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暗流汹涌
作者:断刃天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38

川汇大捷的消息在朝廷的剪意宣传下一日便传遍了京城世出的事情本来与京城的百姓关系不大,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孟觉晓率军破敌就完全不一样了。孟觉晓是谁啊?本朝开国以来唯一一个六状元,不敢说后无来者,前无古人是肯定的。

民间百姓对于这些风流人物的八卦那不是一般的感兴趣,文采风流一时无两的孟六。在秦淮河畔留下了太多的风流往事,不管是真有其事还是民间杜撰的至今还在坊间流传,如今上了战场还打赢了,想来一定如他词中所唱“羽扇纶巾,谈笑间插接灰飞烟灭!”战场的惨烈寻常百姓们压根不关心,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想象去猜度战场上的一切,想来孟六这样的风流人物,在战场上就该是不失风流本色的。

酒肆茶楼里说书的无疑又多了一个话题,消息传开不过半个月。各种版本的“孟六破辽兵”的故事纷纷登台。一时间。远离了秦淮河多时的孟六,似乎又回到了身边。不论是秦淮河上的姑娘们唱的,还是文人士子们谈论的,还有坊间的百姓闲话,这些日子话题十有**是离不开孟觉晓的。

一场秋雨之后的早晨,骤然降低的温度包围了秦淮河两岸的繁华。生活并不因为降温而停顿,青石板的街道被早起谋生的脚步踏出一层浅浅的泥泞。金陵城属于寻常百姓的早市,照旧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揽月楼是处在闹市区的一座茶挂,辰时尾巴上正式茶客盈门的时候。茶楼中央的桌子上,一个说书的正在口沫横飞的说着最新版的“孟六挥刀斩辽虏”

“那辽兵苦苦哀求,说是家中上有八十白老母,下有嗷嗷待哺小小儿。刽子手听了心中不忍,鬼头刀怎么也落不下去。唯有孟六不为所动,抢上前去夺过鬼头刀,手起刀落。但闻噗的一声。身异处。一腔碧血如泉喷出,沾染了素白纶巾。孟六不待擦拭,大声又道。下一个。这一日。孟六亲自操刀。足足斩了辽兵俘虏八十三人。直砍的鬼头刀卷了刃”

说书的正起劲时,坐中一名文士猛的站起来,抓起茶壶往那说书的脸上砸去。那说书的躲的甚快不曾中招,文士口中愤愤指着说:“贼厮鸟,竟敢编此荒诞故事,污我江南风流之。

想那孟六何等风流的人物,你竟敢如此诋毁。”

“这说书不是好人。把孟六说的如此残暴!这是在坏我中原文人的名声,大家打他!”席间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一个面目英俊的书生打扮后生抓起面前桌子上的小笼包子砸向说书的,丢个蒸笼似乎还不解气,桌子上有什么抓什么,全砸了过去。

加开的恩科之后不少落地的举子留在了京城苦读。左右明年还有科考。这茶楼附近不少举人监生租了房子住下等着明年的春闺,读书人有了功名哪咋,不是心高气傲的。孟觉晓在不少人心目中是神仙一样的人物,这个说书的如此编排心目中的偶像,当真是叔叔和婶婶都不能忍。有人出来挑了头。坐中的读书人纷纷动手。茶壶茶杯筷子点心。下雨似的往那说书的头上落去。

揽月枝里乱作一团,打的正热闹时不知道谁又喊一声:“这个说书的是茶楼找来的,大伙拆了这鸟楼!”

这句喊声可不得了,一干读书人火头上。真的动手砸起桌椅板凳来。掌柜的吓的蹲在柜台后面,死活不肯出来。

三五咋。粗壮的汉子趁乱护着一中年男子和一个白净后生出了茶楼,那年轻后生犹自尖着嗓子回头喊:“砸,使劲砸!”不是身边中年文士一道严厉的目光扫来,后生还不肯罢休。

“他们这样说孟觉晓,实在是气煞人也。”白净后生低着头红着脸嘟囔一句。那中年文士微微冷笑,扭头对身边一个走路挺着腰板的下人道:“这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也就是三四日之前,属下已经让人去查

“查,给我查清楚究竟是谁干的?”中年文士一脸的乌云,显得怒不可遏的低声道。

“老爷。时候不早了,该回家了。”边上一个下巴光溜溜的男子微微弯着腰,低声劝道。

一行人不在停留,大步离开了闹市。随后不断有便装卫士从各个角落里出来。不远不近的缀着这一行人。昨日夜里。德裕皇帝得到吴猛的消息。说是坊间的茶楼里,这几日出了一个新版本的孟觉晓的段子,期间把孟觉晓说的极其残暴嗜杀。孟觉晓在战场上不留活口的事情。德裕皇帝一直心存着想法。河间军详细的奏报上来后,里头倒是解释了这个事情。理由很简单。河间府人数不多,辽兵俘虏带着不方便快作战。所以不留活口。再者辽兵在文安、霸县两地虐杀百姓,两座县城几近空城,士卒见者无不义愤填膺,事故战场上少有留手者。如不是忌惮杀了耶律俊会引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孟觉晓也不会下那道不杀耶律俊的命令。孟觉晓的解释,皇帝还算能接受。

不管怎么说,孟觉晓眼下是作为正面形象出现,所以听到吴猛的报告后皇帝很吃惊,决定亲自来看一看听一听。不想准备出门时李柔这个小丫头过来,知道要出去死活要跟着。德裕对女儿还是很疼爱的。所以便带了出来,刚才在茶楼里砸小笼包的就是女扮男装的李柔。

河间知府孟觉晓的折子,德裕皇帝没有去拆穿。其实有人跟孟觉晓分功劳对于一吓,年轻的知府而言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这个事情孟觉晓,居然能答应下来,可见这个年轻人还是很有大局观的。不然单单是对边军的处罚,就能引起不小的乱子,搞不好朝中又要乱一阵子。正因为以上两点,德裕皇帝对于有人编段子诋毁孟觉晓的事情才如此愤怒。

回到宫里,德裕径直往内阁出而来,河间茄…二都上来三四天了。河北方面的奖惩内阁一直没有岸出一章程来。

刚走到地方。便听见里面又在吵架。

这一次吵架的对象居然不是林志全和沈应龙,而是周致玄和姚书成。

“孟觉晓性情残暴,坊间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我天朝殃殃上国以仁义道德为本,孟觉晓虐杀俘虏一事有辱我朝仁德之形象。另外孟觉晓还建了一个女营,名为护卫。其实如何,怕不是冲做营故吧?这么多奏本都是参他的都是这两条,周大人还想为他说话么?”

“可笑!姚大人什么时候也相信道听途说了。河间军没有抓其他俘虏,主耍还是因为军士痛恨辽兵残暴。孟觉晓下令不留活口,那也是出自军事目的。至于说到那些无家可归的女子。孟觉晓不过是给她们一个活下去的营生。这些参孟觉晓的官员。周某真的担心他们心术不正。辽人杀我边民时,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做啥?现在出了一个孟觉晓打败了辽兵救回被掳百姓,倒成了罪人了。天底下有这个道理么?至于什么孟觉晓亲自动手杀俘虏一事,完全是捕风捉影。姚大人力主以此事为由不奖孟觉晓,周某是不是也可以怀疑你通辽?”

“周大人,在下这是就事论事!”

“姚大人,在下这是按照你的道理就事论事”。

这时候里头响起沈应龙的声音道:“一共是七十三份奏折参孟觉晓,说明杀俘和设立女营之事还是不得人心的。二个大人不要争吵了,还是把折子呈给陛下御览圣裁吧

沈应龙这一插嘴,倒是把林志全给引出来了。“我朝多少事情,就是坏在这些只会动嘴巴的官员身上。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别人个咋)都是一把好手,换他们到河间府去试试看?辽兵来了,别说迎敌了,估计第一个跑的就是这些人。”

林志全这咋,地图炮放的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出来参孟觉晓的官员。大部分都是楚王一党。也就是沈应龙一条船上的。

“林大人,难道说在下建议由陛下圣裁也错了么?”沈应龙明显的底气不足!

“圣裁什么?辽国人没有打败孟觉晓,联帮着收拾掉?。门口突然响起德裕皇帝愤怒的话,接着大步走进来。冷冷的扫了一眼姚这两咋,人怎么搞在一起去了,不会是私下商量好的吧?本来培养姚书成是就是用来分权的。现在姚书成居然和沈应龙一个鼻孔出气。这让德裕皇帝警觉了起来。不过很开想到雨妃生的也是儿子这个事情。德裕的疑心便没了。这两位是不可能搞一起去的。不过为了共同的利益,临时合作也是有的。

四位内阁大臣齐齐站起见礼,德裕进来后径直走到那一叠折子跟前,随意的拿起一本翻了翻道:“所有这些官员,全部罚俸一年,再有人上折子参孟觉晓,联就罢他的官!”

对于官员而言,罚俸实在是轻的不能再轻的处分了,靠工资吃饭的话,这些官员早饿死玩完了。皇帝也算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刚才林志全的话里头露出了玄机,皇帝再愤怒也不会过分的打击楚王的势力,免得失去平衡。

帝皇的雷霆一怒,四位内阁辅臣全都跪下称:“臣等领旨!”

德裕又道:“拟旨,孟尤氏教导有方,赐五品诰命。孟觉晓未能节制兵卒,使辽俘被杀,功过相抵,不赏不罚!其他人等,内阁论功行赏便是

说完这个话,德裕皇帝转身掉头就走,丝毫没有给众人思考的余地。面对这个结果,姚书成一脸的得意,沈应龙错愕不已,林志全若有所思,周致玄面不改色。

这一下内阁的动作很快,河北方面的褒奖章程很快拟了出来,茅调元生病。周致玄临时主事,所以由他来向皇帝汇报。看完内阁拟的章程,皇帝大笔一挥准了,随即还笑着问周致玄:“爱卿怎么不为孟觉晓,叫屈了?”

周致玄听了连忙跪下称:“臣非但不叫屈,还耍替孟觉晓感谢陛下的维护之恩

德裕听了满意的笑道:“还是爱卿知联心,孟觉晓太年轻了,褒奖过甚不是好事。再说这小子也不厚道,从辽人手里抢回那么多钱粮。居然全部搬回了河间府。所以联就不赏了

周致玄离开不久,吴猛便来到御书房汇报,查最初关于孟觉晓残暴的流言。乃是从姚尚书府上的家人在集市传出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德裕皇帝二话不说,把姚书成叫到御书房。

“姚卿。回去好好管管你家下人的嘴巴!这次就算了,联不想看见下一次冷冷的丢下一句话,皇帝便打姚书成走人了。

姚书成满头是汗的从御书房里出来后,立刻回到家里把七八个下人堵上嘴巴,按在大门口活活仗毙,理由是违反了家规。这个事情当天晚上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德裕只是轻轻一哼,没有再说什么。

半个月后,辽国小王爷耶律俊被押送进京,一时冉金陵城里万人空巷去围观之,成为了本年度又一大新闻。

河间府!从霸县回来已经二十来天了,天气是一天一天的凉了下来。朝廷的奖励前些天总算下来了。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孟蜀、高勋,从上到下只要报上去都有奖励,只有孟觉晓落了个不赏不罚的结果。

这个事情把一干武将给激怒了。纷纷要为孟觉晓抱不平。不过正主孟觉晓却丝毫不以为意,淡淡对一干属下道:“一个一个的狗屁不懂。瞎咋呼什么?都给我滚回去练兵!”

打走属下们后,孟觉晓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个下午,黄昏时分出来时居然是笑眯眯的。就在很多人以为孟觉晓气糊涂的时候,有人送来一份请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