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三流写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818

老迈的黄立及终于下定决心退休了管平息了胡焕猷的弹劾风波,而且在朝堂上皇上也替内阁成员说话了,不过皇上冷漠的态度还是令他惶惶不安。

黄立及老了,不想再花心思与勤奋英明的皇帝一起中兴大明皇朝了,也不想与那些瞪大了眼睛盯着自己位置(尤其是施凤来)的同僚们勾心斗角,他要休息了。

黄立及接连上了三道奏章,皇上才认可了他的奏章,并且在圣旨中冠冕堂皇的将他称赞了一番,黄立及也觉得脸上有光,心满意足的回乡养老去了。

施凤来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辅大臣。不过这分迟来的升迁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喜悦。形式已经不比以往了,他施凤来比任何人都深刻的体会这一点。

四十余年的官场生涯,施凤来练就了一套察言观色,逢迎揣摩的好工夫。他猜想:皇上因为他在天启年间的表现,对他早就有了成见,就算他施凤来再会长袖善舞,也不可能改善与皇上的关系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他明白,皇上批准黄立及的辞呈,又多次表现出对内阁的不满,一定是有心要淘汰一批阁臣,换上几个有魄力,和心意的内阁大臣。现在犹为明显,近期大力提拔孙承宗,袁崇焕,就说明皇上马上要动手了。

施凤来思来想去,终于决定,既然情况这样,倒不如自己以退为进,先上疏请求皇上增加内阁名额,这样既顺了皇帝的心意,自己也落得一个为国举荐人才的美名,也不至于被皇上一道圣旨打回家。

事不宜迟,施凤来当即修一道表章,称国事艰难,八方多难,需要一大批干练多才的官员出来辅佐皇上中兴大明,而今黄立及致仕,内阁空虚,恳请万岁降旨补充阁员,以舒解皇上与辅臣的忧劳,将魏忠贤等人糟蹋得一塌糊涂的国家重新推向繁荣。

奏章呈上,正中皇上的下怀,崇祯皇帝正想找个借口要提拔一些大臣入阁办差,没想到施凤来这么体贴。

崇祯皇帝立即召集内阁,六部,九卿科道的显宦大员们商议此事,这些官场老手看到皇上的神色,早已知道皇上对此持支持态度,谁也不原拂了皇上的兴致。况且,这些官员都是有资格被挑选入阁的,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从公从私这都是一件大好事,自己何乐不为呢?

于是,六部九卿的科道官员们纷纷称赞皇上圣明,崇祯皇帝随即降旨,命诸臣依朝廷旧制,公推博议,用了将近一个多月的饿时间选拔淘汰,平衡较量,吏部将会推结果呈报给了崇祯皇帝。

这份名单里包括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礼部侍郎周道登,少詹事刘鸿训,户部侍郎王祚远,礼部尚书来宗道,吏部侍郎杨景辰,礼部侍郎孟绍虞等十二个人

崇祯皇帝看着这份名单,默默不语。这份名单里确实有他想提拔的官员,不过有些官员确实不在名单里,想了一会,便提笔批示道: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少詹事刘鸿训,户部侍郎王祚远入阁办差,另外又写到,招韩犷入阁办差。

次日早朝,内阁名单一经公布,掀起轩然大波,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此刻正在南京,所以在场的朝臣中除了几个与钱龙锡关系较好的官员心中窃喜外,大多数的官员只觉得这个钱龙锡运气太好,竟然被选入内阁。还有最让人吃惊的是韩犷竟然也在名单之中,这领一些阉党余孽十分担心。

名单公布之后,崇祯皇帝立即传旨: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礼部侍郎李标,少詹事刘鸿训,户部侍郎王祚远,韩犷全部授礼部尚书衔兼东阁大学仕,参与内阁军机。辅臣一下子由三人增加到八人,可是其中南京吏部侍郎钱龙锡等人都不在京城,行人司的传旨官立即动身,到南京等地去征召钱龙锡等人,命他们立即动身到内阁供职。

大雪飞扬,天地间一片银装素裹。北京城内,家家户户的门框上都贴上了崭新的春联,百姓们都期望来年日子会过的更好。毕竟当今的皇帝以雷霆之势除去阉党,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爆竹声中,崇祯元年的新年到来了。

年轻的皇帝今日格外的高兴,这是他当皇帝的第一个新年,飘飘洒洒的瑞雪更增添了他的好心情。午后,崇祯皇帝突奇想,想看一看明代的北京城是什么样子,便别出心裁的带领着周皇后,田妃,袁妃一起去煤山,赏赏雪,看看北京城的风景,顺便与这三位夫人谈谈情,说说爱。想着想着便露出了高兴的笑容,谁说古代没有娱乐活动,来一次古代的罗曼蒂克不是很心情的事吗?

卢维宁看到皇上兴高采烈的样子,也受其感染,觉得浑身轻松快乐,跑前跑后的张罗着皇上与皇后,后妃的行装与用具。三位后妃心情本来就很好,更难得皇上今天陪自己赏雪游玩,个个喜悦非常。

一行人说说笑笑的出了永贞门,不久就来到煤山。滴翠湖封冻得严严实实,皑皑的白雪将昔日波光粼粼的湖面与湖的周围一切整合成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岸,哪里是湖。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悄然过去。由于是冬天,煤山北面毫无阻挡,冷风吹来,是比较寒冷的,侍从们待在冰天雪地里候着,冻得直搓手。我看周皇后几人精神这时也委顿下来,便说道:时候不早了,该起驾回宫了。

魏忠贤死了,客氏先被幽禁,后被配到洗衣局。洗衣局的太监,宫女没有人把这个老太婆尊为先帝的奶妈,她在这里受了不少冷嘲热讽,奚落与侮辱。客氏在洗衣局度日如年,苦不堪言。过不多久,客氏突然暴毙,她和魏忠贤的尸身都被抛弃在西郊的乱坟岗子,显赫一时,权倾朝野的客,魏竟落得如此下场。

阉党的大员虽然被逮捕的逮捕,离职的离职,但是阉党在宫内宫外的残余依然盘根错接。他们这些人大都是在政治狂潮中弄过浪的好手,而且都善长见风起舵,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会最早看出动静,有所行动,并且他们还敢于无所顾忌的孤注一掷。

杨维垣,阮大诚就是这样一个破有政治手腕的官僚。杨维垣第一个在阉党内部造反,攻崔呈秀,而后像疯狗一般的乱咬,接露了一批在天启年间与自己不和的同党,借以浑水摸鱼,保护自己。

而阮大诚更是在崇祯皇帝即位的第一天就上了一道《合算七年通内神奸疏》。他把天启皇帝在位的七年历史分为两截,前四年是东林党勾结大太监王安乱政,后三年是崔呈秀和魏忠贤乱政,总之都是外廷与内臣联手欺君误国。

奏折递上,便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此刻的朝堂之上,东林党人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在天启年间去职的东林大臣纷纷回朝。东林大臣们和一些比较正直的大臣都十分鄙视这个阮大诚,这时见他递上这份奏疏,都纷纷抨击,尤其是御史官员,批驳阮大诚比拟不伦,党邪害正。

不过杨维垣却和阮大诚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支持阮大诚并且倒打一耙,搬出“三案”打击东林。

翰林院编修倪元潞为东林党人辩护:如今攻击崔,魏的人,一定把他们与东林并称邪党。东林是邪党是什么既是邪党,攻击崔,魏的人,还会是邪党吗?东林乃天下人才集聚之所,或许他们树立的标准太过高明,持论太过苛刻,但他们不合中庸之道则棵,说他们不忠君爱民则不可。

士大夫立身处世,宁可过激,绝不能忘记礼仪廉耻。自从舆论将矫枉过正称为大罪,“五虎”,“五彪”之徒公然背叛名义,廉耻全失,即便这样,人们还宽容他们说“无可奈何,不得不这样”,充此“无可奈何”之心,又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论者以忠厚之心原谅此辈,却拿不为己甚的论调责难东林,真是悖论!

朝堂之上的论战愈演愈烈,因为涉及到“三案”,就不可避免的要翻《三朝要典》一案,沾了《三朝要典》边的佥都御史贾继春等人以及充任过《三朝要典》副总裁施凤来,杨景辰等人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双方争论的愈激烈

崇祯皇帝此刻也是十分的头大,明朝的灭亡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党争,内斗。这些大臣的心思都在争权夺力,打压异己上。现在崇祯皇帝面对着这复杂的局面,还真有些棘手。面对后金咄咄逼人的攻势,以及即将到来的农民起义,现在必须稳定政局,大臣们不能在内斗,虚耗大明皇朝的实力了。

想到此处,崇祯皇帝觉得现在是乾纲独断的时候了。崇祯皇帝即刻下旨“《三朝要典》即行焚毁!”

皇帝已经下旨,崇祯元年的这场**算是暂时结束了。朝堂上有恢复了平静,不过这不意味着双方就此罢休,他们都在养精蓄锐,准备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将对方连根拔起,赶尽杀绝。

没过多久,御史罗员宾上疏弹劾辅施凤来,说魏忠贤当政时,施凤来身为阁臣,却毫无主见,致使国家大事,总归魏阉权衡,于上公则上公,欲封爵则封爵,欲建祠则建祠。情面多而担当少,爵禄重而谋国轻,遂使东阁为置邮之所,辅臣为执薄之官。误国徇私,莫此为甚!与施凤来一起被攻击的还有张瑞图。这些天施凤来和张瑞图天天惶惶不安,连连上疏请求辞职。

崇祯皇帝见他们二人诚心诚意的请求辞职,也就顺水推舟的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并且将二人晋太傅衔,让其二人体面的回乡养老。

接下来请求辞职的是李国晋。这个李国晋在前朝的内阁阁臣中是唯一被众人所尊重的,这不仅在于李国晋在魏忠贤权势滔天的时候,力所能及的保护张皇后及国丈张国纪,还保护了相当一部分的朝臣,而且他为人也很宽厚,崇祯皇帝也很赞赏这个内阁大员。

不过李国晋心理明白,自从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局势已经变了,他觉得到时候该退休了,便以家中老母亲已经八十有二,需要有人照顾,请求归家侍奉老母亲。

虽然说皇帝对李国晋的去职感到惋惜,不过还是批准了他的辞职请求。随着李国晋的离开,崇祯皇帝正式命令韩犷接任内阁辅,全面主持朝政,并且挑选能臣补充内阁。至此天启朝的内阁正式解散,以东林为主体的崇祯新内阁正式的建立。

起点中文网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