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朝堂之议
作者:冰剑雪帝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69

得到唐瑁密报之后,何进不由大惊失色,由于事关重大,何进不敢怠慢,连忙让人按照唐周所说进行秘密调查,五天之后,调查的结果果然和唐周所说一模一样。何进立刻进宫面圣,向灵帝详述此事。

听到何进的全盘叙述,灵帝更是惶然失色,一边因何进举报有功,封其为大将军,慎侯,总管天下兵马(根据历史,何进应该是在黄巾起义的一个月之后,才由河南尹升为大将军的,但是那是历史,本书并不完全按照历史来叙写),封唐瑁为会稽太守,同时赦免唐周之罪,随同唐瑁前往会稽,一方面立即将封谞等一干人等下狱,另一方面赶紧召集大臣,商议对策。

大将军乃是武将之首,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东汉末年,其官职在三公之上,因此当汉天子以曹操为大将军而以袁绍为太尉时,袁绍“耻班在太祖下”,属官有长史、司马。

当然,何进乃是一屠夫,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的庸碌之辈,如何能够担任大将军的职位,灵帝原本也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灵帝一直饱受何皇后的软施硬磨,再加上此时黄巾之乱已经爆发,一时之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大将军人选,所以也只能暂时让何进担当了。

本来在光和四年的时候,司徒杨赐曾经上书言:“张角聚众为教,欺骗百姓,虽然经过微臣规劝,却仍不悔改。现在若是直接命令州郡进行捕讨,恐怕会使其惊恐,反而加速祸乱。可以假意封其为一州刺史或一郡太守,麻痹其意,遣散其教众,各归本郡。便可以孤弱其党,然后逐一诛杀其手下头目,则可不劳而定也。”

前面已经讲过,张角对杨赐有救命之恩,而且杨赐还一手促成了丁淮和张宁的婚事,可为什么在数月之后又会上书朝廷呢?

原来,杨赐虽然心承张角的救命之恩,但是却也是能够区分大是大非之人,一旦发现张角聚众越来越多,虽然反意不是很明确,但是作为大汉的一个忠臣,杨赐还是选择了上书朝廷,提防张角,或者将其剿灭。

等到杨赐被罢免之后,这件事情便被搁置了。后来,司徒掾刘陶再次上疏提出张角之事,意思和杨赐原来的上书差不多,也是建议朝廷应该立即发难,将张角等一众贼首缉捕,避免大乱。但是,在张让、封谞等人的有意周旋之下,灵帝和上次一样,仍然不以为意。

现在,张角之祸已经迫在眉睫,灵帝才是慌了手脚,匆忙上朝,屁股刚刚坐在龙椅上,便急忙向百官问道:“张角之祸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朕悔不听当初杨赐、刘陶二位爱卿之言,方有今天,实乃朕之过也,但如今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众卿可有良策?”

灵帝的话音刚落,太尉杨赐便出列道:“陛下,根据大将军所得情报,张角之众已达数十万之众,但是毕竟大多乃是农民,并未得到正规训练,战斗力与我大汉正规军队相比,实在不堪一击,陛下可令上将数员,各领精兵,分路讨贼,不出两年,必然能够剿灭张角之乱。”

杨赐原本是司徒,但在光和四年的十月,被灵帝罢免,降为太常。而在一年后,也就是光和五年的十月,杨赐又被灵帝升为太尉,所以现在杨赐的官职是太尉。在东汉之时,以三公平分丞相的权力。太尉为三公之首,掌管军政,司徒为三公之次,主管民政。

灵帝听到杨赐地话。急躁地心情稍稍平静。道:“杨爱卿可有良将可为朕分忧?”

杨赐心中暗道。以前我说要对张角及时防备地时候。你不听。现在又慌了手脚了。心中虽然这样想。但嘴上不得不道:“微臣心中倒有三个人选。”

灵帝大喜。原来以为杨赐能够有一个人淹已经不错了。没想到杨赐一张嘴就是三个人选。灵帝虽然有点昏庸。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地道理灵帝还是知道地。于是。灵帝抑制不住内心地激动。慌忙问道:“那三个。爱卿可速速道来。”

杨赐早是心有城府。不慌不忙道:“这三个人有两个人不在朝中。一个是北地太守皇甫嵩。一个是尚书卢植。最后一个乃是汉中太守丁淮。若有这三人领军征讨。微臣担保不出两年必然能够平定叛乱。”

杨赐地话音刚落。何进心中便犯起了嘀咕。杨赐这个老家伙毕竟老奸巨猾。所推荐地人必然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倘若真地平定了叛乱。自己这个大将军地岂不是要让出来给杨赐这个老东西了。不行。我不能让好事全落在他身上。

于是。还没等灵帝开口说话。何进便一闪身出列。站在杨赐地右前方。道:“陛下。微臣以为杨太尉之意不可采纳。”

灵帝知道自己的这个大舅哥有多少斤两,没想到他竟然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列阻止,也不看现在是什么时候,马上就要火烧眉毛了,还在这里瞎凑热闹,若不是担心会影响其他大臣的言路,灵帝早就将何进给喝斥下去了。

没奈何之下,虽然明知何进不会有什么好主意,灵帝只有强作笑颜,问道:“哦,何爱卿有何良策,速速道来,也可为朕分忧一二。”其实,灵帝这是话中有话,意思是说,你何进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何进却是个大老粗,没听出来灵帝话中的意思,还以为皇上对他十分欣赏呢,挺了挺腰板,傲眼一扫群臣,清了清嗓子,道:“陛下,臣以为若是单凭三路精兵扫平天下黄巾,虽然也可以做到,但只恐兵力过单,时日过长。根据唐周所报,黄巾之众遍布八州之广,且人数甚众,非三路可敌,微臣也保举一人,乃是谏议大夫朱儶。另外,以微臣看来,陛下可一面令四路大军专攻黄巾军主力,一面可令各州州郡各自募兵,抵抗地方的小股黄巾,如此一来,一两年之内必然能够扫平黄巾之乱,还请陛下圣裁。”

别看何进以前是一个屠夫,没有读过几天书,这一席话说得还头头是道,确有几分道理,不但灵帝听了心中暗暗点头,就连其他一些认为何进没什么本事,全靠裙带关系才到达大将军之位的大臣们对何进也改变了看法。何进的这一番话,不但博得了灵帝的欣赏,也为自己招揽了一些臂膀,如袁绍、曹操等人。

但是,虽然这番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并且现在却是对于及时平定黄巾大有益处,但是其中却有一个致命之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一旦各州郡募兵抗击黄巾之后,势必会成为尾大不掉之势,一旦不再听从中央号令,必然酿成诸侯割据之局面。

当然,由于当时人的局限性,不可能会看出来这样做的后果,一是当时的人大多是忠君爱国之人,从未想到要不服从中央管辖;二是谁也猜不到汉灵帝会早死,以至于太子年幼,不能执政,进而演变成何进欲诛杀宦官反为其害、董卓进京等事情,这后来之事是完全出乎群臣的意料之外的。

灵帝大喜,道:“何爱卿真乃朕之肱骨之臣,虑事如此周全,何愁黄巾不灭。太尉和大将军方才共同保举了四位领军之将,大将军又建议各州郡募兵抗击黄巾,不知众爱卿可有其他补充?”说完,扫视了群臣一遍。

这时,杨赐再次出言道:“陛下,既然派兵讨贼,并且让各地加强戒备,但京师的防御不可不加强,还请陛下让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军,屯兵洛阳,拱卫京师,并星夜调兵进入洛阳外围的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轩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军事关隘,以加强京师外围防御。”

杨赐确实老谋深算,考虑问题极为全面,洛阳乃是天下之首,一旦京师震动,天下不战自乱,所以这洛阳的防御是必须要加强的。一旦洛阳的防御得到加强,黄巾军便只能在各地造成一些动乱,经过大汉军队的镇压,必然不会长久。

经过杨赐的进一步补充,这个计划已经算是十分完美了,根本不需要再有什么补充了。如果有的话,也只是兵源、粮草等等事宜了,当然这些问题对于当今皇上来说就算不得什么大事了,只要能将方案定下,还怕没有兵源、粮草吗。

见众人没有一个人再开口,灵帝便道:“既然如此,封皇甫嵩为左中郎将,卢植为北中郎将、丁淮为右中郎将,朱儶为南中郎将,命令四人接旨后立即赶赴洛阳,各领精兵五万,讨伐黄巾军主力,具体平乱方案可有大将军和太尉共同制定;另外,命令各地州郡加强防御,招募新兵,讨伐本地小股黄巾。大将军何进统率左、右羽林军,屯兵洛阳,拱卫京师,还令大将军立即调兵进入洛阳外围的八大军事关隘,以加强京师外围防御。最后一点,此次抗击黄巾的四位爱卿之中,战功最为卓越者便可获得‘大汉第一名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