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皇帝发飙(三)
作者:朱丹御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170

李修远在西暖阁里让宫女帮他灭了火,换好衣服后,推开西暖阁的大门,闲适从容的走到乾清宫正殿上,见一个雍容华贵的中年美妇与皇后两人正坐在椅子上说话,料想那中年美妇定是朱允炆的母亲。

深呼吸一口气,李修远快调整好心态,让自己的神情动作都处于最自然的状态,然后连忙疾走几步,恭敬的向太后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母后金安。”

“起来吧。”太后将李修远从地上扶起,抓着他的右手上下左右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才一脸关切的询问道,“听皇后说你这几日因国事太过操劳,每日都很晚才安歇,所以才没给母后请安。唉,瞧瞧,才两日不见,居然瘦了这么多,脸色也差了些。”太后抚摸着李修远的脸,长长的叹了口气,言语中尽是一名母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

“母后不必担心,儿臣没事。”李修远闻言,微微有些讶异的看了一旁的皇后一眼,显是没想到皇后居然会帮自己在太后面前找借口开脱,不过回头想想,其实也正常,在皇后心里,自己乃是她正儿八经的老公,她作为妻子的若是不帮老公,那还能帮助谁。

李修远转头看着太后,见她眼中流露出浓浓的关切之意,心中也微微有些感动。虽然两人并非亲生母子,但如今自己既然代替了朱允炆的位置,那自己也就有责任照顾好他的家人。

“唉,怎能不担心,怎能不担心呢。”太后又连续叹了几声,脸上尽是哀伤之色,显是又想起了昔日的伤心往事。

“母后,别太伤心了。来,儿臣扶您坐下。”李修远轻轻拍着太后的后背,尽量让自己显得更加柔和体贴一些。

“母后没事。”太后慈爱的笑了笑,指着乾清宫外还跪着的文武百官,担心的说道,“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你怎能让朝廷大臣们跪在外头?听说都快跪了好几个时辰了,这要是万一有个好歹,那可怎么办?”

“母后多虑了。儿臣可没见叫他们跪在那的,是他们嫌自己精力太旺盛,所以特意跑到儿臣这泄来了。您要是不信的话,可以亲自去问问。”李修远听到太后主动提起宫殿外的那些朝廷大臣,知道她肯定是话中有话,因此说话时语气虽然仍显得很平和,却隐隐透漏出自己对他们的不满。

“算了,这都是你们男人家的事,我一妇人就不多说了。只是那方先生乃是你父亲昔日挚友,又是曾亲自悉心教导过你的老师,你可不能太委屈了人家。”太后也不是呆傻之人,从李修远的话里就明白皇帝好像对这些朝廷大员有所不满,因此也不再多说。但想起方孝孺也跪在外头,心里就觉得很不安,于是又忍不住提了一下。

“母后放心,儿臣心里明白。”李修远轻轻拍了拍太后的手背安慰道,然后转头对站在身后的吴亮说道,“让他们都起来回去吧。”

吴亮答了声是便连忙传旨去了。

李修远现在还不适合和太后、皇后聊太久,怕自己说的太多会出纰漏,因此他借口还有朝廷政务要忙,让太后两人先回各自寝宫。

只是临走之时,李修远现皇后频频回头盯着自己看,眼神中似乎隐含着某些深意。这让李修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目前为止,自己和皇后之间应该没甚牵连。

“启禀陛下,大臣们不愿离去,说是……”吴亮急匆匆的快步走到李修远身边低声说道,只是话说到一半,就被李修远挥手阻止。

“出去看看吧。”李修远的神情并没有什么变化,吩咐了一声,便向乾清宫门外走去。

此时的太阳似乎更加毒辣了,阳光照射在皮肤上,火辣辣的,有点生疼。朝廷文武百官虽然都还跪在地上,但大部分已经东倒西歪的不成样了。看到皇帝出来,大家连忙强忍着难受端正身子。

“很好嘛。”李修远双手负背,绕着文官百官走了一圈,目光逐一从每个人脸上扫过,等重新回到宫门前时,才终于居高临下的盯着一干大官们,一脸微笑的说道,“天气这么热,阳光这么毒,诸位爱卿却一同相约到朕的寝宫门前晒太阳,看来诸爱卿的兴致很不错啊。”

“陛下息怒,臣等该死。”李修远话音一落,文武百官们立即磕头齐呼。

“哦?你们犯了何罪,为何该死,又该怎么死啊?”李修远一副很惊讶的模样,诧异的问道。

“呃。”李修远突然这么一问,顿时把一干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等待皇帝处罚的大臣们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回答。

这问题可不好回答。如果把罪说的轻了,有逃避责任的嫌疑;可若说的重了,很可能就是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古往今来,哪有大臣自己给自己定罪名的道理。一时间,众人都有些不知所措。

“微臣练子宁擅自闯宫,恳求陛下降罪责罚。”练子宁见在场众人都保持沉默,咬咬牙

,伏身跪在地上,用极其宏亮的声音说道。

“练子宁。”李修远看着率先开口的练子宁,眉头微皱,口中轻轻重复了一句,关于练子宁的相关资料立即浮现在脑子里,过了片刻,李修远的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盯着练子宁看了半晌,才终于开口问道,“那你告诉朕,你为何擅自闯宫?”

“这……”练子宁这回算是傻眼了,虽然早就做好等死的心里准备,但面对皇帝这番摆明了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步步紧逼的态势,他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尤其是皇帝那逼人心魄的如同刀子般的目光一直盯着他,让他毛孔悚然,浑身难受至极。这种感觉,比当初面对先帝朱元璋时还让人心里慌。

面对皇帝的追问,练子宁有心回答,却不知该怎么回答。难不成让他跟皇帝说,因为你从下旨免朝三日后两天两夜都没露过面,所以朝廷大臣们就产生了三种担心:一是担心皇帝龙体欠安;二是皇帝居然连太后和皇后都不见,不符礼法道德;三,怕皇帝找借口偷懒怠政,不理国事,若时间久了,会养成惰性,同时他们也要确认一下皇帝是不是还真的在宫里。

当然,在朝廷文武百官见到那个有恃无恐嚣张的不可一世的余月滢后,又加上了一点,识人不淑,用人不当。

以上理由是够多了,但大家却很为难:能说出口的理由不足以成为擅自闯宫的动机,而能成为动机的却偏偏不适合说出口。除非有哪个不怕死的才敢说出来。

“你们不是都说自己有罪吗?怎么没人说话了?”李修远语气平淡的说道,脸上一直挂着的微笑也慢慢收了起来。

文武大臣们的头垂的更低了,个个偷偷注视着皇帝的一举一动和脸上表情的每一分变化,心中千回百转,暗自琢磨。

“陈瑛,你说。”李修远目光平视远方,久久不言,却忽然从口中蹦出一个名字。

众人见皇帝突然指名道姓,都不禁吓了一跳,知道皇帝这回是动真格的了,赶忙把脑袋又往下垂了垂,几乎都快贴到胸口上了,就怕皇帝会问到自己。

在场百人,只有寥寥数人从皇帝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中隐隐嗅到了某些味道。

“启禀陛下,微臣知罪,罪臣该死。”陈瑛是怎么都没想到皇帝会突然点自己的名,因为无论是按官阶还是按品级,他只是一个都察院的御史而已,再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份。但皇帝莫名其妙的就先第一个点了他的名,这让陈瑛心中惊恐莫名,冷汗直冒,各种不祥的猜测从脑中一一闪过。

其实李修远也不认识陈瑛,更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李修远还是特意第一个拿他开刀。因为陈瑛在建文帝年间虽然不出名,但在永乐时期却是一个绝不能小觑的权臣。根据李修远脑中的资料记载,陈瑛天性残忍,益务深刻,专以搏击为能。

陈瑛的个人性格及行事作风是李修远想要拿他开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在正史中,陈瑛叛变了建文帝朱允炆,转而暗中投靠燕王朱棣。

对于这种恶劣的蛀虫,李修远自然要好好收拾他一下。

其实在李修远接受脑二号为他开脑域的前一个晚上,他就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若自己真的要当这皇上,那么,面对眼下的时局,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

当时他整整考虑了一个晚上,他现,自己想做的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却不知道该先做哪一件。

等到今日中午醒来时,他从吴亮口中了解了今天在乾清宫门外生的事情之后,他经过脑域开后变得异常敏捷的思维立即开始高运转,把能利用到这次情况的事都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最后终于确定了他要做的事:整顿吏治,清除蛀虫。

整顿吏治,说来简单,做来难,对于每朝每代的皇帝来说,几乎算是最令人大感头痛极为困难的事情,即使是吏治相当清明的朱元璋时代,也是靠他杀了无数人的恶名才勉强维持下来的。

这对别人来说或许很难,但对李修远而言,却是要容易轻松的多。他只需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合适的理由,便可将那些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不利因素一一清除。

这时候的陈瑛摄于先帝朱元璋遗留的淫.威,暂时还没什么太大的恶行,也没有反叛的迹象,但李修远并不打算放过他。

不过有时候李修远不得不佩服建文帝朱允炆自身的个人魅力,因为从燕王朱棣动‘靖难之役’开始,叛变者不多,诸大臣大部分心怀大义慷慨赴死,余下的‘识时务者为俊杰’,重新投入明成祖旗下。

“好,既然你们不说,那就朕说。”李修远环视众人一眼,声音陡然一沉,“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日,朕因担心天气酷暑,累及诸位爱卿的身体,是以下旨破例免朝三日,让众爱卿家中修养。今日正值第三日,原应该好好待在家中休息的你们却一个不少的跑到了朕的寝宫来。抗旨不遵,此罪一。”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日,朕下颁口谕,朕寝于乾清宫中,任何人等不得进入,不得面圣。然今日,诸爱卿明知故犯,意欲擅自闯宫,此罪二。”李修远神情不变,语气却渐渐变得严厉,在场众人俱胆颤心惊。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十二日,朕体恤臣子,命诸爱卿离宫回家,但尔等却置若罔闻,仍长跪于乾清宫门前。罔顾圣意,此罪三。”说到这里,李修远顿了顿,深深吸了口气,冷着脸,语气森然的质问道,“身为大明臣子,却三番两次无视朕之旨意,敢问诸爱卿,你们究竟意欲何为?是否还有将朕放在眼里?”

三罪一出,闻者无不骇然色变。文武百官尽皆神情呆若木鸡,心中惊恐莫名,竟无一人敢开口辩驳,甚至连主动请罪的话也忘了说。

这可是新皇即位以来第一次这么大的火,而且不则以,一则惊天地泣鬼神,震慑八方。

自皇太孙即位以来,不论朝里生什么事情,新皇虽然也会怒,也会责怪众臣,但却绝不会像今天这般明言历数百官的罪责。且新皇性仁厚,遵礼法,待人行事亦亲和有加,虽性情过于怯弱,甚至有些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但总的来说,还算的上是一个仁厚之君。

然而,此刻生的一幕,让在场文武百官们心惊胆颤之余,更是惊诧不已。他们从没想到,在无数人眼中性情温和仁厚的皇帝,一旦飙,原来竟也是这般气魄十足,威严无比。

“罢了,朕也知道爱卿们心系江山社稷。今日之事,朕就当没有生过。尔等退下吧。”李修远语气陡然一转,深深的望了文武百官们一眼,幽幽长叹一声,转身折回乾清宫内。

一直忧心皇帝会如何惩处自己的众人见原本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忽然急转而上,以皇帝的一声长叹而落下帷幕,心中不由大为不解,明明都已经给大家定了罪名,还为此了雷霆之怒,没想到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时间,大家都有些云里雾里,不知皇帝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陛下口谕。”

当文武百官们看到皇帝回到乾清宫内,以为今日之事将不了了之准备离宫回家之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吴亮忽然从宫内走出,站在乾清宫门前大声喝道。

众人骤闻此言,不由一脸茫然,面面相觑。

皇帝刚刚才大雷霆的把大家毫不留情的训斥了一顿,个个心里都有点郁闷呢,哪知一转头,皇帝又来了口谕,众人都不禁十分好奇这口谕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