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88

在朝廷中,虽然新的内阁大臣已经进入内阁办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朝堂上已经没有了争斗从温体仁、周延儒,明显和钱谦益与孙慎行两人不对付。这些事韩犷等人看在眼里,都感觉钱谦益等人干的有些过了,他们心说,你们老惹温体仁他们干什么。

朝廷里面会推的风波总算是过去了,不过紧接着关于袁崇焕私自和后金使者接触,意图不轨的奏章和两广总督杨贺关于请求罢海贸疏,这两份奏疏顿时在刚刚平复的朝廷又引起了一场的大风波。

弹劾袁崇焕的奏章是都察院的几个御史,他们在袁崇焕刚刚接触后金的时候,就上疏弹劾。不过上回被皇上压了下去。这一回,他们得到准确的线报,说这回袁崇焕不仅接待了后金的使团,还收受后金贿赂,并企图与后金罢兵和谈,意图不轨。

都察院的这几个于是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喜过望,马上上疏朝廷,弹劾袁崇焕,要求将袁崇焕撤职查办,押解回京治罪。

内阁接到这份奏章,无论是谁都感觉很难办,毕竟皇上此前已经有过旨意,前线一切事务由袁崇焕负责。这一回怎么有弄出要蛾子了。

烦心的事情还不止这一件,两广总督杨贺又上疏,说自从和外夷通商以来,广州等地方,商民和外夷纠纷接连不断,治安也日益败坏,乡民风气也日渐受到外夷影响,于是臣请立即罢请海贸。

这两份奏疏让内阁很是难办,袁崇焕的作为,明显是皇上默许的,再说,一些重臣,比如在辽东任过职的孙承宗,还有钱龙锡等内阁官员也是比较支持袁崇焕的政策的。

但是大部分官员他就是反对与后金进行任何方式的接触,即使他们明白,这样做可以为前线将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加固防线,但是他们还是反对,而且是坚决的反对臣上舆论纷纷,内阁是左右为难。

相比弹劾袁崇焕的奏章,杨贺的奏章在朝廷中引起的震动就相对的比较小了。在明朝,尤其是中后期,在南方沿海有很浓厚的对外开放气息。所以杨贺的奏章并没有引多大的共鸣。

不过杨贺的奏章却得到著名理学大家刘宗周的重视。刘宗周认为,朝廷一切的行事的基准都应该是祖宗定下来的那些礼法,不能逾越一步。不过眼下朝廷已经偏离了轨道,所以刘宗周决定联络一些人,是朝廷重回正轨。

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在朝廷当中引了极其强烈的地震。很多朝臣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纷纷参与到这件事情当中。

内阁大臣们忙得焦头烂额。各大臣,各地的奏章有如雪花般的涌来。面对朝廷的强大舆论,内阁吃不消了,而恰巧此时,内廷说皇上身体不适,所以这段时间就不在接见朝臣。于是这一大堆的事情就只有内阁来处理。

在内阁的主持下,朝臣们开了无数次的会议,不过由于分歧过大,所以内阁没能安抚好朝臣。而此时,在正在广宁主持和后金谈判的袁崇焕也听到了消息,袁崇焕当即写奏章辩白,在奏章里,袁崇焕说自己只是缓兵之计,为了修建坚固的防线,不得已才为之。

但是袁崇焕的奏章并没有起到辩白的作用,朝臣们还是群起而攻之。有的朝臣还列举袁崇焕在天启末年私自和后金议和的事情,说袁崇焕早就图谋不轨,其心可诛。

朝臣们还对是不是恢复海禁起了很大的纷争。刘宗周等理学大家极力的要求朝廷恢复海禁,驱逐夷人。不过刘宗周的提议招到了部分朝臣的反对。

温体仁、周延儒等一派人马在大多数朝臣弹劾袁崇焕的时候,并没有跟风,他们一派人马难得的保持沉默。

说实在的,温体仁、周延儒等人还比较能理解袁崇焕用意的,不过这不是他们部参与弹劾袁崇焕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崇祯皇帝的态度。

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很会揣摩圣意,从崇祯皇帝上回给袁崇焕的圣旨,他们明白崇祯皇帝是信任袁崇焕的,而且据他们看来,这种信任此时并没有丝毫的衰减,于是为了迎合圣意,又不愿过多的得罪朝臣,他们就只得保持沉默了。

对于是不是再次的进行海禁,温体仁、周延儒等人是旗帜鲜明的反对海禁。而暗地里支持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的,不仅有户部尚书毕自严,还有内阁里头的大部分人。

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相继上疏说海贸断不可废,现在朝政财政困难,西北干旱,并且还时常生民变,各地民困已久,收不上多少的赋税,在加上辽东战局,如果在把海禁开了,朝廷财政非破产不可。

户部尚书毕自严虽然和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的政见不同,但是此时他也顾不得什么政见不政见的了,也不管刘宗周你是不是理学大师,他立场分明的支持温体仁、周延儒等人,力陈海贸不可废。

而韩犷、刘鸿训等老资格的内阁大臣也是很隐晦的表达出支持温体仁、周延儒等,他们说眼下朝廷财政困难,再说,只要严加管理,就可以。不必怎么的草木皆兵的。

作为政敌的钱谦益等东林干将,此刻也没有跳出来,帮着刘宗周等那些所谓的理学大家,来指责温体仁、周延儒等人,说朝廷非得进行海禁不可,否则就是违背祖训。

钱谦益他也是一个理学大家,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是一个阵营的。可是不管刘宗周一行人和温体仁、周延儒等人斗的多么激烈,钱谦益就在一旁在那里装聋作哑,不支声。

虽然刘宗周是理学大家,他有很大的号召力,不过在反对海贸这件事事情上,他们还真不是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的对手,而且不少人也买他这个理学大家的面子,这让刘宗周很是郁闷。

最后刘宗周只能连连的向钱谦益打眼色,希望同是理学大家的钱谦益能站出来,帮他一把,通过海禁这个议案。可是钱谦益就是不上道,他装作看不见刘宗周的眼色,就在一旁低头沉思。

孙慎行看到刘宗周等人被温体仁、周延儒等人驳斥的体无完肤,他看不下去。作为政敌,孙慎行本想早站出来帮着刘宗周,到那时他看到作为东林魁的钱谦益在沉默,所以他也就没吭声。孙慎行还在那里想,这个钱大人怎么就不出来说句话啊。

钱谦益不是不想站出来帮着刘宗周,作为政敌,再加上他和刘宗周的交情,如果可能,他当然会站出来,大意凌然的站出来,用道义来力驳温体仁、周延儒等人,然后和刘宗周等人联名上疏皇上,力求海禁。

但是,钱谦益出身于江南大户,家财丰厚,他家族的主要生意之一就是海外贸易。如果他在站出来说,必须要要进行海禁,那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吗,为了那些所谓的祖训而断了自己的财路,怎么傻的事情他能干出来吗?

所以钱谦益只能保持沉默。和钱谦益一样,大部分东林人出身江南,而且他们和一些商会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是选择集体沉默。

最后,被温体仁、周延儒等人批驳的实在是没有没有什么说辞了,刘宗周只得说:即使施行海贸有千般好处,但是违背了祖训,也断不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