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插曲
作者:感悟人知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15

赵军营中,赵括听取了冯亭、权欲的战事汇报。赵括留意到冯亭的反应很平静,不像权欲那样激动。

赵括道:“为将者,若皆如冯将军这般胜不骄,败不馁,何患不将秦兵逐出国境。”

冯亭多次与秦军交战,深知秦军奸诈,今日莫名其妙地让他大胜一回,倒使他起了疑心,因未清楚新任大将军脾气,他没有说出心中的忧虑,听见赵括称赞自己,他趁热打铁:“大将军,未将始终觉得今日秦军战败深藏玄机。”

因为看过《东周列国志》,赵括知冯亭略有智谋,答道:“冯将军以为秦军有意败退?”

冯亭眼前忽亮,心中对赵括刮目相看,拱手道:“大将军英明。”

赵括道:“不管秦军有意还是无意败退,你二人杀敌有功却是事实,我自会向大王禀明。”

冯、权两人同声道:“谢大将军。”

苏射道:“事不宜迟,马上动笔,捷报今晚可达都城。大王近来正为我军连吃败仗而寝食难安,得知大将军旗开得胜,定心花怒放。”

赵括读过史书,可对于古代各种奏章、书信的格式是一窍不通,而且大部分古文他也陌生,于是将这些麻烦事推给苏射:“嗯,苏将军想得非常周到,你马上去办。”

本是大将军办的事,落到自己的手上,苏射倍感荣幸,立即找来羊皮纸,拿来毛笔,聚精会神地书写,不大一会儿即书出数行大字。

“大将军请过目。”苏射毕恭毕敬地把羊皮纸递到赵括面前。

赵括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好,马上差人送回邯郸。”

苏射从铜匣中取出大将军银印,赵括领会其意,双手接住在羊皮纸上盖上大印。苏射接过在油灯上烤了烤,装进小铜管中,又重新交回赵括手中。

“庞暖入帐。”

营帐外的庞暖闻声,大步流星地走入。

“大将军有何吩咐?”

“差人送捷报回邯郸。”

“遵命。”庞暖双手接过铜管,仍原地不动。

“还不快去。”赵括摆手道。

“大将军未交令箭与未将。”庞暖提醒,同时莫名其妙地望着赵括。

赵括随意抽出支令箭,正要递给庞暖,忽地现众将都用奇异的眼光望着自己,他隐约感到自己似乎犯了错误。仔细看看,现右侧的竹筒中有两种令箭,是金令箭和银令箭,自己手上拿的是金令箭,而金令箭又银令箭上多了个“战”字。

赵括还算灵敏,换支银令箭给庞暖,对方才转身迈步。

“营中多位将军对我军及敌军军情均未知晓,岭将军,你将敌我军情细细说来。”为避免尴尬,赵括抢先说出准备好的台词。

岭酢没有因为赵括的低级错误而产生怀疑,立即进行本分工作,指着张约三尺长,宽两尺的羊皮地图道:“秦军此次号称百万大军来犯,然据我军斥侯回报,秦军总计约为七十万。秦军现为三部分:张唐率十五万,屯兵于野王(今河南沁阳),意在提防韩、魏两国之师,王龁率兵约四十万,距我军十五里安营扎寨,另有约十五万坚守光狼城(今山西翼城端氏一带),守将为司马靳,秦军往西四十馀里为水深面宽之沁河。我军本营现在三十万将士,有十万人现守丹河沟垒静待秦军。虽有十五万分别把守丹茱岭石长城及五行山数次要隘,另有十万驻于泌河边上与秦军隔河相望,而大粮山、韩王山两哨各有五百精兵轮班看守,如秦军日间出动绝逃不出两哨士兵双目。若与秦军交战,皮牢、晋阳两地守军也可赶来援助,故我军共约有七十五万可作战——不知大将军有何良策?”

岭酢未尾的提问将众将的目光都集中于赵括身上。

赵括听了岭酢的介绍,大概知道了赵、秦两军的基本情况,他毕竟只是位军事爱好者,未曾熟读兵书,更未有作战经验。

赵括道:“若非大王有令,本将军亦打算如廉将军般坚守,然大王叮嘱务必在入冬前大败秦军。与秦军大战关系我赵国存亡,单靠本将军一人之力实难想出周全之策,所以请诸位将军各尽所能出谋献策。”

上述一番话绝对是赵括的肺腑之言并非做作,到目前为止,他的大脑中还示有对付秦军的好方法。

众将们都希望能得到新任大将军的赏识,纷纷献计献策。

靠前的王容道:“未将以为可分兵绕道与皮牢之师集合,越过泌水偷袭光狼城秦军,若光狼城攻克,我军前后夹击可大败秦军。”

暴行摇头道:“泌河水深而宽,我军了疏于水战,欲越泌水而偷袭秦军恐怕难成。”

凌空道:“我军疏于水战,若用战船相连则平稳,与地面作战无异。秦军不分兵救援,光狼城必克;若分兵相援我军本营将士悉数出动攻打秦军本营,我军数倍于秦军战必胜。”

盖负道:“旬日内造战船数千,秦军斥侯必探得消息,秦军必备。再者,野王秦军可乘船可快到达泌河,韩、魏两国皆畏惧秦军,在我军未大败敌兵前定不敢与兵相助,故秦军本营无需分兵也可力保光狼城。”

暴行、盖负两人均是廉颇旧将,他们的共同反对引起赵括所带来的新将的强烈不满。博豹怒目而视:“依你二人而言,秦军岂非无可战胜?我军只可静待而不可主动出战?诸位只怕是跟随廉颇多年,怯于上阵杀敌乐于安稳度日。”

岭酢道:“我等离家三载,何人不盼能早日回去与家人相聚?然无周全之策而贸然出战与往火坑跳何异?”

冯亭也忍不住表意见:“数十载以来,秦国攻楚、伐魏、击韩,未尝有过败绩,即使偶有多国合纵抗秦,也从未能越过函谷关。赵国自渑池之会鲜与秦军开战,得数载平安。秦国之所以与先君议和,一是与我军交战秦军伤亡惨重,得知我军强于韩、魏、楚三国之师,且秦击赵需越过魏、韩、楚,多有不便;二是秦军为合国伐楚,才暂且与赵国修好。十余载来韩、魏、楚连吃败仗,诸侯国中单靠一国之力已难力抗秦国。此次秦军七十余万来犯赵国,将士之多实属罕见,足见秦国有灭赵之心。大战打起秦国还可征兵数十万,到时秦军达百万之众,赵国宜联络楚、韩、魏方是一策。”

冯亭说的是铁般的事实,众将皆沉默不语。过了半响,苏射打破了幕营内的宁静:“合纵?谈何容易。众诸侯国反复无常,目下均想乘我军与秦军交战之机混水摸鱼,侵蚀赵土,与众诸侯国合纵无疑于异想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