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少年曹操
作者:钗头凤2010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77

曹孟德后来对自己加入校管队这段历史讳莫如深。据他说,自己加入校管队,纯粹是为了体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生活需要!这话听起来,怎么都跟东汉某些官员包x奶被抓后在法庭的供词性质是一样的。

曹孟德在校管队,不仅主动结识了马腾、韩遂等一批彪悍的西凉学生,和他们称兄道弟,还利用董卓开展的禁烟运动,培养了自己的势力!这为他日后成为东大三雄奠定了基础。当然,机遇永远只属于那些抓住机遇的人,曹孟德成雄一无背景,二没家世,他能成功主要归功于从小培养的机灵鬼便的性格和卓越的才华。

曹孟德老家在安徽,他从小就很聪明,嬉笑怒骂不显于色,就是后来他老爸死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干嚎了几声。但据传他没什么理想,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像古时候地主家的恶少那样,没事上街调戏一下良家少女!”他有个小名叫“阿瞒”,因为没有谁知道他每天在想什么。他说的话,也真假难辨!

高二的暑假,学校要求补课。当时天气酷热无比,火辣辣的阳光和教室里密闭的空间,让人像是困在一个罐头里的沙丁鱼。窗外知了的叫声,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烘托着天气更显燥热,让人昏昏欲睡。下午第一节,班主任许劭的语文课,曹孟德在许劭抑扬顿挫的讲解中,不知不觉渐入梦乡。

当许劭拿着教鞭把曹孟德的桌子敲得啪啪作响的时候,他还是慢慢睁开他的睡眼,站了起来,脸上没有丝毫的慌张。

“曹孟德,你说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许劭翻开教科书。

“意思就是说,你不想做的事,就不要让别人做。比如,如果你不喜欢睡觉的时候被人打扰,就不要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打扰他。”曹孟德揉了揉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他知道许劭有午睡的习惯。

讲台下的学生哄堂大笑,都觉得曹孟德说得有道理。一些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同学,似乎终于找到了睡觉的正当理由,把上下眼皮迅闭合。

“睡觉是没什么不好,但你为什么在我的课堂里睡觉?你知道我最痛恨你们那些上课睡觉的同学了……你们使打扫卫生的大妈们增加了工作量——每天除了扫地,还要擦掉你们流在桌子上的口水!”许劭很愤怒,岔开了话题。

“老师,我没有睡觉哇!我刚才是说如果,没有说自己是在睡觉。”曹孟德用左手揉了揉眼睛,表情狡黠,显示出他很无辜的样子。

“那你刚才为什么闭上眼睛?”许劭见他狡辩,勃然怒起。

“我那是在闭目沉思老师您刚讲的内容!”曹孟德回答。

“你还狡辩?闭目沉思你为什么直点头?”许劭拿起扬起教鞭,他最痛恨学生在他面前耍小聪明。

“因为我觉得,老师您刚才讲得很有道理!”曹孟德面不改色,镇定自若。

“闭目沉思?闭目沉思你为什么直流口水?”许劭放下教鞭,仍不死心。

“许老师,这表明您讲课津津有味。”曹孟德马上回答。

听罢这句,许劭内心大悦,不由得扔下教鞭,大感叹,“你这个人呀,聪明无比,如果在古时候,太平时代你能成为治世之能臣;要是乱世,你就是玩天下于掌中的枭雄。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把聪明劲放在学习上呢?”

后来有个叫罗贯中的骗子,杜撰一个故事,把许劭说得像会看面相的瞎子一样,一眼就看出曹孟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纯属牵强附会加封建迷信,污蔑东汉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怀!你想一想,瞎子会看面相,用鼻子看么?这不滑天下之大稽么。

最可气的是罗贯中还杜撰了周瑜嫉妒诸葛亮,三气而亡的故事。这用脚指头想也不可能的事情他都编得出来,纯粹造谣毁谤的扯蛋事。可怜东汉有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崇拜之情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他的小说还成为东汉四大畅销书之一,可笑之极。就像他们被“伪道仙”张角骗了还替他数钱一样。

其实,罗贯中就是现代一破落户,在东大堕落街附近租房考研。看见周瑜羽扇纶巾,风度袅袅,又有红粉小乔左右伴读,而自己只能在出租屋里靠双手解决生理需要,而且连续五年考东大文学专业研究生没考上,于是心生嫉妒和愤恨,迁怒于周瑜和小乔,在书里yy泄愤。他还把周瑜的羽扇纶巾偷偷安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那样只能靠平时到街头算命补贴家用的贫困生,怎么可能买得起羽扇?他拿的不是什么羽扇,前面我们已经说了,是一把印着“莫生气”的破纸扇。这事东大文学院的才子苏东坡,在《**奴娇?赤壁怀古》中已作了澄清纠正。

其实不必苏东坡来暗示我们。我们想一想,一个搂着小乔的人,嫉妒一个牵着凤姐的人,这可能么?打个通俗的比喻,一个捧着鲜花的人,会去嫉妒一个手捧牛粪的人吗?这样的话,东汉人还有没有作为动物本能的基本审美意识?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这是东汉受了几百年国学熏陶,已经越了动物的本能阶段,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这就更可笑了,难道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就是把美的进化为丑的,把鲜花进化成牛粪,还外带嫉妒和羡慕么?

东汉教科书上记载,曹孟德听了许劭的话大为触动,从此奋读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大最难进的政法系。这完全是东汉文学协会那些没有逻辑常识的作家胡编乱造出来的谎言,专门用来欺骗教育小学生的把戏,比无痛人流的广告还不可信。举个例子,东汉牧民出版社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爱迪生说,“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爱因斯坦如果还活着,他估计会怒然勃起!可惜他死了,不过要是他从坟墓里跳起来骂娘我们可以理解!这不是简单的版权和版税的问题,他老人家后面那一句最关键的:“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被有些无耻的作家阿Q掉了!这纯粹是恶意篡改名人名言,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知情权的极大犯罪!

言归正传,许劭给曹孟德这么高的评价,不只是因为他会狡辩。真正的情况是,曹孟德的古文功底很好,作文经常拿满分,这让许劭在其他语文老师面前倍有面子!后来接受dhTV-2的采访时,他还很谦虚地说:“想当年,要不是我现曹孟德的特长,鼓励他,指导他,他高考作文怎么可能是满分!”曹孟德能考入东大,也完全因为他高考作了一篇古体满分作文。不然,凭曹孟德那打死也考不及格的英语成绩,他想考进百年名校——东大,完全是痴人说梦。

说来很巧,曹孟德高考那年,东汉教育司出的是话题作文:就西汉的历史功过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许劭教完贾谊的《过秦论》,就让学生就西汉灭亡的教训写一篇议论文。曹孟德在课堂上一挥而就,写下一篇政论文《得民心者得天下》,用的还是文言文:

民者,天下政之本也。得民者,莫过于使其心服,故曰:得民心者得天下。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古三皇五帝,今民主宪政,概莫能外。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独夫民贼,其当政时,百姓或惧其威权,佯屈膝之。及百年之后,未有不唾其尸骨者也。盖史由民心所写之故也。

如伪君子,扬扬其声,猩猩其态,口惠而实不至。纵能迷惑一时,及民环顾四壁,空空如也,未有不扶墙而骂之。

故政之所出,令之将行,为政者不能不慎思之。德服其人,惠及其所,饱其皮囊,则口碑存焉。利民则利国,天下太平。若不得民心,切勿迟疑,当及时废止也。

西汉百年,君昏亡国。非他耳,失天下民心者也。**及往昔,民心所向,高祖提三尺剑,布衣称帝。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则内平忧患、外御强敌。及武帝时,国运昌隆,荡平匈奴,横扫西域,天下列强,莫与争锋。及至汉末,**盛行,民怨积深,久重难返,摧之如拉枯朽。王莽之徒,乃尊民意,代执牛耳者也!

时至今日,加强民权,开启民智,大势所趋也。无他,乃得民心之举也!

在考场上,曹孟德把这篇文章稍作修改,作答交卷。这篇文章一出,改卷老师震惊,论点大胆,逻辑严密,文笔犀利,旁征博引,针砭时弊。更难得的是,此文通篇是用文言文写的,于是经五位高考阅卷组的老师一致裁定,判为满分。

东汉的媒体蜂拥而至,曹孟德一时成为东汉名噪一时的热点新闻人物。东大国家政治学院院长孔融看到此文,也暗自称奇,连呼奇才!他把曹孟德破格录取到东大国学院政法系。

虽然曹孟德是大儒孔融力保才进入东大政治系的,但他到了大学以后,并没有给孔融留多少面子。在课堂上,曹孟德经常跟孔融生争论。孔融自己,也喜欢拿道德教化之策,与人辩论。于是在建宁二年,东大生了著名的“曹孟德舌战孔融”的故事。欲知详情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