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秦秦秦……箭!
作者:荣誉与忠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64

城的前奏,黑旗军继承秦军战术,秦军一统六国期间可怕,可谓是箭矢开路攻无不克。

秦军的攻城战术需要大量的后勤保证,首先要挑战考验的便是随军匠作制造器械的能力,大到冲城用的冲车、巢车、云梯,小到士兵的戈矛、战剑、战刀,若说以上的器械是白刃战的兵器,有一样东西绝对不能缺少,而那样东西就是箭枝!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汉部的军队也是继承了先秦的传统,比如二十级的军功爵,再比如军队内部的士卒待遇。其实也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继承没有让原先的先秦士卒觉得自己被孤立,他们普遍认为是自己改变了汉部,而不是汉部改变了自己。

或许是因为继承了先秦生活习惯的原因,原先秦遗民并没有觉得生活有什么改变,家庭富足安乐的情况下,那些在军队服役的士卒自然不会有什么负面的情绪,这也就不存在军心动摇等问题。

有一个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话:我没什么特别的本事,之所以会站稳脚跟是因为适应能力强。适应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还适应了这个时代的残酷。

——他真的没多少优点,唯一可取是没有限制性,需要什么就采取什么方法。

……

蒙诏反复研究地图和手上的资料,他费了很大的心神才弄清楚局势,也更加明白林斌为什么对辽地原住民那么残酷,严令军队对不服从统治的原住民执行杀无赦政策。他手头上有很多数据。从入侵辽地至今辽地地人口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直接或者间接死亡的人口保守估计是在三十万左右。

没有人会去小看三十万这个数据,如果把三十万具尸体集中在一起定然是一座大山,尸山留下来的血水汇集起来绝对是一条大河!

辽地的原住民大量迁移或是死亡留下来的空间被重新安置,由于东夷人本身没有多少文化,新一批人的到来直接抹掉原住民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人口结构地改变不止是吞并,他们还在同化那一小部份没有死亡或者迁移地东夷人。

当然。蒙诏不是想去追究到底死了多少人。他也不去思考抹掉东夷人地文化是想干什么。现在应该是想猜出林斌在进行什么军事计划。

“陈汐的骑军在……”一只粗糙的手指缓慢地移动,指的路线不远,最后停留在地图上面的平原地带(黑龙江平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蒙诏被小小的震了一下脸部表情变得苦涩,他现在算是明白黑旗军强势地扑向肃慎王城只不过是起到吸引敌军的作用,黑旗军攻得越猛其它地方地东夷人汇集而来的速度就越快,他唯一不明白的是林斌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选择下死命令强攻的同时隐瞒了真正的军事意图。

“军中内部有奸细?”蒙诏说着却是摇头,他根本不信自己的部下会反叛,“那是……担忧我得知后不死力攻城?”

这时……军帐的门帘被撩开,来人恭敬道:“统领,弓弩军卒已经准备就绪!”

蒙诏抬头看向马,“稍候!”

马应“诺!”很自觉地退出去。

就有如陈浩监视吕炎那样;马是被派来监视蒙诏。吕炎知道陈浩的身份后选择重用;蒙诏知道马地身份后也没什么反感,不过并没有重用马,依然让马担任亲兵。

有时候蒙诏自己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讶异地发现林斌办事手段与所有人都不同。他还没有见过有人会明明白白的告诉某人:“我派人监督你了。”

按照道理来说被监视应该十分厌恶和反感才对,但是他们却反感不起来,包括蒙诏自己在内都发现派来监督的人没有嚣张跋扈或是超过自己地职权范围。除了记录被监督人的起居和决策外根本不像是在监视,许多人反而是把林斌派人监督当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因为记录下来的所有文书都将被保存起来,林斌是这么说的:“正视自己,提醒自己,没有想过要犯错担忧什么?再则……记录不好吗?至少以后老了退役了还可以看看自己一生都在做什么。”

名垂千古?好象是吧?至少他们是被引导着往这个方向想。

蒙诏支撑着站起来,他看一眼

的黑龙江平原,呐呐自语:“声东击西?不对!该是是。也罢……强攻便强攻!”

出了军帐,蒙诏沉默着攀上马背,他抬头看一眼天空,“万里无云万里天,是个杀人的好天气!”轻轻一甩马鞭子,座下战马‘哼哼’几声迈动马蹄,等待马首转向时,一声“哈!”,战马奔跑起来。

早已经立成步兵方阵的列队的弓弩手,他们听到了鼓点齐齐高喊“进!进!进!”,大脚丫子随着一声“进!”向前迈一步。

两万士兵列成军阵向前踏步之时,伴随脚步声的是地面的震动,还有……那肃慎王城大喊的“汉人即将攻城!”的叫喊。

蒙诏骑胯战马来到肃慎王城前方约五百步的位置,他回首瞧去,两百卫士的后方密密麻麻布满五百人为一列的小方阵。今天是箭雨袭城的日子,按照秦军攻城的传统,白刃战之前总会让远程兵(弓弩手)反复向敌城发射箭矢,依靠这种方式打击守城敌军的士气。

黑旗军本就是秦军,它还是五军之中拥有最多远程攻击兵器的军团,其中射程最远、形成箭阵最为恐怖的兵器当为劲弩!秦军的劲弩还有一个叫法,叫攻城弩,不过这里的攻城弩绝对不是很大的一辆需要十几个人操作的那种,而是脚踏弩。

“止!”

蒙诏重新看向肃慎王城,他看到城头上站满肃慎士兵时笑了。

两万弓弩手占据的位置很广,因此根本无法一次性的全部放箭,所谓的箭阵其实也就是安排弓弩手站立的位置,以达到最合理的阵势,能够让箭矢的覆盖范围形成最佳。

在战鼓的咆哮声中,弓弩手向两边退开,整齐的迈步声再次响彻战场,手持戟盾、矛盾的步兵列阵向前,数量为五千的士卒到达阵前时列成一条直线,‘唰’的一声将手中的长矛前刺。

肃慎王城的城墙上,肃慎王楛矢砮目不转睛地看着下方正在列阵的‘汉军’,他转头向一名穿着甲冑的将军问:“他们的弩能射多远?”

身穿甲冑的将军来自卫氏朝鲜叫燕丹,此燕丹绝对不是被李信灭掉的燕国太子丹只是同名。他军中也有弩,是以前燕国和秦国交战时的仿造品,他们把那个叫燕弩,燕弩由于是仿造品射程并不是很远,最远射程只有两百二十步(汉朝一步是1.3米),有效精准射程是在一内。

“秦……不!汉军(汉国)之中的劲弩射程最远可达四百五十步,秦军(黑旗军)继承先秦,当中劲弩射程最远可达两百三十步……”燕丹知道自己的答案很模糊,追加:“汉继承秦,汉弩可达四百五十步,秦……或许也该是如此射程。”

楛矢砮的脸皮抽了抽,他不是很懂四百五十步到底有多远,但是他知道如果无法攻击城外在立箭阵的军队,城墙上的士兵绝对会被射死光。他想:“我应该把城墙上的士兵全部撤下去!”又恐“撤下去了……要是汉军突然攻城怎么办?出城驱散敌军……?”

燕丹当然知道楛矢砮在想什么,他坚决建议:“不可出击亦不可撤兵,只需让士卒躲避在城垛之后便可。”

楛矢砮暗骂“死的又不是你们的人!”,不过他倒是没下令让城墙上的士兵撤走,而是交代部下死守后自己下了城墙。

其实……肃慎人现在的矛盾战国时期各国都经历过……

在东夷人谈话期间,黑旗军的两万弓弩手已经立阵完毕,一声“卧!”,士卒根本不管地面有什么,他们全部向地面躺去,在袍泽的协助下用脚蹬开弦,等待弦被钩心固定时又在“起!”的号令下站起来装填弩箭。

燕丹看到下方的敌军装箭抬弩,他复又看看墙面上好奇观望的肃慎士兵和北沃士兵,随后赶快走向马道,手刚搭上马道的扶把,耳朵里听到了震撼的喊“远击!!!”叫喊,他逃一般的奔跑,躲在内城墙边时忍不住抬头看向天空,喃喃自语:“城墙上的士兵死定了!”

‘嘚——嘚——嘚——嘚——’

箭雨在下,它引起了不绝于耳的惨嚎声…… <!--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