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改造竹艺厂(求收藏)
作者:夏雨看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70

魏四海听完康明的汇报,哈哈大笑一声,拍着康明的肩膀说:“小牙仔哎,真他娘的有一套,什么事你一出马,就能马到成功,赶明儿这事搞成了,我要好好地感谢你!”

谢中成被叫到魏四海办公室,他看着那些照片和资料,弄出了一身汗水,最后摇摇头说:“这东西我还没搞过,这机器也不对,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搞的,只怕改起来难。”原来,谢中成只不过前些年在浙江打工,*作过竹胶板生产机器,魏四海办厂的时候,请他来当技术员,在他的引导下,从浙江买来了那厂里一套退下生产线的旧机器,就这么开张了。对于新生产线,他见都没见过。

魏四海一直将谢中成看成是厂里的一个宝,见他也一筹莫展,心一下子阴沉起来。花了那么多的钱,费了那么大的力搞来的这些资料,竟然派不上用场,这技术改造眼看又搞不下去了,心里哪里好过的起来?一双眼睛看着康明,似乎只有从康明那眼睛里,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康明摸出吴寒教授写的那张纸条,递给魏四海:“魏乡长,也不是完全没路,这个人叫席亚夫,是湖西大学有名的材料学教授吴寒的研究生,他同意帮我们来搞技术改造,只是,他们出马,恐怕就不会小打小闹,很有可能一步就改进到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新机器的购置费是很贵的,我怕……”

魏四海知道康明下面想说什么,他扬手止椎明,将手掌停留在半空想了几十秒钟,好象做了一个什么重大决定似的大手一挥,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他娘的他们能搞得那么风风火火,我们凭什么只能当小娘崽?干!钱的事,我去想办法。”

康明原来还以为魏四海的意思是小农思想,最担心的就是他不愿意出大钱,就将湖西大学之行隐瞒了下来,也想考考谢中成是不是能胜任改造大事,行就算了,不行再搬出吴教授他们来。现在将事和盘托出,没想到那魏四海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决心,看来浙江之行让他大开了眼界,也深深触动了他那颗心。这样看来,魏四海还是个干大事的人,难怪只凭小学文化,能从千百万农民中脱颖而出,他那些小农意思,只不过是受环境影响形成的意思,一旦他心里有了新认识,就会大刀阔斧地干下去。

席亚夫是十五天后到的,他看了一圈竹艺厂,脑袋摇得货郎鼓似的:“这怎么弄,基本设备都没有,没办法搞下去。”

魏四海从来没与这么高级的知识分子打交道,对席亚夫有点盲目崇拜,见他根本看不上厂里的设备,也就不再为那套旧设备感到骄傲了,也认为设备太陈旧了,就客气地问:“席研究,那你说,要什么设备,大不了出钱买,要多少钱,你只管说。”

席亚夫伸出一根中指撑了撑眼镜,说:“这个,我对机械不太内行,如果钱不成问题,那就好办。我有个师弟,专门从事机械方面的研究,我去跟他商量一下,造个清单出来,等你们将设备安装好了,我再来。”

春节前,席亚夫寄来了一封特大号的信,信里的改造方案扬扬五万多字,还附有一张设备清单。魏四海一看那清单就傻了眼:“七百多万元?!他娘的我卖了祖宗也没这么多钱5明,你说怎么办?”

康明也没想到要这么多钱,一下子也愣住了,想了一会儿,感到这竹艺厂不改造又实在不行,只能狠心干了,就说:“分三条路走,一,你去搞钱,集资也好,贷款也好,总之越多越好;二,谢中成负责去采购一些必须设备,这回我们不要旧机械,要全新的,最好的;三,我再到省里跑一躺,见一见这个机械大师,看能不能对现有设备进行一些改造,省下一些机械购置费。这回要就不干,要干,买血也要搞起来。”

“好,就这么干!”魏四海又开始崇拜康明了,毕竟康明也是湖西大学的毕业生。

康明又跑了一次湖西大学,找到了席亚夫的师弟林青元,细问之下,竟然是同城人,就显得格外亲热。谈了半个小时,康明也将前因后果都说得明明白白了。林青元深为康明的精神感动,当即表示,春节假期的时候,到米仙桥去实地看一看,尽量做到花最少的钱,将改造项目拿下来。

当大家燃起鞭炮辞旧迎新的时候,米仙桥竹艺厂的技术改造正进行得热火朝天。魏四海将自己所有的存款都拿了出来,发动亲朋戚友集资了七十多万,又向银行贷款了二百万,凑了四百五十万元。谢中成将必要的而又缺少的破筒、施胶、热干燥等设备买了回来。林青元带来了两个机械工人,席亚夫将一个师弟也带到了现场。在林青元的指挥下,分篾机、组坯、切边等机械等做了前连后接形式的改造。累了整整七天七夜,终于组装完成,等待试机。

试机又从大年初三进行到了大年初七,当第一批产品通过试压器检测后,魏四海手里拿着几个新年的红包走进车间,准备叫康明、席亚夫、林青元、谢中成和魏双河等十几个人去补吃一顿年饭。

车间里一片宁静,热烘机盖子上、出风口地板上睡了一片又一片累扒下的人。魏四海刚刚喊出“大家”两字,就哑然止声,两眼里含着泪花,拿红包的手也在发抖,他咽了一口唾液,反身出了车间,又叫了十几个人,将聚餐的桌子、凳子、碗筷全部搬进了车间,才叫醒那些睡着了的人。

席间,魏四海一手拿着酒杯,说话的声音有点颤抖:“我四海何德何能,能搬动你们这些兄弟为厂子技术改造累死累活,感谢的话说出来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我喝了这杯酒,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但凡你们有用得到四海的地方,四海拼了这条老命,也决不辜负你们!”说完,将一大杯酒倒进了喉咙里。

此后的宴会并不热烈,因为大家实在太累了。魏四海最后说:“三个月后,当厂子正式投产的那一天,我要搞一个剪彩仪式,请在坐的都来,来看看你们的丰收成果。到那时,如果这厂看起来还是这个破旧的样子,我四海爬在大门口当乌龟,迎接你们!”

这可能是席亚夫和林青元最愿意听到的话,他们一直在抱怨厂子的外观太不象样子,毕竟这个厂的技术改造倾注了他们的心血,据他们自己说,它新旧结合,土洋结合,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竹席胶合板生产工艺,有几项改造工程,完全可以申请发明或适用新型专利。他们很希望能将它搞成一个样板,向公众展示他们的成果,可惜的是,厂房太旧了,围墙也破破烂烂,看上去就象是一个垃圾场,这怎么向公众展示?

三个月后,席亚夫来了,林青元也来了,还将吴寒教授请到了厂里。魏四海紧紧握着吴教授的手,激动地说:“教授,你教了两个好徒弟,你一定是一个名师,哎呀,看我说的,你本来就是名师。我谢谢你,真的很感谢你。”他不知道,林青元不是他的学生。

林青元的背后,站着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少女,她一身水红色连衣裙,象三月里倒过来的一朵杜鹃花。她看着那一圈用竹子编的工艺围墙,又看着那涮得雪白的新车间,尤其是车间屋顶那四角翘起的琉璃瓦仿古屋檐格外晶亮,就赞口不绝:“好美的工厂,真象公园一样!”

裙子美,人更美,看得康明都傻了眼,他有点紧张地走到少女身边,轻轻地问:“林静韵,你怎么也来了?”

“我怎么就不能来?我来看看我哥哥的研究成果呀。噫?!你怎么也在这里?”

“我本来就在这里。”康明笑着回答。

林静韵将康明从上到下重新打量一番,若有所思地说:“哦,原来那个到学校里扇动我哥哥,拖着他到这里来搞技术改造的年青人就是你呀。那好,我可要为我哥哥索赔了,他可是为这事瘦了八斤肉,八斤肉吔4你怎么赔!”

魏四海正在陪吴教授,听到林静韵的话,还是返过头来搭了一句:“他赔不起,我就更赔不起了,只好将他赔给你了,呵呵!”说完,露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将林静韵羞了个满脸通红。

吴寒教授走进了厂里,他一边走一边点头:“嗯,不错,这山沟里能建设出这么漂亮的一座工厂来,还真是一道风景。亚夫,多照几张相,以后到别的地方也建几座这样的工厂来。”

得到教授的赞扬,席亚夫高兴地拿着相机照相去了。

康明一回头,发现林家俩兄妹都不见了,再向前看了看,就看到俩人正围着一辆黑色桑塔纳轿车,接出一个官样的中年人来。康明认出是林道济,赶紧迎上去:“林局长,您也来了。”

林道济下车先看了一眼工厂,再来与康明握手,冷俊的脸看不出是什么心情,说出的话也不冷不热:“我来看看,青元年都不在家里过,到这里来搞的什么玩艺儿。”

“欢迎!欢迎!我去找刘乡长来陪你。”康明想起来,在林道济家里的时候,他提到过刘志远乡长,俩人的关系一定不错,叫刘乡长来陪他比较合适。

“不用了,我这是个人行动,你不要搞得兴师动众。”林道济止住了康明,就信步向厂子大门走去:“你叫康明,我认识你,你到我家里来过。囡囡刚才说这个工厂的技术改造是你主持的,我不太相信,你这么年青,背后一定有什么人在主持大局。是刘志远吗?”

“邓书记和刘乡长对工厂改造的事也非常关注,确实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进行的,我只不过做了些具体工作。”康明很有分寸地回答。

林青元站在林道济的后面,小声地对他说:“爸,他就是我说的那个小青年,这里的事还真是他主持的。”

“哦?!”林道济回过头来重新看了康明一眼,说:“青元难得赞扬一个人,他对你的印象不错。你有这样的精神,应该是个干事的人。你上次说那个渡水桥的事,如果用这种精神去干,就一定能干好,不过我不是在给你肯定的答复,你写个报告来吧,回去我们研究一下。”

康明一听,喜出望外,来不及多想,只对林道济说了一句:“林局长,您等等,我去叫邓书记和刘乡长过来。”

如果这书还值得一看,请别忘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