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一辈子的先生
作者:十三般人      更新:2019-08-30 00:56      字数:2680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项子衿就已经在大山里呆了七年,赵小田也跟了先生七年,七年里,赵小田个子长高了不少,高高的,瘦瘦的,倒是越发的像先生了,不管是身高体型,还是说话的语气。

七年时间,抗日战争也胜利了,rb人投降了,三年内战又开始了,此时,已经是内战的第二年了。

因为连年的战火,不管是村子还是山下的镇子里,人是越来越少,大多数壮劳力都去参军去了,赵小田虽然年纪小,但是却一直希望着,能够下山看看,他还想去参军,虽然先生一直不允许他去。

先生说了,他的价值应该体现在重建战火后的国家中,让他去参加军,浪费了资源。

先生说的,就是对的,赵小田一直都深信不疑。

不过,最近这两年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收成是越来越差,能填饱肚子的时候,也是越来越少,前几年还能一年吃上两回肉呢,这两年,连吃饱都是问题了。

这七年里,项子衿也陆陆续续的当掉了不少带来的东西,除了表啊,玉佩啊之类的以外,还有一支长笛,不上课的时候,项子衿有时候会吹长笛给学生们听,听得多了,赵小田也会吹上一段儿了。

把长笛当掉的时候,赵小田比项子衿还要心疼,他知道,项子衿对这个长笛到底有多爱护,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将长笛擦拭一遍,然后放入袋子里,好好的挂起来。

然而到底还是当掉了,因为村子里面连吃的都没有了,学生们连上课都没有力气,哪来的力气学习呢,所以,项子衿把长笛毅然决然的当掉了,哪怕这只长笛已经陪伴了他一百多年。

再过几天,又是一年春节时,然而整个村里都没有过节的气氛,家里的壮劳力都去参军去了,剩下的尽是些老弱病残,整个村子里,还能算得上壮劳力的,就是李清漪和十多个十五六岁的孩子们了。

家里能吃的东西也没什么了,几乎每一家都是一样,虽然都有种菜,可是今年气候实在是有些严峻,冷的让人有些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庄稼。

不管怎么,还是要过节啊,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不能丢。好歹,也要让孩子们吃一顿饱饭啊。

项子衿看了看天,叹了口气,又一次下了山去。

这一次,项子衿走的时间比以往都长,走了整整五天四夜,赵小田每天都来找项子衿,可项子衿都没有回来,村里有人嘀咕,是不是先生走了,呆不下去了,赵小田都会反驳:“先生不会丢下我们不管的,他会回来的。”

其实,他心里也没底,先生对整个村子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除了教他们知识,还给村里生病的人治病,在先生没来以前,生了病轻的就自己熬过去,重的就要走上一天,到山下的镇里去找大夫。可自从先生来了以后,生了病,都去找先生瞧,先生诊断了病因,还会进了山里去寻草药,而且还不收一分钱。

而先生呢,除了每个月能多吃上几个馍馍以外,什么也没得到。

五天后的黄昏,赵小田在村口坐着,他在等着先生回来,虽然,他也不知道先生还能不能回来。

“呼哧呼哧......”

一阵阵沉重的呼吸声由远及近的传来,无精打采的赵小田突然抬起头,看向了山下。

只见二十几个精壮汉子背着大大的篓子从半山腰一脚一脚的爬了上来,走在最前面的,穿着一身蓝色长衫的,不是先生还是谁。

“先生!”

赵小田高声喊道。双眼留下两行清泪。

项子衿抬起头来看了看,笑了,整了整背上的背篓,继续向上爬着。

“先生!先生!”

赵小田奔下山去,直冲先生去了。

“诶,小心点儿。”

项子衿一把拉住赵小田,训斥道:“跑什么?”

“先生,我帮您背。”

赵小田被训了,却依然笑着,想要给项子衿背背篓。

项子衿拦住了他,说道:“你背不动。”

赵小田是背不动,那背篓里装的是整整一头杀死的大猪。让一个成年人背着都费劲,更何况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

“先生。”

“怎么了?”项子衿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赵小田,伸手抹去他脸上的两行泪,说道:“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好哭的。”

“没哭。是风吹了眼睛。”

赵小田红着眼睛抽泣了几下。

“哈哈哈哈,好,是风吹了眼睛,走,回家。”

“嗯,回家。”

赵小田重重的点头。

到了村口,赵小田急急忙忙冲到村里去,高声喊道:“先生回来啦!先生回来啦!”

“啊,先生回来啦,快,去看看,先生回来了。”

二十几个孩子和几个婶子走出家门,快步向学堂跑去。

到了学堂,所有人都惊呆了,二十几个大背篓里,装的是满满的粮食,都是雪白雪白的脱了壳的麦子啊!除了麦子,还有一个背篓里装着一整只肥肥的猪。

那些汉子已经下山去了,项子衿站在那一筐筐麦子旁,看着几个婶子,笑呵呵的说道:“婶子,再去多叫些人来,今晚就是除夕了,我们晚上吃肉!”

“诶,诶,好。”几个婶子眼眶红红的,泪水不断打转,这粮食是有了,可是哪来的?她们不敢问,她们知道,这恐怕是先生又当了什么他珍贵的东西买来的。

太阳即将落下山去,但是整个村子都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所有人把自己家里的锅啊碗啊盆子啊,都拿了出来,几个婶子合力把一筐麦子碾成了粉,那个场景赵小田一辈子都记得,他的身上,是雪白雪白的面粉,这都是粮食!粮食!能让他们活下去的粮食啊!

项子衿成了这场盛宴的总指挥。

“去,小田,和虎子他们去挑几桶水来。”

“诶。”赵小田贪婪的嗅着空气里的麦香,和几个小伙伴拎着水桶就去挑水去了。

项子衿也没有闲着,拿起一把宽背大菜刀,“咔嚓咔嚓”几刀,将整猪切开,切成一块块拳头大小的肉,等着几个孩子们将水打来,在学堂的空地上累出一个灶台来,架上锅,倒上水,一块块拳头大的猪肉被扔进锅里,随手放了些从山下带上了的调味料进去,硬火急攻,硬是整整炖了四个小时,夜都已经深了。

一揭锅盖,嗡!

整个村子里都能闻到肉的香气,一大锅肉在锅里“扑突扑突”的颤抖着,卤汁“咕嘟咕嘟”的冒着泡。

悄悄此时,一屉屉蒸好的馒头也出锅了,面香,肉香,在整个村子的上空环绕着。

这是一场村子里从来没有过的盛筵,孩子们抓着比手都大的肉块大口大口的撕咬着,吞咽着,肥肉的油从嘴角流下,手上,脸上,身上,到处粘的都是。

大人们也极其尽兴,长这么大了,还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馒头,雪白雪白的,掰开夹上一块肉,一口下去,满口的香气,蘸上卤汁,馒头水汪汪的,吞下去毫不费力。

很多老人的牙口不好,项子衿特地多切了些肥肉,炖的烂烂的,几个老人流着泪,吃着嘴里的肉,她们清楚,先生是整个村子的恩人,没有先生,估计他们这些老人连这个冬天都熬不过去了。

这个冬天,村子里的人靠着项子衿带回来的粮食活了下去,没有人饿死。直到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新的粮食种进地里,这个山村,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