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睦州危机
作者:我自漫步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76

第二十四章睦州危机

清溪,古地名,位于后世的淳安西面,也就是现在的新安江水库区内,举世闻名的千岛湖就包括原来的清溪境内的一些低矮的山峰,而隋唐时期的雉山县则已经完全淹没于新安江水库之中。

李恪一行人离开杭州之后,一路向西。一路之上半是游山玩水,半是体察民情。越是往西走,这一行人的表情就越是沉重,一路之上到处可以看到一边行乞,一边四处流浪的灾民。道路两旁不时的还可以看到饿死的灾民,所有的尸体无一不是骨瘦如材,看得所有的人心情极其的难受。“哀鸿遍野”这个词李恪不论是在现在还是在后世,都只不过是从书中才看到过的一个名词,从未在现实当中真正的见到过。当一切都真实的呈现在他的眼前之时,他才真正的体会到其中的含义。他现在的心里非常之愤怒,非常想杀人,想杀尽那些个只知道坐在府衙内向朝廷报告,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的无能官僚们。

一开始的时候,从未见到过灾民的李治和李明达,在看到灾民们眼中流露出的迷茫与绝望的眼神的时候,总是会下令侍卫们拿出随身携带的食品,散发给那些个见到的灾民手中。并且还会在时候追问李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灾民。要知道,即便是在他们的眼中,那个被他们判了死罪的大贪官升州刺史张兴瑞的治下,也没有见过如此多的灾民。可是到了一向以富饶著称的江南,面黄肌瘦、骨瘦如柴的灾民却日益增多,这不能不为零他们产生疑问。

最初的时候,李恪还可以用江南地区多山水,可能是由于交通不便才导致官府一时之间救治不及时来解释。但是随着一路向西行驶,到达睦州境内的时候,李恪的解释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越来越站不住脚。这已经不再是救治不及时的问题,完全是由于当地官府不作为,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

在看到李恪眼中那难以抑制的、可以杀人的滔天怒火的时候,李治和李明达聪明的闭上了嘴,不再提任何的问题。

此时李恪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游山玩水,亦或者体察民情的心思,下令队伍全速的赶往睦州,他要在第一时间内赶到那里,问问睦州的刺史,他的良心是不是都让够给吃掉了,居然眼睁睁的看着治下的百姓陷入到如此的境地,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救治措施。

睦州城东门外五里,得到消息的睦州刺史正率领手下官员等候辽王殿下的到来。

满脸怒容的李恪,在见到睦州的大小官员的那一刻,脸上的怒容不由得消失的无影无踪,继而呈现出来的是一副心痛的神情。因为睦州的官员,上至睦州刺史杜松,下至小吏唯一不是面黄肌瘦,神情疲惫。如果说神情疲惫还可以通过手段伪装出来,但是体态却绝非三五天不吃饭就可以装得出来的。

跟随着睦州官员来到睦州城东门外,看到门口两侧赈灾粥棚,李恪下马走到跟前。只见到粥锅之内的米粒屈指可数,其中还拌有野菜甚至树皮。李恪的脸上不由得升起了差异以及不解的神情。一直跟在他身后的李治以及李明达见状,也好奇的凑到李恪的身旁,向着锅内望去。虽说两人不认识野菜以及树皮为何物,但是还是知道锅内并没有几粒米粒的。这些日子跟在李恪的身边,耳闻目睹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关心起国事、民生的他们俩,再见到睦州刺史居然在用这种东西熬粥赈济灾民的时候,不由得火冒三丈,同时转过身用稚嫩的声音向着睦州刺史喊道:“杜松,你好大的胆子S然用这种猪都不肯吃的东西,去给你们治下的……”

李恪制止了两个人对于杜松的指责,低声说道:“杜大人,我要了解这里的真实情况,一点都不要向我隐瞒。”

“三哥,你……”

“雉奴、兕子,你们先不要着急,先听杜大人向咱们解释一下这里的情况。我们初来乍到,应该有很多我们没有了解的情况,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眼前所看到的,就武断地作出决定。”

听完李恪的话,杜松不由得老泪纵横,跪倒在李恪的面前,放声痛哭道:“都是下官无能,没有在洪水到来之初保住粮仓,以至于洪水过后,粮仓被毁去大半。下官在洪水过后,便下令开仓放赈,怎奈粮仓内所剩的十几万斤粮食对于全州百姓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早在一个月前,粮仓内便没有多少库存,而朝廷的赈灾粮食却又迟迟不能到达。下官也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希望能够再坚持一些时日,以旧能的多挽救一些灾民的生命。”

李治听后有些惊讶,问道:“这……这睦州到底受灾多么严重,十几万斤粮食都不够?”

“回晋王殿下,睦州洪灾前有十一万四千户,共计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余人,洪水退却后,不计算雉山县在内,共计减员四万五千八百余人,这还只是一个月前的统计数字。现如今……唉……”

“一个月前……那岂不是……”李治感到非常的吃惊。“还有,为什么不计算雉山县在内?难道说……难道说……”李治像是想到了什么,说了两遍都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通往雉山县的道路被山上落下的巨石阻塞,洪水刚刚退却之时,下官也曾组织人手试图打通通往那里的道路,只是阻塞的山石太多,而且有许多巨石太过巨大,根本就无法清理。再往后……再往后就已经无力组织人手前去清理……”

这一次连李恪也不禁动容,说道:“如此说来,那雉山县岂不是成为绝地?”

“那倒不是,雉山县虽说通往这里的道路被阻塞,但是向西北可以通往歙州,往东南还可以通往婺州,那两个方向的道路都比较平坦,所以应该不会都被阻塞才对。”

“那你为何当初不派人绕道前往雉山县了解一番具体情况?”

“回奏殿下,洪水退却之初,下官在派人挖掘山石之时,雉山县令曾经派人翻过山梁给臣报信,说他们那里情况尚好,有当地富绅家中的粮仓未被洪水淹没,正在试图向他们借粮赈灾,让下官勿以雉山县为虑,所以下官这才没有把精力放在那边。”

李恪听后略作思索,然后说道:“不行,本王不能亲眼看到,实在是放心不下。这样吧,你看看能否安排一个想到给本王带路,本王带领亲卫前往那里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