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闹学潮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43

所谓“科场舞弊”一案,一直调查到八月中旬,因为证据不足,再加上有不少的朝臣,其中也包括一些内阁大臣在里面说情,所以就认定此次科考,不存在所谓的“弊案”。刘鸿训、周延儒等有关大臣、进士,无罪。

沸沸扬扬的“科场弊案”结束以后,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这些上奏说“科场舞弊”的这些言官也没有获罪,毕竟他们是是御史言官吗。

还有就是他们虽说是既得利益集团里的人,但是在他们在此次弹劾案中,有一种“大义灭亲”的举动,就是将周延儒一起参了,所以部分大臣对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等人的印象有些改观。

虽然说“科场弊案”结束了,但是朝廷还有很多的难题亟待解决,先就是在河南、安徽、山东实行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在上述等地很难推行,很多的氏族大户根本不买朝廷的帐啊。

安徽总督陈子壮、河南巡抚朱大典、山东巡抚惠世扬等大臣接连向朝廷奏报,说安徽、河南、山东等地氏族大户,有些拒不执行朝廷的命令,有些,明面上执行朝廷命令,但是暗地里勾结权贵,对抗朝廷,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比较的遵守朝廷的命令。

朝廷接到这份命令之后,也是感觉很棘手,对于这些氏族大户,尤其是士大夫阶层,你是打不得,骂不得。弄不好就给你整事,陈子壮、朱大典不是没有尽力,但是这帮这些氏族大户是变着法的对抗朝廷。

刚开始,陈子壮、朱大典、惠世扬也不是没想过用一些比较激烈的措施的来惩治那些公然对抗朝廷法令的氏族大户,但是真等到实行的时候,问题就出来,尤其是山东巡抚惠世扬,他刚要杀鸡给猴看的时候,山东的那些氏族大户就联合衍圣公,还有一些功勋贵族,抢先难。

他们与八月初,竟然聚集大量的学子,抬着孔子的牌位,把巡抚衙门给围了,并且在巡抚衙门外放声痛哭。惠世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强行驱散,他们可是抬着孔子的牌位,要是真那么干,他这个巡抚是干到头了。

毕竟这里面参杂这衍圣公,还有这么多的学子以及部分的功勋贵族,可是任由着他们围着巡抚衙门,也不是个事啊。没有办法惠世扬只有在巡抚衙门的门前,向那些学子反复宣扬朝廷的政策。

任由惠世扬把嗓子都喊哑了,可是一点效果都没有,那帮学子在衍圣公、氏族大户以及部分功勋贵族的支持之下还是高声宣扬,要求朝廷收回“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条命令。

这种事情不光生在山东,河南、安徽都生了大规模的学生运动,不过只是他们没有山东的动作那么的大。河南、安徽的大量学子,在氏族大户、士大夫阶层的鼓动之下,也是抬着孔子的牌位,到河南、安徽的省会的孔庙,去集会了。

得到消息之后,赶紧带着人感到孔庙,准备劝说那些学生,可是还没到孔庙,就遇到了那些学生。原来,这些学生在孔庙聚集之后,就在有心人鼓动之下,就开始沿着生成的主要的街道游行起来了。

这些游行的学子,把孔子的牌位放到游行队伍的正前面,大摇大摆的在街上游行,虽然陈子壮、朱大典等人虽然带着衙役,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强行驱散游行队伍,因为孔子的牌位在那放着。

陈子壮、朱大典也只好劝说那些学子,可是无论陈子壮、朱大典怎么劝说,这些学子就是不听,结果两方人马就在街上对峙。那些学子们抬着孔子的牌位,高声的呼喊口号,而陈子壮、朱大典只能带着衙役光看着,一时间陈子壮、朱大典百感交集。

惠世扬、陈子壮、朱大典这三个一省的巡抚大员都快被逼疯了,在怎么闹下去,就坏事了,必须尽快的解决这次学子风波。虽然惠世扬、陈子壮、朱大典等没有办法,但是他们的幕僚可都是老油条,这些幕僚给惠世扬、陈子壮、朱大典除了一个相同的主意。

幕僚说,肯定是有人鼓动这帮学子闹事,而他们这会肯定会在闹事的学子当中,只要大人把这些人给拿了,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去劝说那帮不明真相的学子,就可以了,然后大人在详细的审问那些鼓动闹事的人,尽快的向朝廷奏报,也好减轻自己的责任。

惠世扬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按照幕僚所指点的去办,他先派出便衣衙役,混迹学子当中,秘密的逮捕了那些鼓动学子闹事的人,之后,惠世扬在出面,向那些学子们宣扬朝廷的政策。

惠世扬是声情并茂的说现在朝廷的困境,以及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的好处,并且惠世扬很是动情的说,学子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结果因为带头的人都被秘密逮捕,再加上惠世扬口才甚好,还真把学子们劝回去了。

而河南巡抚朱大典、安徽巡抚陈子壮也是采用相同的方法把学子们全部的劝说了回去。当他们把学子劝回去以后,不约而同的,他们都开始眼里的审问那些鼓动学子闹事的肇事者,等问出口供之后,就附带着口供,向朝廷奏报此事。

朝廷刚开始接到的是惠世扬的奏章,还没等朝廷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河南巡抚朱大典、安徽巡抚陈子壮的奏章相继送到之后,朝廷觉得此事深有蹊跷,哪有那么巧合的事情,三省接连生学子闹事,反对“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的事啊。

内阁一看到山东、河南、安徽接连上疏之后,就明白了,这是三省的氏族大户、仕身阶层在向朝廷叫板啊。明确的表明了:要粮、要钱,没有;不仅如此,我还要闹事,非得让你朝廷收回成命不可,你朝廷能把我怎么样。

而在朝廷当中,也有很多的大臣趁机要求朝廷废止“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而这种呼声甚高。可以说是朝廷内外,反对声音是此起彼伏,大有炸平景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

崇祯皇帝看到这种状况,非常的恼火,不过崇祯皇帝还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毕竟是从奏章附上的口供上看,参与此事的氏族大户以及士绅有很多,而且还有情报显示他们与朝中的某些大臣有很紧密的关系。

法不责众啊,要是真的深究下去,那可是要伤筋动骨的,现在朝廷需要的是安定。不过“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必须要实行下去,崇祯航地想来想去,杀鸡给猴看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那就杀猴给鸡看。

虽说现在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只有三省,不过要是连这三省都摆不平,那以后怎么向全国推广,所以必须刹住这股邪风。要想刹住这股邪风,必须要那几个有相当重量级的氏族大户祭旗。

于是崇祯皇帝决定,要派遣一个有相当地位,又有相当手腕的内阁大臣到山东、安徽、河南坐镇,顺便敲打一下那些敢于反抗朝廷命令的那些氏族大户,让他们放明白些,别自找没趣。

崇祯想来想去,觉得温体仁不错,这位资历、有能力,能镇住场面。于是崇祯皇帝召集内阁商量,并建议任命温体仁为钦差大臣,到山东、安徽、河南巡查,并且崇祯皇帝还调换了这三省的部分将领,派遣京师讲武堂毕业的一部将领到这三省任职。内阁大臣感到,崇祯皇帝要对这三省不听话的氏族大户要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