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支持 6
作者:瓜子昏睡百年      更新:2019-09-06 14:32      字数:3260

奥匈帝国的高层,对英国海军官兵的出彩表现,那是极度的满意的,给予大力的支持也就成为了必然。

可奥匈帝国对盟友英国政府、军队的支持,也不是不顾自身现实状况,做赔本买卖瞎去支持。

例如:这时英国政府,要求奥匈帝国派出大量的陆军部队,跨越大洋去加拿大地区,与美国海量陆军展开正面的对峙,奥匈帝国高层才不会干呢?

英、美两国在“美加”边境地带,一旦爆发直接的剧烈军事冲突,那人员上的可能损失就太大了。

奥匈帝国政府与皇室,根本没法同广大的国民交代,付出的代价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傻事,国家高层当然不能去干。

估计许多淳朴、善良的百姓会说:

“这是人家英、美两大强国的家务事(都讲英语),世界霸主之争,我们没事去参合什么啊?”

“会让奥匈帝国历年来、众多的移民百姓家庭难做、难堪的。”

所以奥匈帝国皇室、政府高层,也是需要撇清自己的原因,会不小心得罪人、吸引百姓的仇恨。

谁知道这些人的亲戚、朋友等,有没有人加入美国军队,在报效美利坚,顺便挣一份高薪。

在奥匈帝国高层看来:

“美国的军队可不是俄联邦合纵国的军队能比拟,能用炮弹海、机枪海、战车海直接淹没掉。”

“虽然这种法子老费钱了,可谁让奥匈帝国内部,随着民众思想的觉醒,觉悟的大幅度提高,对人权、生命等看的更重。”

“皇室高层是感觉根本牺牲不起人,否则失去亲人的百姓们,想尊皇爱国、都尊不起来爱不起来。”

“所以只能去考虑败家的法子、尽一切可能的降低人员伤亡,想着法子欺负老实人。”

“美国的经济总量和资源、工业生产实力,都是奥匈帝国方面望尘莫及的,只能去羡慕、嫉妒、恨。”

“即使美国的工业产品在技术含量上、质量上不咋地,奥匈帝国根本不虚,但也没必要去轻易招惹这样的强敌不是。”

比如:军队战士使用的高技术装备,奥匈帝国的军队、虽可保证质量方面的轻微碾压。

但生产、装备数量上就没任何优势了,这个世道是没有傻人的,都知道要加强自己、压制敌人。

也就造成了,条件允许情况下的数量比拼,你一个师配置50门大炮,我就装备60门,乱拳打死老师傅,那可不是说着玩的。

总体上算下来,对美利坚合纵国作战、风险系数还是太大,奥匈帝国的军队就没必要去出那个风头、得罪美国的广大人民了。

………

何况奥匈帝国的内部,现在也不是万事顺利,不顺心的事情还是占十之八九。

人一天到晚,总有忙不完的各种事情、总有不开心的时候,那是非常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今年两国的物价通货膨胀水平,创造了奥匈帝国建立以来历史的新高,把两国的政府高层郁闷的够呛。

这真的怪不着皇室和两国的政府高层,周围的许多国家也是一样,相比之下,奥匈帝国的情况还算是非常好的。

可物价还是上涨了,自然百姓原本挣的薪水能买到的东西少了,部分家庭想不有意见、不私下抱怨几句都不可能。

也让两国政府高层,原本发放给广大民众的一些薪资福利待遇,随着物价的通货膨胀,一下子效果方面小了很多。

至于两国的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创造了历史新高,大家也比较好理解的,一是因为内部因素,二是因为国际因素。

国际因素是因为:

“英国、美国两大世界强国,展开了长期对峙、国际局势非常的紧张。”

“世界各国的各种原材料、物资产品的需求量、消耗量增加,国际市场价格普遍上涨。”

“同时世界性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了各个国家的农牧业、矿业等受损巨大。”

“矿业企业恢复产能,需要时间和大量的金钱,加上市场供需关系的影响,物价水平自然就上涨了。”

奥匈帝国作为商品进出口大国之一,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丝波及、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内部因素也就自然简单了,国家财政虽补助了粮价,但菜价、肉价、水果价格等,不可能全部去补助的?

大家自然得根据市场供需状况的变化,保证自己的利益,调整相关产品的价格。

所以部分的农牧业、工矿业产品,价格方面总体的上涨也就成为了必然。

加上世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因素,工业产品的成本增加了、售价自然也会调整,通货膨胀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但奥匈帝国的不少企业,也是在其中赚的眉开眼笑了,他们成为了最大的获益者之一,尤其是皇室旗下的一些矿业企业。

皇帝陛下也是难得的大气了一回,直接对这些企业员工,进行了涨薪、提高了奖金的发放额度。

不就是原来的利润率65%、现在是60%吗?少挣这点钱俺老人家认了,大家都是上帝的忠实子民吗?

把国内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降到了最低,部分淳朴的百姓家庭不感谢皇帝陛下是不可能的。

皇帝陛下对享有皇家称号的忠诚将士、高层的卫士、科学家等自己人。也通过大额奖金发放的形式,抹除了社会物价上涨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

主要是皇室不差贵重金属资源支撑国家的金融、货币体系运转,就是能够偶尔任性,其他大多数国家的政府、就根本不敢这么玩了。

皇帝陛下也对自己侄子那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了一定的理解,难怪儿子鲁道夫天天叫费迪南“挖矿的”,费迪南那小子也从没在意过。

费迪南那小子为了提高黄金企业的冶炼效率、降低单位冶炼的成本,付出的精力确实是没得说的。

效果方面也是极度的明显,咱奥匈帝国的各种冶炼方法、冶炼机械设备就是好使,世界第一。

想想为了提高那5%-7%的黄金产出率、10%-20%效益率,什么“重选法”、“浮选法”,增加破碎与磨矿机械,费的劲可是老鼻子了。

奥匈帝国企业的黄金开采、冶炼效率,就是比国际同行们高那5%-20%,我们的员工工资等就是比别人高,可偏偏企业收益率方面还是比别人强不少。

大家想想,一个大国每年的黄金开采规模,往往都是上百吨的,提高5%-7%的产出率是什么概念?

至少5-10吨以上的黄金就到手了,相当于多了个中-大型的金矿山产出。

增加的黄金价值换算成英镑,或许只值70-140万英镑左右,可这个数量的黄金存量,对国家的货币发行量绝对是数倍的功效。

在金融杠杆的作用下,相当于后世1-2艘超无畏战舰的造价(伊丽莎白女王级250万英镑)都是非常保守。

折算成105毫米或150毫米大炮,那直接就是数百、上千门之多,长期以往,等于国家的综合实力直接上升了一大截。

………

奥匈帝国内部的一些改革措施等,也是在两国的社会各界争论不休,广大百姓们的参与积极性太吓人,说法等那更是五花八门。

什么改革措施呢?

“高薪养廉、廉政为民”、“提高士官及以上职业军人待遇”、“普及全民养老保险金制度”。

不是说广大百姓不支持,是支持力度太大了,尤其牵涉到众多的百姓个人利益,大家的各种想法等就自然太多了。

毕竟政府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等上去了,其他的教师、医生、宗教人士等的薪资待遇水平,也得跟着往上浮动……

这些事情跟张祥都基本不搭边,是由皇储鲁道夫牵头,两国政府高层加总参谋部等部门一起开会商讨后制定的。

起因是因为那晚喝过酒后,皇储鲁道夫对内部关键岗位人员、开始进行摸底调查。

这个开始阶段是最难的,有没有问题只能通过个人是否廉洁来分辨,然后顺藤摸瓜、刨根问底。

藏的比较深,注重日常影响、个人形象的人,也是根本发现不了、挖不出来的。

这个开始摸底阶段,当然是选择对国家、皇室,最关键的总参谋部人员和情报系统人员。

情报系统部门到目前为止,关键人员身上没发现什么大问题,让皇储鲁道夫的心放回了肚子内。

这些人因为职业关系,都知道该低调、得低调,否则那就是缺爱的孩子,找着被人残忍收拾。

总参谋部的部分人员、问题就多了,那是哗啦啦暴漏了一大堆,拉帮结派等事情先暂时不管。

连个别的校级军官,个人收入方面等,与家庭成员实际消费、严重不配比。

皇储授权、追踪调查后发现,这些人通过向国外一些组织,贩售各种情报、军事技术等而大额获利。

把奥匈帝国军方的许多内部秘密、关键技战术和科研成果,都不断的透露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