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70

朝廷接到远征军的报捷奏章之后,朝堂一片欢腾啊,毕竟这是少有的一场大胜啊。对朝廷来说可谓是开疆拓土了。虽然说辽东那地方皇太极还在闹腾,但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了,满朝文武都选择性的忽略辽东,一个劲的赞扬我们的英明的崇祯皇帝领导有方。

而我们的主角崇祯皇帝也有些飘飘然,但是所幸,我们的崇祯皇帝还算清醒,崇祯皇帝知道,虽然夺取吕宋使得朝廷有了一个粮食产地,可以极大的缓解由于缺少粮食而造成的社会动荡,但是人家西班牙会乖乖的默认大明王朝侵占吕宋这一事实吗?

很显然,西班牙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可以预见,西班牙人绝对会用尽一切手段来夺回吕宋,套用后世伟人的一句话,夺取吕宋,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更艰巨,更伟大。

所以朝廷将主要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如何建设、展、巩固吕宋。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内阁、朝臣与崇祯皇帝有很大的分歧。对内阁、朝臣来说,夺取吕宋固然是令人欣喜的,但是对于现如今的朝廷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自从努尔哈赤反叛以来,辽东战事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朝廷为辽事已经支付了数以千万记的银钱、粮草,但是就效果来说,可谓是惨不忍睹。再加上天灾**,朝廷历年来的结余已然告罄,现如今的朝廷只能勉强维持日常运作。

而朝廷里大臣们,尤其是一些有识之士,他们想尽了办法来改变这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大明王朝在这么下去的话,那前景就堪忧了,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提出了恢复张居正的改革方案,进而又提出了要官绅纳粮、当差。

对于这些改革方案,说实话,朝臣们从心里是不赞成的,因为他们大多都知道基层的那些事情,大明王朝的统治基础是那些平民百姓,但是大明王朝的统治支柱恰好就是那些要被崇祯皇帝动刀子的士绅、氏族大户。

因为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失去土地的自耕农成为流民,成为一大不稳定因素,也是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使得朝廷的税收减少,直接危害朝廷的统治,所以,朝廷上的一些大员也不的不同意崇祯皇帝的改革方案。

但是这些朝廷大臣也明白,单靠朝廷的一纸诏令想让那些士绅、氏族大户交钱、交粮,那是天方夜谭,在西北这项政策执行得不错那是因为在西北的那些老爷们想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

到了河南等地,看看吧,那些士绅、氏族大户想尽了办法来推搪这项政策,朝廷可是杀了几个人才镇住这帮子士绅、氏族大户,再在其他省份推行这项政策,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这项政策也表明了朝廷的态度,那就是你们这些士绅、氏族大户,也该悠着点了吧,完事别太过火了,这样对你、我来说都不好,就是因为此,朝廷大臣们才会勉强同意崇祯皇帝的改革方案。

现如今,朝廷虽然打下了吕宋,但是对朝廷的诸位大臣来说也是一道看似美味,但是却难以下咽的菜肴。道理很简单,朝廷虽然打下了吕宋,但是朝廷想要把吕宋牢牢的抓在手里,必须要“移民实边”,而大明正缺少拥有大片良田,并且地广人稀的土地。所以吕宋岁朝廷来说是一道美味佳肴。

但是,问题就在吕宋它孤悬海外,朝廷怎么样大批的把流民弄到吕宋去,这是个大问题。要是吕宋不是孤悬海外,那朝臣们还有办法,大不了收编各地流民,让沿途的官府供给他们所必需的食物,让流民自己迁徙过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很多流民的非正常死亡,但是朝廷还是可以接受这样所造成的损失。

但是对于孤悬海外的吕宋,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因为朝廷不可能让这些流民从广东、福建沿海游到吕宋去;至于动用水师战船运送民众去吕宋,这也不现实,因为水师要随时提防西班牙人的报复。

至于说租用商船,对不起,朝廷没有足够的经费来雇佣足够的商船来运送大批的民众到吕宋去,所以朝臣们的意见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咱们小步慢跑,前期组织沿海一至两府的流民或者愿意去吕宋的民众过去,然后逐步推进到内6的个府县。

崇祯皇帝虽然大致同意朝臣们的意见,但是崇祯皇帝认为太慢了,前期组织一至两府的的民众去吕宋,这要到什么时候才完事啊。所以崇祯皇帝提议,步子要迈的大一些,快一些,前期组织沿海一到两省的民众比较好。

对于崇祯皇帝的意见,众多的朝臣们表示反对。朝臣们说,皇上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此种操作没有可行性,因为朝廷没有足够的财力来雇佣如此规模庞大的商船队,还有就是,统计、组织这些民众去吕宋,朝廷的各级行政机构要耗费极大的资源,而眼下的朝廷根本就承担此等消耗。

崇祯皇帝也知道朝臣们说的有道理,但是眼下的形式已经是刻不容缓了,朝廷每年要拨付巨额的款项、粮草来救济西北各省,而朝廷的财政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更为糟糕的是旱灾还在继续的扩大。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旱灾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还在扩大的话,光是救灾一项,就能压垮朝廷财政。

所崇祯皇帝才会不顾一切的动吕宋战役,但是等到得到吕宋后,崇祯皇帝蓦然现,眼下的吕宋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自己没有足够的胃口把他一口吞下。这让崇祯皇帝十分的不甘心。

于是崇祯皇帝左想右想,思来想去,崇祯皇帝想到了,朝廷没有钱,官绅那帮人就不用指望,不是还有商帮吗?于是崇祯皇帝就把主意打到了商帮身上。当然在众多的商帮之中,数山西商帮(或称晋商)、徽州商帮(或称徽商)、陕西商帮(又称西商)、宁波商帮、山东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江右(江西)商帮、龙游商帮。这十家最为出名。

而崇祯皇帝自己的商号与这十家商帮可是有不少的往来,如果让这十家商帮为朝廷分忧解难,就能极大的缓解朝廷因为移民吕宋而带来的财政紧张的状况,但是朝廷又不能强令这是家商帮掏钱,所以怎么样让这是家商帮“自动自交”掏钱呢?这是个问题。

但这不能说没有一点操作的余地,要知道,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就不怎么样,在明代,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商业经济十分繁荣,商品生产也得到空前的展,但是对商人还是有很多限制,比如说谓洪武十四年规定: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绸纱。

但是随着经济的展,尤其是商帮形成以来,商人们已经不满足与现有的身份地位,所以崇祯皇帝打算,以进一步提高商人的地位为砝码,来和这十大商帮来谈判,让他们帮助朝廷,以解决眼下朝廷所遇到的困境。

但是崇祯皇帝的提议能不能得到内阁、朝臣的同意,崇祯皇帝心里没有底,尤其是还有那些所谓的理学大家和那些清流,他们肯定会出来说三道四,就那些理学家来说,朝廷做任何事,都不能违背祖宗礼法,即使这项政策对朝廷来说有多么大的好处,他们也会站出来为了维护祖宗礼法、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而站出来抗争。

而那些所谓的清流,更是令人十分的厌烦,在那些清流的眼里,你做任何事情都是错误的,你不做什么事情也是错误的,总之,在他们的眼里,做不做事情没什么两样,你就是错误的,所以在崇祯皇帝看来,这些清流即使一干光吃饭,不干活,竟挑错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