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重阳古寺天机露
作者:断崖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99

自紫鹃嫁与宝玉做姨娘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半月时光。这日正是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往日里像贾府这等高门大户,一般都不会出门登高,最多也就是在家里摆几桌酒席,听听戏,赏赏花,然后诗兴来了的话,再做上几首诗,如此而已罢了。但是如今迎春湘云已然出嫁,虽然还有黛玉、宝钗、探春和惜春姐妹,不过诸如宝琴、岫烟、李纹、李绮众女皆已离开了贾府,因此贾府内萧条冷清得很,再不复之前的热闹了。

而贾母和宝玉祖孙二人偏偏都极好热闹的,因此见如今园子里冷清得紧,少不得想了法子好好热闹一番。因听说去潭柘寺登高赏菊的名门望族极多,贾母又有心让探春惜妹姐妹寻门好亲事,也好扶持这府中,因此便自决定领着宝玉、黛玉并探春惜春姐妹往潭柘寺去赏菊。而王夫人有心让宝玉和宝钗二人培养感情,便禀告了贾母,把宝钗也给带了去。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寺院初名“嘉福寺”,虽非是皇家寺庙,但因先帝曾赐名为“岫云寺”,倒也不比皇家寺庙差,不过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又因其历史悠久,素来就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竟可堪称是“京城第一寺”。也因此,潭柘寺的香火鼎盛,许多名门望族包括各王府的太妃也都到这潭柘寺进香祈福。

潭柘寺在京城西郊三十里处,离荣宁二府亦不算太远,倒也能在当天便赶回来。因此贾母便也就没让凤姐准备过夜所需要用的物事,只准备好进香所需用的东西并一些吃食便就罢了。

一路之上,其他人倒也罢了,只惜春听妙玉说起过,那潭柘寺不比其他寺庙,却是有活佛在那寺里的,当初妙玉随其师父静心师太来到京城,原就是听说潭柘寺内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的缘故。因此惜春倒是极兴奋的。

黛玉见惜春如此,因笑道:“平日里倒没见你这般高兴的,只那佛经虽好,却也不可太痴迷了,反生了执念不好。”惜春听了,因道:“我也不知什么执念不执念的话儿,我只知道佛门净土,方是我这一生的归宿罢了。”

黛玉听说,沉默了半晌,因道:“去岁中秋佳节,我跟云妹妹在凹晶馆联诗,恰遇妙玉,便与她一起去了栊翠庵,妙玉给补了十三韵,其中两句叫‘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如今想来,倒像是专门为你做的。”

惜春闻言,却是沉默不语。忽然又听黛玉道:“四妹妹,说到这潭柘寺,你可知那前朝有个和尚,叫释道衍的,写得一首好诗,其中精妙之处,却是在于将诗与佛法合二为一的。”

惜春闻言,顿时大感兴趣,因道:“这我倒是不知道,林姐姐,你既知道,快背给我听听。”

黛玉听说,便笑着一字一句的背道:“早悟人生如寄尔,不计流行与坎止。只缘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负山水。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风清。白云横谷微有影,黄叶堕涧寒无声。乍登峻岭宁知倦,古寺重经心恋恋。潭龙蜇水逾千丈,空鸟去天才一线。老禅寂灭何处寻,孤塔如鹤栖乔林。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何时乞地息余年,不学鸟巢居木杪。”

惜春细细品味之道,因笑道:“果然是极好的,乍听上去似乎字字句句都是写景的,可是细细回味,却似乎又蕴含着无尽的佛理,这个释道衍竟果然是个不俗的!”

正说话间,却是早已经到了那潭柘寺。刚下了马车,忽见迎面走过来一个小和尚,那小和尚双掌合十,向贾母作了一揖,因道:“小僧虚清,敢问这可是荣国公府的车驾?”

贾母也回了一礼,笑道:“正是。”虚清闻言,因道:“敢问施主中可有一位籍贯姑苏,姓林的女施主?”贾母因拉过黛玉,笑道:“老身的外孙女正是姓林,籍贯姑苏。”

那虚清听了,因向黛玉道:“小僧见过女施主,本寺方丈无色大师早已经料到女施主今日前来,特命小僧前来迎接至禅房一叙。”

贾母早知那无色禅师是当世的活佛,能算过去未来之事,许多达官贵人求见一面,皆被无色禅师拒绝,没想到今日反倒主动提出要见黛玉,还命人前来迎接,难不成黛玉并非凡人不成?心中登时一惊,因问道:“敢问小师傅,无色禅师为何要见老身这外孙女?”

虚清道:“这个小僧并不知情,只是听禅师说什么机缘已至,小僧道行浅薄,参透不出禅师所言真意。”

而黛玉听虚清说这潭柘寺的住持方丈竟是无色禅师,心中惊疑。原来这无色禅师不是别人,正是黛玉幼时姑苏寒山寺的住持方丈,其医术佛理皆极精通,林如海曾带着黛玉到寒山寺救见过无色禅师,以期无色禅师能治好黛玉的弱症。只是当时的无色禅师为黛玉把了脉之后,并未曾开什么药方,只说了一句:“机缘未至,只机缘一到,自然不药而愈。”

林如海不明白此话是何意,不过知道黛玉的病有望好痊,倒也就放了心。而如今黛玉听虚清说无我禅师曾言“机缘已至”,莫非竟是指自己的病不成?因而黛玉点了点头,对虚清道:“有劳小师傅带路。”

虚清点了点头,行了一礼,道:“女施主请。”言罢,便自转身在前面引路。黛玉别过贾母等人,便跟了上去。

贾母看着黛玉的背影,不知道为何,竟隐隐觉得有种不好的预感。不过,贾母倒也没有多想,只把它当成一时的错觉罢了,直到后来黛玉悄然离开贾府,贾母才知道自己当初错得有多离谱。

黛玉随虚清来到无色禅师的禅房,走进去后,发现那无色禅师正烹茶以待。黛玉因向无色禅师行了一礼,无色禅师笑道:“姑苏一别,已经近十载矣,施主可还记得老衲否?”

黛玉笑道:“黛玉自然是记得大师的。”言罢,又问道:“不知道大师要见黛玉,所为何来?”

无色禅师道:“当初令尊带施主去寒山寺请老衲为施主医病,老衲曾经说过的话,施主可还记得。”黛玉道:“黛玉不敢或忘。”无色禅师点了点头,笑道:“当初老衲曾经说过,施主的病需要机缘,如今正是机缘到时。”

黛玉有些不解,却见无色禅师指着黛玉手腕上的那只情环,道:“施主的病是由前生带来。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绛珠仙草,以泪还恩。泪尽涅磐,凤凰浴火,情环三生,终定天下!”

黛玉听了,不知何解,却听无色禅师笑道:“此乃天机,现在尚不能言明,日后你自然知晓。”言罢,便自取出一颗白色丹药,递给黛玉道:“这是今年花朝之节,老衲于百花山上收集百花的露水制成的百花丹,以无根之水送服,可断施主的病根,施主请收下罢。”

黛玉听了,便自接过,又向无色禅师道了谢。无色禅师笑道:“施主若果然要谢,还请施主他日明了老衲谒语之时,再来这潭柘寺上三柱清香便可。”黛玉听说,自是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