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98

这几天内阁可是忙坏了,皇上一纸命令,实施张居正的改革方案,可问题是这并不容易啊要摆平各方面的关系。这毕竟触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这不,圣旨刚下几天,各地就像炸了锅一样,纷纷上疏,力陈不可为张居正恢复名誉,不可施行张居正的改革方案,并吧万历皇帝抬了出来。

内阁已经预料到实施张居正的改革方案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但是没预料到事情会闹的这么大,皇上到好,这几天竟然把早朝给停了,来个避而不见,只是在平台召见内阁大臣。

韩犷,钱龙锡,孙承宗,刘鸿训等人心里暗暗的叫苦啊。心想怎么就这么容易掉进皇帝的陷阱里啊,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这些内阁大臣无奈的看着堆积如山的奏章,心里只能无奈的感叹。

作为应对的措施,这些内阁大佬们只好写信给自己的门生故吏,告诉他们:你们不要跟风反对新政啊,朝廷现在是多事之秋,你们现在老老实实的在地方上好好的干,爱民,勤政,这样你们的前途才会是光明的。

这样,一些有才华,有眼光的地方大臣,还有这些内阁大臣的学生们也纷纷上疏,支持朝廷改革,并且痛批反对新政的大臣误国央民。

两派在舆论上互相漫骂,互相打击,好不热闹。虽然两派斗的厉害,不过新政还是在磕磕绊绊下实行了起来

可是对于会推新的内阁成员,皇上似乎并不上心,已经差不多两个星期了,皇上连一丁点的暗示都没有。眼下新政虽然是推行了起来,不过关于会推阁员的事,却是暗流涌动。多方的势力围绕在推选新阁员的事情上展开角力。

这不,温体仁,周延儒就抢先难了,一篇名为“直盖世神奸疏”的奏章就递到了内阁。温体仁,周延儒在疏中攻击钱谦益在当考官时受贿,不应当参与阁臣之选;又说朝中“奸徒结党欺君”把持会推,贻误国家。

其实依照温体仁,周延儒的本意,是想把这篇奏章直接送答天庭的,不过现在皇上借口身体有恙,将朝政托付给内阁大臣,重要的奏章也先递到内阁,内阁票拟之后才交到皇上的手中,这样,温体仁,周延儒没有办法绕过内阁,所以才把奏章递到内阁的手中。

温体仁,周延儒所说的钱谦益在当考官时受贿的问题,原来是在天启的元年,钱谦益为翰林院编修,主持浙江乡试。有两个无赖之徒叫徐时敏,金保元。他俩假称能暗通关节,按他们约定的“字眼”格式交卷,定能取中,浙江的不少士子都堕其网中。其实徐时敏,金保元两人跟班没有什么关节,只是想采取广种勃收的办法,骗点银子花花。

有一个叫钱千秋的士子就中了圈套,依照约定,钱千秋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作七篇应试文章的结尾。本房考官郑履祥和主考官钱谦益都没有察觉。这个钱千秋的文章作的本来就不错,就被钱谦益定为浙江第四。及至徐时敏,金保元依照原来的协议前去收钱的时候,钱千秋已经觉这不过是骗局,不愿付钱,两边就闹了起来,惊动了官府。

同时,郑履祥和钱谦益也觉了“字眼”的事情,急忙上疏弹劾徐时敏,金保元,陈述原由,自认失察,礼部给事中顾其仁又弹劾钱谦益,请求严查。

天启皇帝命令刑部拟议,结果,徐时敏,金保元,钱千秋依律戍边;郑履祥和钱谦益温体仁,周延儒以失于觉察,罚俸三月。

事情结束已经有七,八年了,为何温体仁,周延儒要抓住这件事情弹劾钱谦益呢?一是因为东林官员,不论政绩如何,水平高低,立身处世都还算严谨,不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再则,这件事生在天启初年,许多的当事人都不在京城,难于对证。

温体仁,周延儒深知像科场舞弊这类性质严重的案件,内阁是不敢自专的,只能送答皇帝,这种案件皇帝是不会不重视的,即使年代久远一点。

再说钱谦益,当会推的结果出来的时候,他格外的兴奋,自从东林的同道公议请他备选阁臣之后,事情完全如他们计划的那样顺利。凭着他钱谦益在士人当中的名望与在朝廷中显露的才干,入阁拜相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推选新阁臣的事情越推越久,皇上态度不明,给人的感觉是皇上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对推选新阁臣没有什么兴趣。钱谦益越等越觉得事情有一些不妙,他老是觉得有事要生。

温体仁,周延儒的奏章有如在沸油里到凉水,内阁顿时炸开了锅。朝廷本使多事只秋,一个新政就闹的内阁不可开交,这温体仁,周延儒又来参合一下,目标直指东林魁,文坛领袖,诗坛的风流才子钱谦益。

这种事内阁可不敢自专,韩犷,钱龙锡,孙承宗,刘鸿训等人看着这份奏章,犹如看着一个怪物一样。这件事关系着一个德高望重的东林官员的前途,又暗示着他们这个有东林色彩的内阁的今后的走向。

作为内阁辅韩犷,先说道:诸位,这份奏章该如何处理?

钱龙锡说道:这份奏章可不好处理啊,弄不好,钱大人的官路就算完了。

刘鸿训说道:是啊,钱大人可是东林魁,文坛领袖啊。现在又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实在是难办啊!

李标说道:不如直接将奏章交到皇上那里吧。一切有皇上定夺。毕竟我们与东林的关系比较密切,处理这件事情恐怕有些不妥。

王祚远说道:李大人说的是,无论内阁票拟出什么结果,都容易受人口实,尤其当下这个风头浪尖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