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武缘
作者:华佳牵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58

第97章武缘

习练俩仪以壮其彪,修炼无极以培其本。

毕思言说罢闭上眼睛,**起:“抱元守一”、“开太极”、“拨云见日”……“龙步云手”、“引气归元合太极”。吴罗新随之双手下沉,节奏正好。毕思言在他练完后,满意地点头。只指出“醉卧瑶池”一节倾斜不够,接下的“斜飞搂步”就显得生硬。吴罗新万万想不到师傅明察秋毫,急忙从右大捋开始重来一次,也真如师傅所言,实在火侯不够。想不到冷凌老人也己经看过,一针见血地指出:“醉卧瑶池”乃急转之处,真假功夫一目了然。

吴罗新把这一节再练两遍,老少师傅同时叫“好”。

老师傅请受一拜!您今天来得好准时,我师傅正好也来了。

毕思言仔细看这位冷凌老人,鬓边稍有几根白,剑眉下双目有电,鼻梁平直,唇厚冷凌。于是用本宗的抱拳施礼,冷凌老人一改傲气,谦逊地还礼后开口问道:这位兄弟可否告知师从何人?

惭愧,恩师只说属第十三代,不愿透露姓名。

果然是一脉兄弟,看了你收的徒弟教的功夫便知是谁。

老人家知到恩师?可曾见过?

岂止见过,还一起血拼过青帮。

恩师从那时起就隠退,做了烧锅炉的工人。

他本该做传人,后来怎么也找不到了。他怎么碰上你并且肯收徒呢?

八岁那年我小河戏水,看见师傅半沉半浮在水里不动。小伙伴都说是死人,有的吓得跑了,有的呆呆地看着不敢动。只有我胆大,游去仔细看,拼且想牵他靠岸。

你师傅不会游水?

我当时也这么想,而且找到一节浮木,希望他能拉往。碰了几下没反应,只好去牵他的手。

牵着了吗?

牵是牵到,师傅比船还重。

那是定力神功。

我那时哪里知道,急得又哭又喊。

小伙伴们都催我快上岸,不知哪里来了一股劲,我拼命钻到他身下往上顶。

你就不怕危险吗?

我之前也这样救过小伙伴,人在水中很轻,只要不让溺水人抓死或者抱紧,就可以拖上岸。

吴罗新急了,眼睛瞪大如铜铃一般,揑着拳头干使劲:顺水往岸边游。要有个大人就好了!

等我用尽九牛二虎的力气,师傅还是好木船长在水中一样不动。我钻出水面一看,师傅己经睁开半边眼睛,而嘴角还挂着一丝坏笑。

他是在逗你玩?

就是。我也毫不客气冲他的眼睛就是一拳……

又是吴罗新急了:眼睛不能打,会伤人的。

我也是假装在打,师得快得不能再快地扭转身,早抓住我的手,向岸上比汽艇还快游上岸。我当时很生气,穿上衣服就走。

你一走不是错过了吗?

恩师追上拉住我悄悄地说:“天黑了我在这里等你”。

你晚上去了?

我有早睡的习惯,为了去见奇怪的人,头一次夜游。

见到了吗?

我去沙滩一看,连人影也没看见。只到走近水边,恩师突然从水里跃起,还哈哈大笑。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我知道你会守信来的,家里人知道吗?

母亲当我睡了,偷偷跑出来的。

我感谢你不顾安危救人,所以想教你绝顶的武功。

这叫不打不相识。

从那天后恩师就收我为徒,开始并不教功夫,只是每天学站桩。隔几天教教一套拳法,都是月下无人的时侯。

后来你师傅在哪里?

到6o从厂里退休,说是回山东老家,传给我四本秘密拳谱,那年我才进初中。

你没去找过吗?

大串联的时侯我去过,家乡人都说他跟本没在那里住下,不知道去了哪里。

你把秘密拳谱怎么处置?

烧了,这是师傅事先交代的。我把第一本写成普通话本给了一个在农村的徒弟。第一本和第二本的训练大纲留在吴罗新这里。

师傅,我几时才能练第三第四本?

早得很,至少要五年之后。

说得对,天资再高也不可一次翻两座山。还有人品更要反复认定,才有资格学完。

一老一少两个师傅,简直像同一个人。上说下应,点滴不漏。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内家功夫没有捷径可行。既是能人潜能,又可开人智慧,凡欲投机取巧者只能半途而废。毕思言和吴罗新都想知道冷凌老人的来龙去脉,怎么问都守口如瓶。临了只是说:武术界鱼龙混杂,武当一脉也不例外。多少江湖恩怨都起于点滴不慎,由其是宗师犯忌,还会带来灭顶之灾!有缘一年后再此相会,我将带点宝物来。

吴罗新没有童子功的底子,毕思言和冷凌老人都在为他补童子功。这种既修表又修里的教法,此前也有先例,但是那位半路出家的前辈最终没有成功。仅因为一**之差而报撼,这也是逃不过的的铁率,因此少年时光逝而不会复得。毕思言知道收这徒弟恐怕吃力不讨好,但是**他资质不错,也是为了助他改邪归正。而且在教授中欲擒故纵,不让他长进太快,免得产生高傲情绪。是否成材那是他自已的造化,往后的日子还很久长。

毕思言和冷凌老人的默契,吴罗新此时当然体会不到。一来是没有童子功的底子,二来是毕竟身上还缺少本钱。师傅和老爹要为他补足底气,所以必需倍数的努力。世上的事情就是错综复杂,仅那一年四季的变化就够多了。一个人的遭遇更是变幻莫测,吴罗新正好如此。自从习武收心,确实不遗余力地投入,而人生的另一种需求是挥之不去的本能。偏偏他的情种特别旺盛,而且说来就来了。

在丽江读书的时侯有一位女同学,也是汉族人。还在天真无邪的时候,他们就认识而且友好。女同学曾梅香喜爱文艺,当时的样板戏中的女主角唱段她学得惟妙惟肖。吴罗新虽然噪音不佳,却是个好乐手,他的京胡由其不错。在少数民族地区,至少也算得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同台演出之外,两人也是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