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罪人汉奸狗贼袁崇焕《窃明》【评推】
作者:老年俱乐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771

书号:86992

原作者的内容简介:

穿越类、明末争霸题材。

英雄身负朝野海内之望,魔王胸怀席卷**之志。

战必胜、攻必取,中兴大明,开万世太平――英雄简在两帝之心。

言必行,行必果,名扬天下,收四海之心――魔王且行叵测之谋。

尸骨漫漫铺就帝王路――流不尽的英雄血,杀不完的仇人头。

……

率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吾胜而为王,汝败而为贼……

……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朕之一生行事,无须向你解释

本人总评:

一本不一样的穿越,不过,与其说这是穿越,不是说是在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

记得上学时候有个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学的历史课本,不是历史,唯一作用就是考试。想看历史的话,自己去看明史以前的二十四史。”

当时极端不解,不是真实的历史,为什么要用作教材?后来年龄大了,又慢慢的开始上网,看得多了,慢慢也就知道了后朝写史这样的知识,也就明白了。

第一次知道袁崇焕这个人物,还是因为金庸的《碧血剑》,督师之子袁承志。民族英雄,抗鞑数年,屡败屡战,关宁铁骑,守土安民。直到看了《窃明》。汉奸狗贼都不足以形容此人,秦桧汪精卫都要在他面前甘拜下风,历史上能和他相比的也就一个石敬塘!此“人”绝对是近代史上第一罪人!大明举全国之粮饷以平建奴(所谓的后金,日后的满清),然后呢,我们敬爱的袁督师怎么干的呢?收兵不出,任百姓被烧杀抢掠;弃堡垒,千万白银化为乌有;将军粮卖给鞑子以资其用;毛文龙抗鞑十余年,为议和将其斩杀;最后竟然放鞑子入关直抵北京城下……

种种的种种……看了之后,已经无语,只想生啖其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千年一遇级别的汉奸(石敬塘和他比都差距不小,至于秦桧汪精卫,你们远未够班啊),竟然被捧成了民族英雄!(金庸的问题不想多说,本人看法:金庸书可看(未修改版),至于其人为人……算了吧……)

还好,有本《窃明》,一本对抗阎崇年、对抗二月河、对抗金庸包衣的杰作,通过小说的方式告诉了我们,历史究竟怎么回事……

钱穆在《国史大纲》序中第一条写道“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情节:作者为我们展示了被掩藏被修改的历史的真相。确实,从《明史》开始,我国的史书就看不得了。s+

人物设定:开始的主角,为了生存,够阴够狠。后期关于袁狗贼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更新度:全本了,没度问题。

文笔:看到热血处我热血沸腾,看到切齿处真恨不得生啖袁贼其肉。

总之,究级粮草,不可不看。s级评级,已经挂上老年俱乐部推荐2oo8-xx号的标了(感谢不甩你推荐此书,恨未早读啊……)。实体书已出,建议买正版收藏。

试毒字数:全文。

评价日

随机选取若干章节详评如下(少部分内容引自d版手打,望作者勿怪。):

1.【……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宋朝的惨状给明人的震动太大了,这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手段最僵硬的一个,思考方式和历朝完全不同,所有的外交手段都被归为怯懦。

黄石现在明朝,最有市场的一句话就是“夷狄人面兽心,反复无常,绝不可信。”

蒙古的残酷屠杀让北方汉人锐减六成的人口,南方损失也过三成,华夏的仁慈和包容就此从历史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从上到下的警惕和怀疑,明朝对北方异族只有一种语言――打。

黄石记得有不少专家教授抨击这种野蛮的民族政策,满清入主中原后的手段他们认为好得多,清朝的“大帝”们不歧视华夏眼中的“夷狄”,还肯把格格不停地送去蒙古――靠女人的身体维持和平多好啊,还多了不少风花雪夜谈资。

一丝嘲讽的笑意从黄石的嘴角浮起。

某会长说得好,满清为中国打下了近代疆域的基础,没有满清就没有五十六的民族,没有满清就没有东北,新疆,西藏。

大明的奴尔干都司和乌思藏都司是什么?幻觉!反满人士的无耻谰言。

抗战其实没有生,共和国也不曾派兵西藏、新疆。这都是幻觉!统统是为了诬蔑伟大的清朝而故意扭曲事实。

历史真相是中国人喊了几声:“我们是满清遗产的继承者!”日本人就乖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分离主义者也都痛哭流涕地回归祖国了,天神更是急不可待地送来财富了。中国的兴盛和国人的自强不息无关、和战士流出的热血无关、和父辈洒下的汗水无关,一切的一切都是满清的余威罢了。

黄石毫不怀疑明朝君臣都是榆木疙瘩,他们抱残守缺――“祖宗之地,祖宗之民,不能弃之”,只懂得“华夏之君,牧守华夏之民”,只懂得“华夏之君死社稷”,没有满清那种政治上的“大智慧”。

“明朝君主说不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无神论者黄石也忍不住向冥冥祈祷:“佑我华夏,永远永远不要再听到这种话。”】

这些问题……无耻的砖家叫兽们会有廉耻?

2.【……张盘命令亲兵宣读命令,凡是和后金没有灭门、杀父、夺妻之仇的人,都可以留下坚守旅顺堡,因为此战需要的是敢死之兵。

众亲兵和军官反复呼喊了很久,东江士兵除了更用力握住他们的武器外,并没有人响应这个号召。

“久闻旅顺堡留下的士兵,人人都是和建奴有深仇大恨。以前我还以为是夸张,没有想到真是如此。”黄石也被这场面吓了一跳。

“张某确实挑选过,不过也没有想到真是这么干净。”张盘似乎也有点意外。

黄石赞道:“军心可用,必然可以大破建奴。”

“久闻黄将军辩才无碍,肯不肯……”张盘指了一下堡门的城楼:“去鼓舞一下士气?”

“这大都是张将军的兵,黄某就不献丑了。”

张盘苦笑了一下:“张某苯嘴拙舌,说不来的,尤其是几千人一起看过来的时候,更是说不来的。”

“那好。”黄石也不推辞,跳下马飞跑上城楼,两千多士兵很快聚拢在城下望上来,军户的亲属门也竭力向堡门内侧凑过来,想听听传说中的黄石的演讲。

引自豪感,然后引使命感,然后让士兵们觉得牺牲是有价值的……

黄石连运了几口气,盘算好注意后终于朗声说道:

“三代圣王,造就我华夏……”

三代之治是儒家治国的理想,君王贤明,言路无碍,官员清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饥饿贫寒。小民也可以书怨华表,上达天厅,所以世间没有冤狱,没有不平不法……

这个从儿童就一直在听的美好故事立刻让不少士兵露出了迷醉的眼神,每个在底层挣扎的明朝人都幻想着那个美好的时代……

“……我华夏自三代之后,再无盛世,故夷狄窥探中原……”

这话也是儒家的公识,三代以后,顶多只有“治世”,意思就是比乱世强,后世一代代华夏君王做的再好,也比不上三代贤王。在三代之治这面光洁得没有瑕疵的镜子前,任何华夏帝王都肯定会被照成满脸大麻子。“叨逢盛世”只应该是华夏臣子的自谦,而不会被华夏帝王们用来自诩。

黄石以为这种谦虚表达了华夏君王的进取之心,他们也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同时也体现了华夏之君的自信――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述。比如汉的“文景之治”,唐的“贞观之治”等等,后世的儒家也承认这些“治世”有些接近“盛世”的水平了。

“……弱宋不能自守,竟让我华夏神州6沉……”

明朝覆灭以前自称盛世的有三个皇帝,其中两个是宋朝的――宋真宗在向辽国屈服后,自称过几天盛世遮羞,其实唐高宗也为类似原因偷偷干过一次,不过这两人后来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至于叫嚣了一生“盛世”的宋高、秦桧君臣,千百年来更是华夏笑柄,这种急不可耐地自我鼓吹,正说明他们不敢让后人去评价。

“……太祖高皇帝倡义帜,驱逐暴元,故知夷狄有当灭之期……”

黄石也渐渐沉浸于他的感慨之中,用手抚摸着大明火红的军旗,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大明士兵用竹竿赶走了蒙古铁骑,推翻了强加给中国的四姓制度……黄石也记得在另外两面红旗下,中**队一次次对**掳掠的敌人起反击,保卫了祖国的父老和人民,让全世界都相信――中国绝对不会亡的,永远不会。

“……夷狄虽猖獗一时,但中国有必伸之理,就让这转折从今天开始吧,就从我们手里开始吧……”

黄石忘情地说了很久,他来自的时代有很痛的回忆,结果他又到了一个更痛入骨髓的时代,一时间这些情感都融合在了一起。

他不是不知道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每一边都同样的锋利――如同他来自的时代,民族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独立,让中国人敢于挑战任何强权,但也让中国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他个人以为,民族必须能先站起来,而后才能谈包容。

城下的士兵静静地听着,黄石知道今天很多人会死去,这些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会流血,建奴也会流血,我们会死,建奴也会死……”

黄石深深吸了一口气,注意到每个人都紧张地等着他的下文:

“但我们的魂魄有华夏的香火可以享用,有子孙供奉的牌位可以牺身,而建奴没有!”

在汉摩拉比法典已经埋在沙子里千年后,在埃及人把金子塔种得跟树林一样的时候,华夏的祖先还只不过是黄土高原上一个万人的部落,但从传说中的三代开始,华夏一步步把整个东亚纳入版图,子孙繁衍、生生不息。

“诸君努力!”黄石扶着身边的旗杆,情绪激动得久久不能自已――今天,我是明朝意义上的华夏人了吧?

说完以后士兵就纷纷整队出,如长蛇般蜿蜒开向灰蒙蒙的天际,大地尽头的山峦在夜幕中闪动着狰狞的身影,明军浩浩荡荡地前行,每个士兵都准备去接受在那里潜伏等待着他们的命运――就如同这眼前的迷雾景致一般充满了未知和凶险……

每个走过堡门的士兵都如同初生的婴儿,使出吃奶的力气尽力高呼,一声紧跟着一声:

“圣上万岁!”

“大明万岁!”

……

天启三年四月,后金万骑南下攻旅顺,旅顺三千辽东明军浴血奋战,堡门前敌我尸相层叠……

后金军三日不克,遂后退二十里,遣使劝降……

旅顺守将张盘毁书斩使,后金军盛怒之下再攻旅顺……

张盘、黄石倾旅顺全堡出击……

两千余东江官兵与后金军大战于旅顺堡外南北山……

是役,明军大捷!】

看着华夏历史……该说什么好…………

次越过辽河以后,黄石并没有易装改扮,而是穿着全副明军衣甲大模大样地走在路上,被后金士兵拦住后,他先直言相告是广宁使者,等被带到后金将领面前后,他偷偷出示了努尔哈赤给的关防印信。

边防将领吃惊之余,立刻就要派一队士兵护送他去辽阳,黄石阻止了这种举动,说太过重视会引起广宁方面怀疑,按照使者礼仪,配给三个后金随卫就足够了。

走在通向辽阳的大路上,两边的汉民纷纷停下来看着这个罕见的军官,他们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这种景象了。几个月来,头顶明军军盔的级都是被挑在长矛上,被呼啸而过的后金铁骑用来炫耀他们的武功。

更没有人见过这么神奇活现的明军骑士,这些日子,身着广宁军服的活人,都是被五花大绑串成列,从土路上牵过百姓眼前的时候,女真人还故意大声讥笑汉人的懦弱无能。

路边百姓呆呆地看着,其中还有几个是秀才衣着,黄石看见这次马前又出现了一个文士模样的人。这个人紧贴着路沿直立,目光贪婪地把黄石衣装扫了又扫,面容扭曲激动,竟然当着三个后金随卫的面,从眼睛中流出泪水来。黄石用力踢了一下马肚子,飞快跑过他的面前,那几个后金士兵狠狠看了那个书生两眼,也急忙追赶黄石去了。

“在敌人面前流泪,愚蠢啊。”黄石在心中为那个书生的鲁莽而感叹:“人心可用,等我收拾了孙得功,手中就会有一只军队了。”】

人心可用,人心可用……当年日本的敌占区,也是如此吧……

4。【尘埃落定的时候,两个后金士兵拖过来一个血人,四肢都明显已经被打断,一只手掌也只残留了半个,这人低着头,乱蓬蓬的长扫着地面。走到皇太极马前,右边的后金士兵抓住他头揪起他的头颅,黄石立刻认出了这就是他曾经的上司――广宁军千总张元祉。

满脸血污的张元祉眼睛紧闭,红色的液体从稍流到眼皮上,再滑到嘴里,头上的手一松,他的头就重新无力地垂向地面。后金攻入城门的时候,他手舞双刀拼死抵抗,在这场绝望的战斗中砍死了数人,还伤了一个后金牛录。他是在毛文龙的大旗下被俘的,所以捉住了他的后金士兵把他拖来报功。

验明正身以后,皇太极厌恶地看了血人两眼,立刻就有汉军过去问话。已经睁不开眼睛的张元祉出令人牙酸的笑声:“鞑子,毛军门已经安全离开了。”

黄石看见汉军又小声说了些什么,让张千总爆出一阵狂笑:“我并非为毛军门卖命,我身为大明武官,自然是为大明天子守此镇江……”

为大明天子守此镇江――后面的话黄石没有听见,因为这话让他想起:女真人的祖先攻打晋宁的时候,宋的守臣在殉国前也是义正词严的拒绝劝降――吾为建炎天子守土。黄石知道,皇太极自然也知道,面色铁青的皇太极一挥马鞭,士兵就把半死的广宁千总拖到一边的柱子上绑起来。被他砍伤的那个牛录已经包扎好伤口,立刻动手从他身上一块块割下肉来。这个举动把张元祉从半昏迷中惊醒,每挨一刀就惨叫一声:“杀奴!”

除了专心致志地割肉的后金牛录,黄石是唯一不停偷眼去看张元祉的人,其他的人对这种大剐活人的场面都视而不见。刀锋慢条斯理地切入肌肤,转动着让受害人感到更大的痛苦,然后带着一片血肉。

“杀――奴!”

“日寇攻打南京的时候,中国将士也出过‘我们为中华民国守土’的呼喊吧?八路军将士就义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慷慨悲壮吧?天地间是有一种精神能叫做‘浩然正气’的,是有一种人能配得上‘大丈夫’的赞誉的。”

黄石尽力不让自己热的眼眶涌出眼泪,他在心中对那明军军官,也是对自己立下保证:“张大人,有朝一日,我一定会让人记下我今日看到的一切。”】

这,才是民族英雄……

5.【“万历年!有没有搞错啊,还是孤身一人,”黄石啃完背包里最后一袋生虾片,然后努力让自己入睡,“睡着了就什么也不用想了,明天再说明天。”

……

“……天上的星星分成不同的星座,每个人都有一个星座在保佑他……”黄石口若悬河地讲着,手里还摆弄着一张纸,上面用图案把星星包裹了起来,看到主人不再坐得笔直,他深受鼓舞地用力把纸抹平一些。

“嗯,有意思。来人,给这位先生十文钱。”

“谢谢老爷。”把钱小心地收到怀里以后,黄石把纸叠成四四方方的一块,使劲按了按上面的皱纹。

走出门的时候,黄石回头向送他出来的老家奴称谢时,老人懒懒地挥了一下手,就要进去,或许是因为年岁大了,他在台阶上绊了一个踉跄。眼疾手快的黄石连忙搀住他,微笑着说道:“大爷,要小心啊。”

老人并没有道谢,而是沉思了一下,甩开了黄石的手臂,严肃地对他说道:“年轻人,趁着年轻应该去干点正经事情。才不会让祖宗父母蒙羞。”

微笑凝固在黄石脸上,他深深一躬到地:“谢老人家指点,小子谢过了。”

……

“老人家,给一口东西吃吧。”

被拦住的人冷冷看了一眼乞丐的身材,一声不出就走了。

“大爷,给一口东西吃吧。”

看到来人停下了脚步,黄石振作精神又说了一遍,拚命对着面前的男子挤出笑容,对方也冲他笑笑,掉头离去。顾不上收起笑脸,黄石又膝行几步哀求起另一个路人。

半块窝头被他一口塞到嘴里,咽下去以后黄石四仰八叉地倒在地上,这猛烈的动作招来了一声剧烈的呻吟,上午被几十个乞丐敲打的地方全被撞到了,可是他还是一动不动地躺着,黄石悲愤地回忆他这几天和丐帮弟子们的冲突和失败的入会企图:“如果单打独斗的话,我本来可以当上帮主的……”

……

蹲在墙角的黄石正在吃他偷来的鸡,手臂上青一块、紫一块,衣服底下应该还有看家鹅留的痕迹。乱蓬蓬的头已经遮住了眉毛,**的小腿上满是疙瘩和燎泡。

“赤脚医生,我没有胡须,大户人家也不会让这身衣服进去。农家倒是让我进去,不过如果不是我一身的疫苗,恐怕也早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没有路引,什么地方也都不要我,我不可以做教书匠,我也会算账,会打算盘,只要给我一天两顿饭和一个住的地方就可以了。”

吃完了东西的黄石用手拼命抹了抹嘴,鼻尖非常痒,他狠命地抓着,直到刺痛取代了瘙痒,他跳起来喊了一声“操,疼死老子了。”然后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挑了一块地方擦了擦手,用捡来的绳子捆住了破烂的鞋子。

“要是我会西班牙语就好了,现在可是万历四十六年,没有会英语的传教士啊。也不在北京,老子怎么去教堂蹭饭啊。”

……

“你确定?”问话的人扬起了眉毛,语调抬得高高的。

“我愿意出力气,但是我不买身。”虽然身上的衣服已经破烂到随时能掉下来,虽然脸颊已经深深陷了进去,黄石这句话说得仍然中气十足。

“随便你,下一个。”

听到这句话,他只有转身离开。

“那汉子,后面还有些剩饭,你可要吃?”

听到这句话,黄石马上掉头磕了一个头:“大爷长命百岁。”

“你这汉子当真有趣,竟然宁可当乞丐。”管事的笑骂了几句,他老婆刚刚给他添了一个儿子,就用东家的剩饭替自己儿子积点德吧。

……

“每个自由人都是他自己的君王。”

最后一丝闪光熄灭以后,黄石的世界就彻底化为虚无了。

雪花飘落在他身上,手中的木棍也掉在了一边,风不断地吹白这具躯体,让它渐渐融入周围的世界,在万历四十六年正月的辽东,广宁柳河已经是银装素裹。

(全书完……估计会被读者骂死)

……

旧被子盖着躺在床上的人,下半身还加了一张破褥子,躺着的人露出的一张脸像死鱼般苍白,喉咙有节奏地啸鸣着金属一样的声音。

病人才出了一声呻吟,竭尽全力把眼皮扯开了一条缝。

“你醒了吗?”

好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黄石的眼皮再次沉重的落下,重新进入一片黑暗中……

“你醒了吗?”

这次的声音是从耳边响起的,抬起一根手指的力气都没有的黄石也转动不了头,张开嘴想问话,但是只出一些嘶哑的呼吸声。接着就感到有一些液体被倒了进来,虽然他尝不出味道,但是知道肯定不是水。又一次沉睡过去前他只搞清楚一件事情――我还活着……

眼睛可以睁得很大,全身的疼感也立刻涌了过来,黄石眼珠子转了几圈,一张很破旧的床,随着胳膊的挪动开始出嘎吱声。鼻子下面的被子出一股酸酸的气味,但并不是很刺鼻。随着他转动脖子,眼前出现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是男孩子吧。”黄石眨眨眼想看得清楚一点儿。

一个很秀气的男孩子正和他对视,黑色的眼球一瞬不瞬地望过来,尖下巴,高鼻梁,前额上的头还微微有一点儿卷。

孩子看了他一会儿就跑开了:“我去给你拿药。”

这是一间小屋,似乎是整个房子的前庭。

药端过来以后,孩子开始喂他,“我爸爸把你从雪地里捡回来的,我妈妈给你熬的药。”

“谢谢。”虽然古人云大恩不言谢,但是这个时候黄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你睡的是我的被子。”孩子用赐予者的骄傲语气说道。

“谢谢。”这次黄石是带着一丝微笑进行的感谢。

“我去叫妈妈。”

没过多久,一直努力抬头的黄石就看见一个妇人跨进了门槛,双手还在围裙上搓动着。很快她就走到床边,盯着黄石的眼睛看良久――明亮而没有丝毫混浊眼睛,她出了一口气:“小哥是哪里人?”

“我是河北天津人氏,流浪到这里,多谢大娘救命之恩。”这个妇人看上去足有四十五了,黄石今年也不过二十二,觉得这样的称呼正好。

冲着黄石毫不躲闪的目光,妇人说道:“小哥先休息吧。”

“大娘,我身体还好,不需要给我熬药了,热水就好了。”他来到这个时代后,也算当过两天赤脚医生,所以对药品的价格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而且未来的医学知识说;肺炎什么草药也没有用,不是肺炎开水和维生素就够了。那妇人叹了口气,一言不地离开了。

过了中午,一个老汉和两个青年回来了,也来看过了黄石,衣着表明了他们的身份――大明军户,显然是刚刚下操回来。

随后的几天,每天黄石都得到了一些粥和腌菜。那个孩子也每天都端来一碗药,眼巴巴地等黄石喝完了以后,就搬过一个凳子坐下来听故事。虽然长时间说话让大病初愈的黄石感觉很疲劳,不过他觉得这是目前他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的唯一方法了。】

看来穿越过去的,无名而挂掉的更多……

6.【“有一千个人去打鱼,是不是就能打个三百万斤鱼?”“鱼是不能当粮食吃的。”杨致远实在听不下去了。“怎么不能?烤鱼挺好吃的。”“大人,烤鱼确实好吃,但是吃个两天也就吃不下去了,

还是要种粮食。”“吃不下去可以换个作法,比如煮鱼。”“大人,属下敢问,如果煮鱼又吃不下去了呢?”“那就炸鱼。”“禀大人,炸鱼要油,很多油。”“那就再吃烤鱼。”】

恩……这算是sc式的幽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