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袁氏兄弟
作者:冰剑雪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59

由于汉中都尉张任在平定这次益州马相叛乱的过程中战功卓著,并且又由何进和张乔两人同时保举张任为武都郡太守,汉灵帝便下旨任命张任为武都郡太守。于是,武都、汉中便是已经完全在丁淮的掌控之中,丁淮也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安心留在洛阳。

其实丁淮留在洛阳也没什么意思,此次全国各地虽然黄巾乱起,但是由于丁淮和皇甫嵩的坐镇,没有一个敢进攻洛阳,甚至于说司隶地区,所有的叛乱都是在冀州、青州、徐州、益州等州发动,所以,丁淮在洛阳基本上都是和何进以及其党羽在一起。

说起何进的党羽,要数皇甫嵩、袁绍和曹操最为何进所倚重,这也是何进善于识人之处,皇甫嵩就不说了,袁绍现在只是都门校尉,曹操也只是一个骑都尉,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职位,但是何进却能够看得出两人之才,他日绝非池中之物。

其实,何进的党羽岂止只有皇甫嵩、袁绍和曹操,像其弟车骑将军何苗,助军左校尉赵融,右校尉淳于琼,大将军司马许凉,主薄陈琳,京兆尹王允,谋士逢纪、何颙、荀攸(就是前文所说的为何进策划的幕僚),虎贲中郎将袁术,还有曾拜中郎将而现任尚书的卢植(卢植也是和皇甫嵩一样,投向了何进的阵营)。丁淮和曹操投靠何进毕竟时不长,并不像袁绍一样被何进倚为心腹,在没有完全确定二人的忠诚度的情况下,何进也不会将自己的实力过早暴露给二人。

曹操曾经和丁淮一起战斗过,知道丁淮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何况大家现在又都在一个阵营下,当然是刻意结交。袁绍此人向来是十分看重身份的,但是丁淮虽然没有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但其老子丁原也是一州刺史,丁淮更是一郡太守,又是乡侯的身份,不比袁绍差到哪里去,所以三个人经常在一起饮酒作乐,倒也痛快。

何进对三人甚是倚重,见到三人关系如此亲密,心中更是欣喜。毕竟袁绍还怀有何进的密令,尽量牢笼两人,并且要弄清楚两人到底是否确实真心投靠。袁绍和曹操自型在一起,关系一直很好,不疑曹操有他,所以袁绍对于丁淮则是尽量为何进拉拢,并一直在调查丁淮的情况。

三人中,曹操和丁淮的结交倒是真正的英雄惜英雄,而丁淮和袁绍的交往则只是碍于面子,因为在前世熟读三国的时候,在三国众多的诸侯当中,丁淮最为讨厌的人便是袁绍,此人虽有四世三公的显赫身世,又深得其叔父袁槐的看重,更为主要的是当时很多名流士人因为袁绍的家族背景,竞相投奔,袁绍手下可谓是武将云集、谋臣众多。而且袁绍还占据了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四州的地盘,实力为诸侯当中的第一位,但是就这样一个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集团,被袁绍这个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人弄得是鸡飞蛋打,最后袁绍也落了个身死名裂。

袁绍虽然有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在外,也只是能将一些真正颇具才华的人招揽到手下,如田丰、沮授、许攸、审配、张郃、高览等人,有这些人的辅佐,袁绍应该能够成就霸业,但是袁绍却不能够广纳忠言、从谏如流,自己一手导致了自己的灭亡。

丁淮因为这个心结,所以在和袁绍交往的时候并不显得很热情,只是敷衍了事。袁绍也不是笨蛋,当然能够看得出丁淮对自己和曹操两人态度的明显不同,本就心高气傲的他对丁淮也就不冷不热,并且有时还在何进跟前说一些丁淮的坏话,丁淮听说之后只是付之一笑,并没有进行还击,所以两人的关系十分微妙,但是矛盾却是越来越深。最后,终于在袁槐的一次寿宴之上,两人发生了一些摩擦,更带进了一个人--袁术。

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袁绍年长,袁术年幼,但是袁术是嫡出,袁绍却是庶出,所以袁术认为能够代表袁家的人应该是自己。可偏偏袁绍长相俊朗,并且能够礼贤下士,结交了当时朝野的一大群名流士人,声望远远超过了袁术,再加上袁槐对袁绍也是颇为偏袒,这使得袁术心怀怨恨。

袁槐过寿的时候,正是袁家旺势的时候,因为现在袁槐还是当朝的司徒,再加上袁家四世三公的声望,前来为袁槐祝寿的人比往年要多上一些,当朝的重臣,除了皇甫嵩远在长安讨伐北宫伯玉的叛乱,其他朝臣几乎全部来到袁府为袁槐祝寿,包括大将军何进、司空张温、太尉邓盛都全部到场,所以这次的寿宴空前的盛大,袁府上下都是显得极为光彩,袁氏兄弟自然也是这样。

袁府地这一场寿宴足足摆了十桌方才能够容下所有地来贺之人。每桌坐八人。总共约七八十人。可见规模之大。由于袁槐结交地大都是些文官。所以人数虽多。但是众人喝地酒却是很少。更多地时间是用在了谈论诗词歌赋上。

既然有诗词歌赋。丁淮自然就成了一个焦点。毕竟在整个汉朝中。像丁淮这样地五步成诗。并且获得皇帝地亲口赞誉地人可谓是绝无仅有。更何况还被灵帝亲封为“当朝之文武全才”。所以丁淮被安排到了和袁槐、何进、张温、邓盛坐到了一桌。以丁淮目前地身份地位是绝对没有资格和三公同桌地。一来丁淮是何进地人。二来袁槐也是好诗喜赋之人。对丁淮也是甚是偏爱。所以丁淮也被安排到了首桌。

既然是袁槐地特意安排。邓盛、张温二人也没什么意见。即使有意见也要给何进和丁原一个面子。但是这样地安排却惹恼了两个人。一个是袁绍。一个是袁术。虽然心中恼怒。但是袁绍涵养还是高了一些。毕竟也经常和丁淮一起饮酒、作赋。而且又是叔父地寿宴。不好当场发作。但是袁术就不一样了。他和丁淮可谓是一点交情也没有。并且袁术此人并不喜爱吟诗作赋。袁槐很不喜欢。认为袁术不学无术。所以袁槐才会偏心袁绍。使得袁术对袁槐和袁绍都是心怀恨意。

这次首桌上坐地。除了袁槐、何进、邓盛、张温、丁淮五人之外。剩下还有两人自然就是袁氏兄弟了。带着心中对袁槐、袁绍地不满和对丁淮地不屑。袁术便在酒桌上借着酒劲对丁淮进行了刁难。

就在大家酒酣之际。袁术突然道:“三年前。丁大人曾被皇上亲封为‘当朝之文武全才’。并有五步成诗之旷世之举。自然文才高绝。今日乃是我叔父五十大寿。不知丁大人能够当场赋诗一首。以为我叔父寿宴助兴。”

袁术本来是难为丁淮地。因为现在大家都已经喝得半醉了。脑子自然没有清醒地时候思维敏捷。所以袁术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要丁淮当场作诗。但是。大家岂能猜到袁术地险恶用心。虽然此桌上所坐地三公都在三年前见过丁淮地五步成诗。毕竟事隔多年。自然想再见识一下。所以都是纷纷鼓掌叫好。

丁淮虽然不明袁术为何现在提出这样的要求,但是隐隐觉得此人不怀好意,却又不能推却,只得站起身来,对众人微一鞠躬,道:“丁淮这几年将所有精力放在了研究兵法、武艺之上,诗词歌赋早已荒废,既然公路兄提出,丁淮也就斗胆一试,在列位大人面前献丑一番了。”

言毕,丁淮离桌而起,向桌外走去,当走到五步的时候,忽然转身,装作十分欣喜的样子,道:“有了。”

众人见丁淮开始的时候是双眉深锁,只是走出了五步便已经作出了一首诗来,心中都是心惊,更想听听丁淮的这又一首的五步诗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不但袁槐这一桌的人都静静等待,其他几桌的人也早就是不再言语,个个都是竖起了耳朵。

只听丁淮缓缓念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大将军,司徒公,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场众人当中不乏许多诗赋高手,听了丁淮的这首《将进酒》,都不禁高声大呼:“妙。”一时之间,赞叹之声此起彼伏,足足持续了半盏茶的功夫。袁术本来想为难一下丁淮,也是想暗示叔父的识人不准,竟然将丁淮安排到了首桌,同时也暗示叔父是个老糊涂,只看好袁绍不看好自己,没想到丁淮竟然在喝得半醉的时候,还能作出这样的佳作,实在出乎袁术这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的意料之外。

袁槐赞叹完之后,出言问道:“贤侄的这首诗可有名字?”这句话正是在场众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丁淮装作稍加思索的样子,道:“名字还没有,不如就叫做〈将进酒〉吧。”丁淮的话音刚落,听得司空张温失声喊道:“好,以此三字命名,再合适不过。”

袁槐听了不禁赞佩道:“丁贤侄的这首〈将进酒〉,可谓是当世的佳作,以老夫看来当世之中能与贤侄相比的也只有蔡伯喈一人而已,只是蔡伯喈有此造诣之时已是五十知天命,而贤侄却是正在弱冠之年,差别不可计量,前途更是不可估量。”

然后,袁槐看了看袁绍、袁术二人,叹道:“更令老夫佩服的是贤侄不但诗词歌赋无人可及,就是领军打仗更是当世第一,若是本初和公路二人能有丁贤侄十分之一的能耐,老夫就十分欣慰了。”

本来袁绍听了丁淮的这首《将进酒》心中也只有敬佩之意,但是袁槐最后说的这一句话却让袁绍受不了,本来心胸就狭窄,尤其是袁槐竟然在当朝百官几乎全部都在的这个场合说出,让袁绍觉得十分没有面子。但是袁槐毕竟是自己的叔父,袁绍不敢怎样,但是心中却将丁淮暗中恨上了。

丁淮落座之后,一面对大家不断的赞佩之语谦虚回语,一面暗中观察袁氏兄弟的表情,见到袁绍、袁术二人的脸上都是露出阴狠、羞怒的表情,知道自己与二人的矛盾经过这一次的事情已经激化了,但丁淮却也不甚害怕,只是装作毫不知情。

后来,在诸侯讨董的时候,丁淮才和袁氏兄弟正式翻脸,这是后话,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