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改革
作者:raystorm      更新:2019-08-06 22:50      字数:3998

刘芳还在上海学习,安西市委就下达了干部任免文件:决定免去余思维同志安西电视台台长职务,另有任用;决定任命刘芳同志为安西电视台台长兼党总支书记。

一时间,领导职务的变化引起了安西电视台职工的议论纷纷。有人说,刘芳真是平步青云,到电视台不到十二年就从一个普通的播音员爬上了台长这个最高的职务,的确不简单。有人说,刘芳的大哥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台很厉害。还有人私下里传播:刘芳和杨书记关系不一般。有人在上海亲眼看到刘芳每周给杨书记洗衣服,甚至连内裤也洗得干干净净。

不管人们服气不服气,刘芳事实上已经是安西电视台的一把手了。她回来后将如何开展工作,怎样管理思想活跃、自恃才高八斗的电视台职工,大家拭目以待。

这是刘芳人生中又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启。她觉得自己达到了仕途上和心理上一个新高度。她坐上电视台一把手的位置,背后有市委主要领导的青睐和支持。刘芳感到自身前所未有的强大。在上海知道任命自己的文件已经下发后,她就已经迫不及待要返回安西市。她要大展宏图了。

2月初,刘芳从上海学成归来。

她一改往日的和蔼可亲和满面笑容,连续几天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她密集地拜见市委、市政府的分管科教文卫的领导和广电局的领导,虚心地请示汇报。她又马不停蹄地与电视台的曹建华、吴是非等几位副台长长时间谈话,争取人心。

春节假期过后上班的第一天,刘芳主持召开全台职工大会。

刘芳一脸凛然,笔直地坐在主席台的中央,用坚定、激昂、不可辩驳的语调宣布了她的改革方案:

第一,全台中层干部任职到期,一律竞争上岗。落聘者作为一般职工对待。

第二,全台职工实行双向选择,择优选用。落选者待岗3个月,只发最低工资。3个月后如果仍然没有被部门聘用,停发最低工资,自谋出路。

第三,撤销广告部,解散广告创收队伍,将广告部的人员分散到各个频道开展经营工作。

第四,给各个频道下达广告创收任务。各部门职工的工资按完成广告任务的比例发放。

第五,取消按职称核定发放工资,一律按照所在岗位定薪。

安西电视台再一次像炸开了的锅。

吃惯了大锅饭、安于现状的电视台职工,如今要像市场上的骡马一样被别人挑选,理所应当稳拿的工资要重新分配,还要自己去拉广告。面临空前绝后的生存危机和奇耻大辱,他们愤愤不平,竭力反对。

但是,吵吵嚷嚷了几天之后 ,他们这才明白过来:刘芳是带着尚方宝剑来的。有市委领导的坚强支持,职工再闹也是螳臂挡车、无济于事。

在刘芳亲自策划和运作下,安西电视台的改革乘风破浪,扫荡阻碍,砥砺前行。

中层干部的竞争上岗顺利完成。董小丽、丁岩、晓月等一批听话懂事的新人走上了部门的领导岗位。董小丽到新闻频道任副总监,负责广告经营。丁岩任由原业务部改名为总编室的主任。晓月任播音组组长。

刘芳也保留了一些余台长重用的干部。毕竟电视台是业务单位,需要业务强的人来挑大梁。没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人是混不下去的。刘芳清楚,赶尽杀绝对自己的主政没有一点裨益。

全台职工双向选择也很快完结。几个平时人缘不好、业务也差的职工落聘了。他们整天哭哭啼啼找刘芳反映情况、诉说委屈,同时也到处找人为自己说情。

刘芳铁面无私,坚决按照改革方案处置这几个落聘的人。

看到刘芳改革动了真刀,电视台职工这才亲身感受到刘芳的威严和果决。

刘芳为了显示自己的领导风范,恩威并用。她对以前的同事——播音组的人员作了妥善安置。因为年龄的原因,雅兰在总编室当节目编辑,杜娟转岗成为专题文艺部的编导,发挥东方人脉广泛的优势,派他到新闻频道做广告业务员。远山、冯琴等一批新人走上前台,担当新闻的播音主力。

改革后的第一个月,各频道都没有完成刘芳下达的的广告任务。工资拿的最多的职工只有原来的80%,最少的还不到原来的30%。特别是以前那些职称高、工资高、年龄高的三高职工,因为取消了职称工资,工作量又赶不上年轻人,收入下降最多,牢骚怪话也最多。

曹建华顶不住职工的压力,找到刘芳,劝她放弃激进的改革措施,聚拢人心,稳步前进。

刘芳听了曹建华的劝告,心里十分恼火,本来想对他发一顿脾气,但是又一想今后的工作还需要曹建华的大力支持,于是耐着性子给他讲道理,介绍自己在上海学习的时候学到的古今中外艰难改革的例子,努力说服曹建华,保证改革很快就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曹建华心肠比较软,听了刘芳的谆谆教诲,无言以对,只好表示继续支持刘芳的改革。

半年过去了,除了主频道新闻频道勉强完成了广告任务,其它频道和部门的业绩惨不忍睹,职工没有一个月拿全过工资。安西电视台人心浮动,一片哀鸿。

那个年代,电视台是一个热得发烫、门槛很高的单位,一般人是很难进来工作的。只有拥有这样或那样关系的人才可以调进来。这些人自然通过关系把电视台改革的惨状传到了市委。

杨书记闻讯后高度重视,立即派市宣传部长带着工作组到电视台调研。

通过与干部职工的交谈,工作组得出调研的结果是,一些留恋大锅饭的职工不求上进,无理取闹,阻挠改革。

杨书记亲自在调研报告上批示:电视台的改革完全正确。全市各单位都要认真学习改革经验,尽快推广。

电视台的职工全都傻眼了。他们不明白,自己不过是对不符合实际的改革提了几条意见,怎么糊里糊涂地变成了阻碍改革的保守派?一些老职工经过计算发现,退休后拿到手的退休金反而比上班干活挣的工资还要多,于是纷纷托人找关系,办理病退手续。

刘芳对此乐观其成。

她知道,这些老职工干不了多少活儿,还想拿着高工资,倚老卖老,不仅不好管理,还影响年轻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他们退了好。退了,就少我刘芳的眼中钉、肉中刺。

曹建华整天忧心忡忡,生怕电视台发生难以预计的大事件。不过,他从不耽误本职工作,每天仔仔细细地审阅每一篇新闻稿件,防止出现什么纰漏引爆埋藏在人们心中的炸弹。

为了避免副手们节外生枝,让他们服服帖帖地追随自己改革,刘芳想出了一个妙招。

国庆节前夕,刘芳突然满脸笑容地亲自通知副台长们:“10月1日是我的生日。为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我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顿饭。好吗?”

受宠若惊的副手们连连点头,赶紧答应了。

生日宴是在豪华的五星级中亚大酒店举办的。

几位副台长凑份子给刘芳买了一件生日礼物——一双漆黑发亮、高档的高跟鞋。

刘芳收到生日礼物,心中一沉:这几个笨蛋,送礼的禁忌都不懂。给别人送鞋意味着给别人穿小鞋。

董小丽、冯琴等美女按照刘芳的提前安排,一会儿唱歌跳舞,一会儿编出各种名目不停地给几位副台长敬酒。

副台长们平时酒量很大,喝个一斤半瓶不成问题。今天却在刘芳率领的美女们的强大攻势下,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摇头晃脑,醉态毕露。他们在优美抒情的音乐旋律中与美女们翩翩起舞,逍遥快活,乐不思蜀。

第二天上班,刘芳分别把几个副台长叫到办公室聊天,不经意地提到昨晚喝酒跳舞的事。她压低嗓门严肃地警告道:“你昨晚跳舞的时候抱着董小丽,手脚一点也不老实。小董回家都哭鼻子了。你放心,我不会告诉别人的。以后可要注意影响啊。”

副台长们一个个瞠目结舌,怎么也想不起昨晚跳舞的情形,想去找董小丽询问,又觉得是自讨没趣便作罢了。

从此以后,副台长们在刘芳面前谨小慎微,一想到自己有把柄在刘芳手上,即使刘芳提出不合理的工作要求或者是人事安排也只好百依百顺,不敢说一个“不”字。

刘芳的改革事业更加顺利了。

一年一度的职称评定工作开始了。

刘芳打算再上一个台阶,评个副高职称。她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条件。任职年限倒是够了,但是以前和曹建华合作的获奖作品和论文评中级职称的时候已经用过了,这几年忙于管理工作,她没有再获得一项作品奖,也没有撰写和发表过一篇论文。

刘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她把曹建华和新闻部主任康江川叫到自己的办公室,亲切地对他们说:“这几年,你们勤奋工作,创作了不少获奖作品,也写了很多立意很高的业务论文。我特别欣赏你们的才华,但是一直没有时间拜读。你们把发表论文的杂志给我,我想学习学习。观摩获奖作品不方便,你们就把获奖证书拿给我看看,让我分享你们的幸福吧。”

曹建华和康江川都觉得刘芳今天有点反常。究竟哪里出了问题?他们暂时还不知道。

无巧不成书。曹建华被省人事厅抽选为本年度职称评审专家。

刘芳得知情况后放下身段,意味深长地告诉曹建华:“曹台,我今年参评副高职称。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接触评委。咱们互相提携互相帮忙吧。”

曹建华带着刘芳的重托来到了人事厅。他认真地审阅参评者的业务总结和论文,核对获奖等次。当看到刘芳的申报材料时,曹建华顿时傻眼了:明明是自己的获奖证书和论文,怎么全都变成了刘芳的名字?

曹建华这才明白了:刘芳把自己和康江川的获奖证书、登载论文的杂志拿去复印了。复印的时候,用打上刘芳名字的小纸条盖住原来的名字,复印出来的证书、杂志上就是刘芳的名字了。

曹建华心想,既然如此,你刘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呢?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

正在这个时候,人事厅的小李带着安西电视台办公室主任胡灿河进来了。两个人手里都提着装满东西的黑色大塑料袋。

小李对评委们说:“安西电视台刘台长说各位评委辛苦了,特意送给每位评委一个电饭煲。”

曹建华苦笑起来,刘芳真是费尽心机啊。

就这样,刘芳破格评上了副高职称——主任播音员。

这一年,刘芳力推电视台改革,心力万分交瘁,早出晚归,更无暇顾及赵青松和龙龙。每次学校开家长会都是赵青松或者婆婆陈秀芳去参加。

公公赵光明的咳嗽越来越严重了。他自己看医学书买药吃,死活就是不肯去住院治疗。

这一年,刘芳也有很多收获。她被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被市总工会推选为“劳动模范”,成为安西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