,心满意足,于是便叩拜退朝。

朱由校第一次上朝理政,便被大臣戏耍一番,回去不免神色低落,心想还是自己经验不足,看来得努力学学这方面得知识,所谓帝王之道,不是自己的那些知识所能轻松驾驭的。看来过了几百年,科技比现在发达了不知多少倍,政治阴谋方面却没有多大发展。

在登基大典上出了回洋相的朱由校回到乾清宫刚刚休息下来,正在苦苦思考自己的治国方案,心想,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要不被大臣左右,第一个就是要了解国情,可是说是容易,做到却难,前任朱由校到十五岁至没有出过宫,估计连宫外老百姓穿啥样都不知道,更不要说了解国情了,剩下那个陈兴更是对明朝一窍不通。看来还是得微服私访,一想到微服私访,朱由校就不禁想起自己看的辫子戏里的乾隆皇帝,那是一个爽,微服到那,泡妞到那,顺便抓几个贪官,抱得美人归,还有好名声,这才是朱由校向往的皇帝生活。转念一想,还微服私访,这才上午刚刚登基,要是给百姓知道了,自己不就是千古第一昏君,史书上估计便要记道:“昏君朱由校,只顾玩乐,不理朝政,上午登基,下午便微服私访。”要不得。看来还是得广开言路,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先还是把王安找来问问基本国情吧。

正想找人去把王安找来,门外有小太监传话到:“皇上乳母客氏求见。”

这乳母客氏一直陪在朱由校身边,从小便带着朱由校到处游玩,朱由校对其甚是信任,今日来了定是有事相求。便宣了进来。过了片刻,太监领着客氏进得宫来,一见朱由校,这客氏就跪下,说道:“皇上,奴婢今日求见,是有求皇上,望皇上一定要答应奴婢。”

朱由校一看此情况,便说道:“乳母有话便说,朕定当为乳母作主。”

客氏回话说:“皇上,昨日李奶奶移宫之时,宫中锦衣卫抓了好些人,李进忠李公公,被抓起来了,今日听说还要拉去砍头,皇上你要救救李公公,奴婢愿一命换一命。”

朱由校一听就知是昨日偷盗金银被抓起来的,估计还偷了不少,因为自己昨天说过,把几个偷的最多的拉去砍了,以儆效尤。这李进忠朱由校也是知道的,李进忠与这客氏是宫中的一对‘对食’(这个名词不懂的话,请先看看转世小太监之乱世称雄,呵呵,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然而太监是阉割了性机能的阴阳人,所以这既不是异性恋爱,又不是同性恋,当时称为“对食”,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朱由校虽然很鄙视这种现象,但是知道这种情况也是有其原因的,宫里就自己一个男人,却有那么多宫女,号称三千佳丽,想不有这情况都不可能,自己想来,估计女同性恋也不在少数。

前面交代过朱由校对明朝历史知道不多,虽然知道魏忠贤,却不知详情。所以并不知道这魏忠贤未得权时其实叫做李进忠,要是知道估计就不问缘由,直接拉去砍了脑袋。

魏忠贤,应该是李进忠,进宫后也不是一帆风顺,基本上基层的小太监都当过,后来才通过一次机会勾搭上客氏,然后通过客氏的关系,与朱由校倒是很熟,经常在一起骑马射箭,弹棋蹴鞠,和朱由校也算是球友。就凭这个关系,朱由校便决定放了李进忠。想想自己现下没什么能信任的,干脆把他招来蹴蹴鞠,弹弹棋,也好调剂一下业余生活。

想完,便对客氏说道:“朕会唤人放了李进忠的,可是有罪不罚不成体统,朕就让他到乾清宫来当个杂役太监吧,乳母不用担心。”于是找来个太监命他去把李进忠放了,并调到乾清宫来当个杂役太监。

其实说来明朝几乎每朝都要权倾朝野的大宦官出现,都是皇帝纵容的结果,只要皇帝有心,一般宦官是没有有办法夺权的,所以本人决定,魏忠贤不死,不但不死,还要转换形象,起点作用,搞不好让他去带明朝国家蹴鞠队,组织个明朝超级蹴鞠联赛,丰富丰富明朝百姓的业余生活。

这客氏一听便高兴了,便要退下,朱由校一看便叫住,说道:“乳母对朕照顾多年,朕这番即位,乳母还是找个人家好了,乳母答应,朕必未乳母找个好人家。”

这客氏在宫中也甚是寂寞,听到很是心动,却又舍不得宫中的富贵,便闭口不言,朱由校见此便不再说话,让客氏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