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变
作者:无辜的虫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302

本来以为朱元璋能承受,以为一代开国皇帝对于正常的百姓反复会稍微有些心理准备,可是当朱允炆赶到皇城,就知道有些错了,朱元璋远远没有自己在后世日日目睹电视新闻那种习以为常。

因为前来引路的太监竟然将他领到了坤宁宫,在坤宁宫内,朱允炆看到了又苍老了几分的朱元璋正凝视着马皇后的画像木然不语。

坤宁宫本是皇后居住的地方,大明自从皇后马秀英辞世后,朱元璋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所以也一直的空闲下来,除了太监宫女的日日清扫,只有朱元璋在心里有所感触时过来凭悼。

心里莫名其妙的有些酸楚,也可能是内心深处那朱允炆的亲情所导致,慢慢的走到朱元璋的身前,跪倒在地,手搭在朱元璋那已经干涸的膝盖,并不说话,只是轻轻拍击着,希望借此抚慰老人心中的痛苦。

一老一少相对无言,朱允炆心里能猜出朱元璋想的是什么,但是,这个问题,偏偏他也没有办法来解决,而且,明白他后世中那个建文帝下场的朱允炆,也是充满了不安,一时之间,两人都陷入了沉默。

第二日朝堂之,突然掀起了惊涛骇浪,皇传旨曰:朕抱恙,一切国事交与皇太孙裁决,诸臣慎辅之。四方止戈,召秦、晋、燕、宁诸王进京侍驾,共镶国事。

另,以七日为一周,准皇太孙《大明周报折》,交与礼部实行。建大明海关,准皇太孙《大明商务折》,交与六部共商之。

诸臣一时陷入了慌乱,谁也不知道究竟宫中发生了什么事情,陛下虽然年迈,但是一直勤于政务,为什么突然做出如此举动,这虽然不是禅位,但是有什么区别呢?

所谓的《大明周报》诸臣还是有所耳闻于皇太孙在江南时搞的什么《江南新报》,因为但凡有些门生的官员,基本都被送了几份,主要是对于新生事物的好奇,也是由于要看清今后大明政坛的风向。所以朝堂之的每个官员都显得十分关注。

但是《大明商务折》是什么,什么又是大明海关,这海关归属于那个部门管辖。皇竟然没有透露过半点风声,就照准了皇太孙的奏请,顾名思义,所谓的《大明商务折》应该是说商人贸易之事,但是海关呢?难道皇要开海禁了?

不由使那些儒家的风云人物大感心内不忿,按照皇太孙的解释,海关就是朝廷在海边择地建良港,在陆地择要地建边塞,一则便于往来客商停泊歇息,二则在这些地方驻水师或骑兵护送客商安全。

最后的目的,就是在这些地方设海关,出入关货物都要报关,收取关税以供国库,便于朝廷控制和调节。诸如对于大明需要之货物,入关则课以轻税,不需之物,入关则课以重税,至于粮食等有关民生之物,则不准出关,如此,则可减少通商贾的隐患。

虽然百官觉得也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如此长久下去,朝廷不还是鼓励行商吗?虽然由朝廷管制,但是有了朝廷这块金字招牌,地方那个官员还敢拦阻,而且,海关一出,天下商贾尽归朝廷,那么地方官员靠什么征收税赋,靠什么养活地方财政,就是那田赋吗?

那田赋有什么用?大明虽大,但是土地是固定的,除了灾荒之年,所收取的赋税也是固定的,朝廷极为容易掌握数字。那么以后从地方门生故旧那里来的孝敬,又该减少了。

虽说是朝廷下一致反对鼓励商贾,但是到了快要失去掌握的时候,才想起商贾对于自己的好处来。想要反驳,皇却是再宫中休养,凡事要交与皇太孙转呈,就算是了折子,那么皇太孙事先看到了,也早就想好了对策和说辞。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包括通政司的吴公达也摸不着头脑,按说皇头一天还在通政司内体察民情,纵然有刁民惹皇生气,但是也不至于闹到让太孙殿下监国的地步。

要是连吴公达都摸不着头绪,那么其他官员更是两眼一团黑暗,但是圣旨已下,官员们势同骑虎,只得按照圣谕旨办事,本来就炙手可热的皇太孙顿时成了全大明的风云人物。

这个大明的政坛新秀,也是未来的大明皇帝朱允炆,也不像别人想象中的那么清楚明白,至于在坤宁宫他和朱元璋到底说了一些什么,为什么一向热衷于权力的老朱会放心的将手中的大权放出一部分。他隐隐感觉到一些什么,但是又仿佛一点也没有感觉出来。

但是凭借多出的那七百年历史知识,朱允炆感觉到,这也是朱元璋正在下决心考验自己的一个关键,也可能是其连续数十年的权力巅峰,造就了其盲目的自信,一旦这种自信遭受到打击,那么就会用一种极端的办法表现出来。

不过,难道朱元璋真的会为了几个刁民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失望?这个打死他也不会相信,其中肯定有别的原因,就是朱元璋不愿意说出来而已。

得出这个结论的直接证据,就是德阳的神秘返回,这么久的时间,德阳去那里了,对于宦官干政,老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痛恨,这个是谁都能看出来的,可是谁敢说心中满是自信的朱元璋不会例外呢?从心理学的角度,不是有一种理论叫做“灯下黑”吗?

作为皇帝制定出的政策,到底是不是自己会遵守?这个问题好像是不用回答。

可是不管怎么样,朱允炆已经取得了实际的大明监国权力,如果没有意外,朱元璋也将会在三年后撒手而去,只要熬过这几年……。

熬过这几年?朱允炆突然想到这个问题,心里一动,难道朱元璋还是正在犹豫着将皇位交与给谁?想在有生之年在观察一番?否则,为什么这时候召诸王进京呢?

要是真的有心帮助自己学习政务,那么应该是限制诸王权力,或者是命令他们兵出塞外,以免掣肘自己的权力扩张,但是此时不但不削夺诸王军权,反而把自己的叔叔们全部都调回来共镶国事,此举不能不让人寻味。

正在思考间,侍卫来报:“宗人府经历司经历卓大人求见!!”

朱允炆心里不由大喜,心道:“你终于开始明着露面了,看来京师中的暗战已经拉开了帷幕……。”

宗人府经历司经历卓敬,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廷对第二,授户科给事中。其时制度未备,诸王服乘似同天子,敬性耿直,无所避忌,乘间建议早辨等威,分明嫡庶尊卑,不使诸王服饰和太子相埒,太祖笑而纳之,甚为器重。历官宗人府经历。

在蓝玉案爆发之后,曾经携潭王旧属求见自己,定下了蒋瓛该死的论调,当时朱允炆要求其入驻东宫,被卓敬拒绝,当时言:“非敬出头之时,但有所用,为太孙殿下马首是瞻。”

不过当时求见自己时是深夜匿踪而来,这次却是光明正大的求见,可证明其已经下定决心站稳阵脚,就是不知道此人能为自己提出一些什么新的见解。

当下命侍卫引卓敬房相见,并吩咐左右不得靠近。